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驰 《经营者》2007,(7):18-18
尽管,新税率与目前内资企业平均25%的税率来说下降的比率并不高,但这不影响内资企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两税合一”不仅降低了所得税税率,同时调整了税前扣除标准,降低的内资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对内资企业税后净利增加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税前扣除标准和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内资企业的所得税负担,直接导致内资企业税后净利润的增加,从而提升了内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9—2013年我国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角度,实证研究了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这一效果并不显著;FDI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FDI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这一提升作用是有限的。此外,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增加,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对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纳税人的有关规定、企业支出税前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特别纳税调整等作了明确规定,这对于内资企业而言将明显降低其税收负担,绝大多数内资企业将从中受益,但也为内资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内资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税法对其经营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通过税务筹划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是中小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1996~2008年我国ICT行业内的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证实了FDI对我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FDI和自主技术创新都促进了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FDI对内资企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有一部分是通过促进内资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提升我国内资企业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标志着延续了十多年的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税法的“一税两法”格局成为历史。为我国内资企业搭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文章从内资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政府性基金的纳税情况、企业的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提升内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中国1999—2006年的2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企业研发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研发产出有着负面影响,而对研发科技经费投入有着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都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当期利润率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研发产出和投入都没有显著的作用;产权结构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研发有着显著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我国内资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175-175,178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税法对原有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和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必会对我国内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从新税法的改革亮点即对内资企业影响深远的几方面谈起,继而分析新税法对我国内资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与旧税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要准确把握其变化。对内资企业而言由于税率和税前扣除标准的放宽而降低了税负,新税法将有力促进内资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与原税法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内资企业的高税率、宽税基、少优惠与外企的低税率、窄税基,多优惠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目前,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税收待遇差别很大。从总体上讲,内资企业的高税率、宽税基、少优惠与外企的低税率、窄税基、多优惠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据官方统计,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比内资企业要低 10%-12%左右,而且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力度大, 期间长,涵盖面广。但是在某些方面,内资企业也拥有一些外资企业并不享有的优惠。了解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差异,从而了解“两税”并轨这一重要税收环境的改变将会为内资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这一变革中所孕育的发展机会,无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外资转为内资企业的现象呈上升趋势。那么,外资企业转为内资企业有何动因,外资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有甚特点,转为内资企业的相关法律程序以及会计事项有哪些,哪些会计事项又容易被忽视,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会为外资转内资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全国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2002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工作部署,积极运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企业登记注册互联审批制,进一步完善“经济户口”管理,严厉打击企业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继续清理“三无”企业,强化安全生产,吊销了一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营业执照,使内资企业继续健康发展。一、全国内资企业户数继续减少内资企业户数继续平稳下降,但下降速度在逐年减缓(见下表)。截至2002年底,全国实有内资企业444.51万户,比…  相似文献   

13.
魏芳  高新杰 《会计之友》2008,(16):53-54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与旧税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要准确把握其变化。对内资企业而言由于税率和税前扣除标准的放宽而降低了税负,新税法将有力促进内资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与原税法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来源和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按内资、外资企业分别立法,外资企业适用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适用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对外资企业采取了有别于内资企业的税收政策,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必要的,对改革开放、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晴 《企业活力》2010,(9):58-62
本文以Caves(1974)的经典模型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以苏州、宁波两地的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两地FDI对东道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苏州的FDI对本土的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宁波的FDI所产生的作用非常微弱,并没有促进内资企业的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两税”并轨会给内资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从战略角度看,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会“两税”并轨后内资企业仍可能面临不公平竞争总的来说,“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目前公开的讨论中所提到的未来“两税”并轨的趋势来看,多数内资企业将从这一税制改革中获益。“两税”并轨后,内资企业目前享受的优惠,如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集团公司汇总纳税制度等,预计将会得到保留,但外资企业也可能会在享受优惠的范围之内。而且,“两税”并轨后,在某些方面,内外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我国高技术产业1998~2006年1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该产业FDI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我国高技术产业中,FDI强度的增加总体上对于我国该行业中的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存在负向影响,外资企业本地化R&D投入的增强通过示范效应对该行业中的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内资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对外资企业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8.
两税合一,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税前扣除标准和享受的税收优惠,对于内资企业而言,极大地减轻了所得税负担,直接导致企业税后净利润的增加,从而提升了内资企业的“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中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外商直接投资较为显著的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技术二元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居于行业内技术领先地位是行业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内资企业的技术则较为落后;我们同时也发现,内资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因此这种格局在大多数行业呈逐渐弱化的趋势,但是在高技术领域,内资企业的技术赶超效应相对较弱,有的行业中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甚至进一步扩大,二元结构特征进一步强化。因此如何加快高科技行业内资部门的技术进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测度了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值,克服了以往使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仅能反映技术水平变动值的不足,进而回答了内资企业是否实现技术赶超这一命题,并对影响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内外资企业的整体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内资企业仅在劳动密集和一般技术性行业中实现了技术赶超,在资本密集和高技术行业的赶超难度较大。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效应对缩小不同行业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