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业房地产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泡沫及其破裂对一个国家的整体金融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那些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更是如此.在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如果有效的审慎监管尚未充分建立,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冲击.本文通过研究房地产周期和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揭示了银行房地产贷款危机的成因,并分别从监管者和银行业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防范银行体系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危机.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讲,在具有成功的多元化房地产金融体系的国家,其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抵押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和一些住房协会或社团都广泛地参与房地产金融活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房地产金融市场极其活跃。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可充分发挥多渠道筹集资金的优势,同时为贷款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信贷。联邦德国就是一个多元化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在二战结束的初期,联邦德国对房地产金融业进行了恢复和发展,政府对房地产金融业的干预减少,  相似文献   

3.
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银行监管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上海金融》2004,(4):26-29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轨国家都经历了严重的银行业危机,于是各国在预防和处理银行危机时采用了大量的监管措施.本文检验了各国银行监管措施对于预防银行危机的效果,认为只有与市场化进程兼容的银行监管措施才能真正防范金融体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张锐 《西南金融》2011,(4):32-33
由于受到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影响,西班牙银行业产生了欧盟成员国中最大规模的坏账和呆账,尤其是占西班牙整个银行部门总资产40%的储蓄银行业最为严重。这种状况不仅加剧了西班牙金融系统的风险,而且也使得西班牙成为欧盟眼中继爱尔兰之后最容易爆发债务危机的国家。为此,西班牙政府对银行业展开了包括加快向商业银行转型以及实施国有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改革行动。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事实让人们对房地产市场调整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心有余悸,也引发了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否会给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危及银行改革成果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泡沫,银行在房地产金融方面的风险,以及房地产与银行业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而有效的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实施对抑制房地产过快增长,确保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银行业房地产信贷风险状况,提高银行业信贷风险的防控能力,近日,我们对安阳市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1安阳市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全球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出现危机,各国央行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并加强了对房地产贷款及其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在国内,为保证经济的增长,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方案,并且放松银根,致使2009年的信贷规模超过预期30%,而这部分资金部分流八了房地产行业,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预期,从今年的形势看,国家政策有抑制信贷额度,紧缩银根的趋势,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了房地产开发融资的传统渠道,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风险控制为基础,探讨新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在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的现实背景下,我国金融运行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银行不良贷款的制度刚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和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风险对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和金融体系安全带来的挑战尤为严峻。本文对这四大挑战的成因、影响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金融怎样在和谐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六条”到“九部委”新政,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房地产业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号角正式被吹响。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有效支持,这使得银行在抑制房价上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房地产新政的出台,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必将采取更为完善的措施,构建和谐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以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14,(9)
正随着多项治理措施的不断推出,曾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银行业发展似乎重入正轨,但2014年7月葡萄牙必利胜银行债务危机的爆发,则再次将葡萄牙银行业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暴露。必利胜银行的此次危机,在昭示葡萄牙金融体系巨大问题的同时,也显示此前欧盟致力解决的银行业深层次矛盾并未根本好转,下一波银行业危机或正悄然酝酿。围绕对必利胜银行的后续救助,"好银行"与"坏银行"、银行国有化等问题的争论愈加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实业金融活动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由于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其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也不同,这导致银行在金融体系以及实业金融制度中的地位有所差异。同时,各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有差异,银行业参与实业金融的分工程度也不同。但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各国实业金融制度有趋同的倾向,表现为政府在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同时,通过特设机构加大对实业发展的扶持。  相似文献   

13.
《银行家》2014,(3):72-73
正近十年来,银行业对房地产领域持续保持着相当的偏好,即使在近两年国家对房地产领域继续实施紧缩政策的背景下,银行业对房地产的热度不降反增,2013年全年,银行对房地产贷款规模对各项贷款的比例都在30%以上。那么银行业为何对房地产如此情有独钟,如何为其降温?  相似文献   

14.
<正>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对欧洲经济增长与金融体系稳定形成了持续威胁,极大动摇了投资者信心。作为欧洲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也开始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经济衰退、产出下滑、失业率飙升、利率高企,大宗商品需求预期颓势难变。研究西班牙主权债务问题并且总结其经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一、西班牙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化西班牙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业。西班牙房地产业的兴旺带动银行业的一路繁荣,银行业资金又同时催生了房地产泡沫,而泡沫破裂直接危及银行  相似文献   

15.
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III)是巴塞尔委员会在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后,对银行业提出的新的监管要求。巴塞尔III草案试图通过提高银行业抗击冲击的能力、风险管理和治理能力以及银行的透明度,来保证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进而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民银行121号件的出台,作试图就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走势以及银行业的应对措施进行理性分析和探讨,总体结论是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银行业在加强管理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可选择性地对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给予继续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美国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体系进行系统性回顾,以一个更为长期的历史视角考察次贷危机中的房地产市场波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始终受到两个因素的推动:一是金融体系的发展,尤其是大萧条后确立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框架以及80年代以后的金融自由化;二是政府的作用,"居者有其屋"的理念一直贯穿美国战后.在这种模式作用下,房地产市场更容易与现代金融体系相结合,并反过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磊 《西安金融》2003,(8):18-19
一、香港银行业危机的经过伴随着香港经济在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香港的银行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进入八十年代之后,世界经济开始周期性地衰退,香港的一些银行在前期经营中存在的诸如过度投资房地产、股票、发放关系人贷款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这一阶段,共有8家银行、100多家接受存款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是迄今以来香港的银行业发生危机最严重的一次。之所以会酿成如此严重的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贷款过分集中于房地产和股票。从1978年开始,银行的信贷资金不断地涌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房地产…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11年9月份,沈阳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变化,为了解房地产市场的这种变化对金融业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我市10家金融机构及12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并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显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市房地产成交量开始下降,但价格略有上升。由于我市房地产价格相对较低,市场刚性需求较多,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风险相对较小;银行积极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潜在的风险意识增强,多家银行机构上调了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利率,追加了房地产企业的担保资金,目前房地产市场变化对我市银行业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尚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价格泡沫与银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美国储贷危机的发生以及在1997年出现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无一不是与各国房地产泡沫的急剧膨胀与银行大规模的抵押贷款密切相关.通过文献的回顾、理论分析以及经验分析,论证了银行大规模的抵押贷款使得房地产价格偏离了基础价格,产生泡沫;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崩溃,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银行以房地产为抵押的不良贷款急剧增加,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文章最后提出了防止我国今后出现房地产泡沫以及银行危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