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消费者选择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创造新营销方式,使消费者对品牌形成情感依恋。本文以"拟人化沟通"为切入点,通过两个实验分析拟人化沟通、依恋风格和产品类型对消费者品牌依恋的影响,发现拟人化沟通与消费者依恋风格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对品牌产生品牌依恋;产品类型对拟人化沟通、依恋风格之间的交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无论是否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对于享乐型产品都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对于实用型产品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时,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当品牌不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时,安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因此,可以通过拟人化沟通的营销方式激发消费者的拟人化感知,促进消费者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并形成品牌依恋;企业应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有可能产生品牌依恋的消费者身上,应注重消费者定位,避免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2.
价格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视的一个因素,随着B2C和C2C企业迅速发展,各种网络营销方式层出不穷,让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信息获取能力增强,促使市场价格透明化,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则可能进一步提高。本文分析了网络团购对价格敏感性的影响,为企业参与团购交易提供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消费者行为视角切入,运用结构方程的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消费者—品牌"关系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居民、潜在迁入者、旅游者、投资者等)城市品牌依恋对其城市品牌忠诚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品牌个性、城市品牌享乐主义价值、怀旧情感、城市品牌涉入度对利益相关者城市品牌依恋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城市品牌的依恋通过消费者—品牌关系(信任、满意、承诺维度)对其城市品牌忠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Carroll和Ahuvia将消费者对品牌的爱定义为品牌至爱(brand love),即"满意的消费者对某个特定品牌的情感依恋程度"。本文对品牌至爱的概念维度、不同的测量方式、与相关概念的区分以及影响品牌至爱的因素进行了整理,明晰了品牌至爱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激情、依恋、正面评价、响应品牌的积极情绪以及对品牌的承诺。同时发现品牌体验是构建品牌至爱的关键变量,独特的品牌体验是产生品牌至爱的前置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品牌至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品牌依恋是联结品牌与消费者自我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纽带.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品牌依恋的概念内涵和形成机理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为手机厂商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依恋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的品牌对抗忠诚是通过对竞争品牌及其消费者的反对,来表现对依恋品牌忠诚的行为。它削弱竞争品牌,增强企业品牌资产,是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采用自我概念-品牌形象一致性、品牌依恋、心理距离三个因素论证消费者品牌对抗忠诚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品牌形象一致性对品牌对抗忠诚存在正向影响;自我概念-品牌形象一致性对品牌依恋存在正向影响;品牌依恋对品牌对抗忠诚存在正向影响;品牌依恋在自我概念-品牌形象一致性与品牌对抗忠诚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近社会距离情境下,品牌依恋对品牌对抗忠诚的关系将被削弱;远社会距离的情境下,品牌依恋对品牌对抗忠诚的关系将被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自有品牌相关方面研究后,依据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和与制造商品牌之间的认知品质差距这两个维度,将消费群体划分为四大类,论文重点关注零售商实体卖场内的货架资源,构建了一个由边缘制造商、制造商、零售商、卖场、消费者组成的概念模型,提出了零售商自有品牌货架管理策略的新构想,分别论述了零售商货架策略的实施对终端消费者、制造商、零售商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品牌依恋作为营销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因其对消费者越来越受到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品牌依恋的定义、维度及形成机理,从而为服装行业培养消费者品牌依恋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相关产品或广告信息已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然而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会增加消费者的品牌好感吗?本研究基于心理抗拒理论,从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视角切入,利用情景实验以及Bootstrap等回归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的隐私性和侵入性负面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依恋是否会改善其品牌态度。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的隐私性和侵入性特征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的隐私性和侵入性特征会导致消费者的心理抗拒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品牌依恋在侵入性特征与心理抗拒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伟 《江苏商论》2010,(4):26-27
消费者品牌敏感度不仅受个体变量影响,而且受群体变量影响。本文构建了针对消费者品牌敏感行为的个体和群体两层面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品牌消费文化所持态度和参照群体的品牌消费行为在群体层面上有显著变异。  相似文献   

11.
价格敏感是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差异的感知程度和反应程度的变量。本文对消费者价格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收入、渴望群体和产品差异与消费者价格敏感呈负相关,产品涉入度与消费者价格敏感呈正相关。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企业利用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采取相应营销决策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相比较实体商店而言,网上购物更具有价格优势,因此,众多消费者选择网购。本文分别从网络口碑信息量、内容属性、方向以及评价分值这四个方面对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影响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提炼消费者品牌钟爱的维度,在品牌钟爱对品牌忠诚总体性直接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品牌钟爱与品牌忠诚的维度间关系,同时引入品牌敏感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包含品牌钟爱对品牌忠诚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关系模型。基于消费者运动鞋品牌的实证研究发现:品牌钟爱包含品牌满意与信任、品牌激情、品牌依恋三个维度;品牌激情对品牌行为忠诚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品牌依恋对品牌行为忠诚和品牌态度忠诚均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品牌满意与信任、品牌依恋对品牌敏感均有正向作用,并以品牌敏感为中介,对品牌行为忠诚和品牌态度忠诚产生间接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购物价值是联结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纽带,但购物价值对品牌依恋的影响却未引起关注。首先通过回顾文献将购物价值区分为功能性价值、享乐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验证三个维度对品牌依恋的影响以及产品涉入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性价值、享乐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均对品牌依恋具有显著影响,且产品涉入度在影响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产品涉入度水平越高,购物价值对品牌依恋的正向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品牌敏感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注重品牌,品牌敏感度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对品牌的重视程度。针对消费者品牌敏感这一特殊行为,必须深入研究服务品牌敏感度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以及品牌敏感概念在服务营销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育消费者对品牌的至爱、狂热和依恋,培养和管理消费者对品牌的"完美"体验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取得与众不同的品牌体验是品牌管理的中心工作.本文探讨品牌体验对消费者的社会关系构建、自我展示和娱乐享受的影响作用,进而分析这些变量对品牌至爱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凡的品牌体验能够促进消费者的社会关系构建、自我展示和品牌至爱的形成;自我展示和娱乐享受正面影响品牌至爱.  相似文献   

17.
每个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存在怀旧情感,企业很早就开始利用消费者的怀旧需求开展怀旧营销。消费者品牌关系是品牌忠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消费者怀旧水平对品牌信任与依恋有一定的影响,品牌信任和依恋对品牌承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品牌承诺是品牌忠诚的核心驱动因素。由此可见,消费者的怀旧情感可以通过品牌关系的中介而作用于品牌忠诚,企业可以通过开发各种营销策略,为消费者提供怀旧体验的平台,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创新性地将感知风险作为变量因子研究不同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差异并在价格、品牌两个维度上得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网上购物时,消费者感知风险不同会影响其对价格、品牌的购买偏好;对于高风险感知者,对价格较高、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商品会产生更大的购买意愿;对于低风险感知者,对价格不同、品牌知名度不同的商品的购买意愿则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建立在感知风险理论和消费者减少风险理论基础上,以感知风险结合价格、品牌知名度研究消费者行为偏好差异,从而更好地把握网上购物风险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商》2016,(4)
本文研究表明,中国市场中型车价格是消费者效用和品牌国别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效用,根据汽车性能,分为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操控性、经济性等五种基本效用,对中型车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品牌国别也是影响中型车价格的另一重要因素,有正向影响,也有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双路径模型和调节导向理论,本文研究以消费者感知价值和个体自我调节导向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构建消费者品牌知识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以特斯拉新能源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39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在控制了情感依恋的边缘路径后,发现消费者品牌知识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中枢路径的正向影响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实验法研究发现,一定品牌知识阈值条件下,防御导向和促进导向在品牌知识和感知价值之间的不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