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民事执行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较为突出,但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时未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权,导致目前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尚无来自外部的合法有效的监督。要切实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维护法权权威与司法公正,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2.
《商》2016,(5):257-258
当前,我国民事执行机构面临着"执行乱"和"执行难"的双重问题。"执行乱"的问题更多关乎行政机构权力分配和体制,如果能够在法律中明确法院内部各人员的地位,并设置合理的相互制约,"执行乱"的问题是可以在民诉制度和组织方式的层面上解决的。"执行难"则更多的涉及当事人的社会权益而非程序权益,是执行机构整体所具备的执行权限同当事人所拥有的社会权利之间的博弈。现实生活中,民事执行难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是社会问题而不仅是法律问题。当执行中遇到社会稳定问题与法律问题之间的冲突时,若法律无法给出明确的解答,就会产生无法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工商行政管理》2010,(22):15-15
中国十城市中级法院工作协作会10月13日在重庆举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十城市中级法院正式缔结协议共建司法执行联动机制。为破解法院执行领域的"异地执行难"和"执行乱"等民众反映强烈问题,今后该十座城市中级法院将形成"执行合力",相互配合协助异地法院执行案件的财产调查、查封等等。  相似文献   

4.
《商》2015,(25)
此次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这将从本质上遏制执行难、执行乱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部判决,即法院对当事人主张可分的权利义务或实体请求之一部分做出的终局性判定,是特定诉讼情境下具有终结诉讼系属效力的终局判决的其中一类。作为一种裁判方式,一部判决体现了诉讼中当事人诉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共同要求,有助于诉讼及时高效、从容稳健地顺利谢幕。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9条相关规定过于笼统、"含蓄",令研究者因法条"犹抱琵琶半遮面"深觉"意犹未尽",司法实务中亦难以准确适用。追求诉讼效益与程序正义的当代民事诉讼实务,期盼民事程序立法对一部判决裁判制度更具针对性的清晰规范。  相似文献   

6.
王金东 《商》2013,(22):264-264
法院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案件合理、有效地执行,对于保护当事人利益以及保障判决、裁定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民事执行案件占据了整个执行案件的绝大多数,如不能尽快、合理地解决好当前执行现状的问题,不但会影响我国法制社会的建立,还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新宇  李海宁 《中国市场》2011,(35):153-154,160
法院是民事纠纷的裁判官,其最基本的职权无疑是对案件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裁判权,法官作为法院的实体组成部分,行使着法院在民事审判工作中的具体职能,从某种角度来说法官也成为了民事审判的主要参与人,其在民事审判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发挥其在民事审判过程中的能动性,促进民事审判中公平与正义价值的实现,是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商》2016,(11)
赋予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让当事人可以在诉讼活动中享有程序选择权,同时也是我国在尊重人权方面的一大突破。民事程序选择权的价值在于程序公正的体现、司法成本的降低以及法院公信力的提升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商》2015,(17)
民事抗诉制度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在2012年的修法中有了许多重大变化,随着2015年民诉司法解释的出台,法院、检察院、当事人三方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楚明了,民事抗诉在当下司法实践活动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谷亚林 《消费导刊》2009,(11):137-138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是调整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其含义包括意思自治和权力制约。处分权作为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体现,意味着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管理和处置的自由,并通过处分权的行使约束法院审判行为。因此合理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范围,加强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障,合理处理民事诉讼中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是完善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民事司法诉求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执行领域出现的执行难、执行乱这两个老大难问题日益演变成我国当前社会矛盾集中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各界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民事执行程序中引入检察监督也是当前众多学者和实务界比较赞同的一个措施,本文试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的概念作一番解析,主要是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内涵与外延做一些探讨和界定。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参与争讼的最核心追求就是裁判的最终执行,民事强制执行的主要目的也在于实现债权。"执行难"问题是当前各级法院普遍面临和存在的一种执法现状。关注国外的有特色的强制执行制度,积极借鉴引进,对我国民事强制执行的发展大有裨益。作者在本文中,结合国外强制执行制度和我国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1)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体现,与此同时,经济利益也驱使各种行为的发生,每个人都在最大程度上追求利益。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为节约诉讼成本、谋求更大胜诉可能性导致规避管辖现象日益增加,法院因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而实施规避管辖的现象也不少见。这些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一部分是当事人或法院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现行的管辖制度存在缺陷。目前我国法律还没有明确将恶意规避管辖定性为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也没有指明什么样的规避管辖行为属于恶意的范畴,但规避管辖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有些规避管辖的案例已经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从问题入手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对策,继而有效的解决司法实践中规避管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商》2015,(7)
民事审判违法行为检察监督,也有很多学者称之为诉中监督,诉中监督是我国诉讼程序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法院审判监督的一个重要保证,本文从民事审判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范围,对象,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观点。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案件的保密审理是相对于我国民事案件的公开审理而言的,一般是指为了避免和防止商业秘密在民事的诉讼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进一步的扩散或公开,法院接受当事人的申请,对双方当事人产生争议的商业秘密启动保护性质的审理程序。在我国,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主要是指不公开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的原则,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协商解决的制度。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诉法调解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我国处理民事纠纷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世宇  毕虹 《品牌》2011,(Z1):148-149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对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促成当事人之间纠纷的彻底解决、缓解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执行难问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遗憾的是,现行立法的粗疏和浅漏,使其在实践中遭遇到了诸多尴尬和困境。本文旨在正视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提出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民事执行救济是矫正执行程序中存在的违法或不当行为,以维护执行当事人以及案外人合法权益,进而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行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还非常薄弱。本文拟从一般制度设计入手,对完善我国执行救济相关制度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商》2016,(9):242-243
特定诉讼标的是原告的责任,而其物理载体则是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状是民事原告为维护自身的民事权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依据事实和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裁判的诉讼文书。民事起诉状是法院审理之依据,是民事审判权启动之节点。起诉状不仅是诉讼开始的重要阶段,更是一种当事人寻求法院救济,指引法院审理的方向。通过结合要件事实理论来完善我国民事起诉状制度,对于诉讼的理论与实践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对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促成当事人之间纠纷的彻底解决、缓解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执行难问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遗憾的是,现行立法的粗疏和浅漏,使其在实践中遭遇到了诸多尴尬和困境.本文旨在正视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提出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