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起源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和重点模式,为我国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加大了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并且向大城市及其中心区域集聚,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本文从集聚经济性和集聚不经济性两个角度出发,阐明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机理,说明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承载和集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发展集聚区,获取集群、集聚效应,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在连云港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崛起的进程中,应当更加重视、深入研究、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力助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骏 《经济纵横》2008,(3):77-79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上海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涵盖面广、分工与布局合理、功能各具特色、配套设施完善的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服务业结构升级。总结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经验,对于我国其他大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融合与全球直接投资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我国迅速崛起。而明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两大发展空间和三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晓雯  冯筱 《经济师》2011,(11):47-47,49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国许多大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然而,面对这一全新的概念,社会各界并没有一个共识。鉴于此,文章尝试全面剖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以期建立一个科学明晰的概念,为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作为联系空间分散的经济活动的纽带,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提升城市功能、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刘重,2005),各地政府部门也都在积极规划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然而,许多集聚区日益暴露出定位雷同、功能欠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广州市服务业区位演变及布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都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服务业在城市聚集、扩散导致的区位演变及空间格局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以广州为例,在采用服务业四分法基础上,运用1990、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1996、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州市不同类型服务业就业和基本单位的区位演变、区位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程度下降,新中心区集聚程度上升,总体上形成"双中心"格局;分配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明显下降,向新中心区及外围区扩散,布局逐步均衡化,但不同部门差异明显;消费性服务业从老城区逐步向外围区扩散,中心集聚仍较高,且有随人口均衡布局特征;社会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减弱,在新中心和外围区集聚增强,呈团块状或局部集聚.与国外相比,广州市服务业区位特征是"多中心集聚"区位.  相似文献   

9.
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效应的角度来阐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并从供求的角度研究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挥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中国现在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发挥集聚区的经济效应,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对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多集中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针对中小城市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适合中小城市的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包括商贸流通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集聚区、文化休闲旅游区、专业化市场、汽车服务业集聚区和邻里中心等六种,并选取义乌、铁岭、婺源、昌乐、潍坊、苏州工业园等典型案例,在分析其成功经验基础上,强化其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期在丰富服务业集聚区相关研究的同时,对我国中小城市服务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