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毛泽东的﹃三不谈﹄毛泽东已成为伟大的历史人物了。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志向,培养自己的坚强毅力,一位伟大革命者的形象逐渐脱颖而出。在青年时代,他给自己规定了“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方面的问题。因此被同学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相似文献   

2.
跋涉者首先是个思想者,思想的长度决定人能走多远。如果论资排辈,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起步时,“老鲁”便已功勋卓著,身边汇集了众多的草根英豪。不曾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煞是无情,许多第一代企业家化为昨夜星辰。在今日中国的经济地平线匕,鲁冠球依然以乡镇企业自许,高举着异军突起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三要”与“三不”时下,个别地方于群关系仍不融洽。当谈及根源时,很多人便脱口而出"干部向群众要钱,(收提留钱)要粮(收征购粮)要命(抓计划生育),干群关系怎么能好。乍一听,似有道理,细分析,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广大农民是愿意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信息》2012,(8):47-47
在某一次卡耐基训练班上,卡耐基先生给学员出了一个题目.就是谈“成功之道”。一开始,学员们谈起“勤奋”、“坚持”、“进取心”,都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但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卡耐基给学员们一个建议,要他们找出身边的两个朋友,一个是成功人士,一个是失败人士,用他们的故事来谈“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5.
《英才》2007,(7):14-14
以前想不清楚,为什么探索未知的古代数学“八卦”,后来成了“小道消息、搬弄是非、传播隐私”的代称。做了《英才》许多年,看的、听的,都是“公司领袖和领袖公司”。渐渐明白了,当人看重某人或某事时,心理便容易“失重”,容易由唯物倒向唯心,很难做到客观。“情人眼里出西施”和“仇人眼里出恶魔”,是同一思维模式,在生活和生意里,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回忆自己的母亲时曾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于人的人。我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毛泽东以“损已而利于人”给予了白己母亲最高的评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既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面“照妖镜”,以此可以试遍人间善恶,照尽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7.
子雄 《企业世界》2006,(9):40-40
在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企图用“回避”政策一刀砍断企业干部与“身边人”的关系,既不科学,也不可能。而有时,“身边人”的问题又真的闹到企业家必须在“要企业还是要身边人”中进行取舍的地步。所以我认为,一个企业经营如何教育和管理自己的“身边人”,实在已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了。  相似文献   

8.
李颖 《秘书工作》2012,(10):14-17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内各方面代表的大聚会,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达成共识,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党代会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走向,与此相关的人和事是中国人说不尽的话题。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领袖人物外,还有大批不为人熟知的“普通人”活跃在历次党代会上,同样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一生补缺     
看看周围,多少人一生都在补缺。这些人被称作“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家境贫寒是缺.经过奋斗改换门庭;平庸是缺.想尽办法出人头地;长得丑是缺,就涂脂抹粉、整容;胖子减成瘦子.小官变成大官……这个愿望实现了.又有了下一个目标,好像总也停不下来。  相似文献   

10.
1993年7月,邓小平在接受加拿大记者保罗·杰克逊的采访过程中,非常赞同杰克逊的“古往今来,中国有许多人才是秘书出身”的这一看法。邓小平讲道:“西汉文学家司马迁曾任中书令,就是皇帝的秘书;《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做过翰林学士;三国时文学家祢衡做过江夏太守黄祖的秘书。近代中国第一个政治秘书是孙中山的秘书宋庆龄。我们中共最早的秘书是毛泽东,负责管理文件,1926年改为秘书处编制,他是我的前任。周恩来、任弼时、邓颖超都做过译电员;杨尚昆长期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他自称是‘中央领导的秘书’;陈伯达、胡乔木在延安时当过毛泽东的秘书,邓力群当过刘少奇的秘书,宋平当过周恩来的秘书……”最后,邓小平得出一个结论:“从秘书中培养党政高级干部,也不失为我们拨擢人才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
谈“摔皮”     
谈“摔皮”文/兰旭岐西府人将那些昧着良心,编造谎言、蒙骗他人掩盖事情真象,将责任推给对方的行为称之为“摔皮”。大凡具有“摔皮”技能的人,一则心术不正.能牙利嘴;二则擅长利用对方弱声、或周围环境,使第三者一时难以弄清事情原委;三则以获得不义之财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大轰大嗡搞排场。一些人对一项工作有无实效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热情”高不高,口号响不响,场面大不大,上级关注不关注。因此,推动某项工作,动辄贴大标语,挂大气球,搞万人签名,大轰大嗡;推行某项改革,便不顾当地情况,一批批出去考察学习,一拨拨请人面授机宜,把别人的“经验”当成“圣经”,照抄照搬照葫芦画瓢;事故一出,便要搞“拉网式检查”,人数之多、队伍之大让人吃惊,而检查者有多少懂行的,天才晓得。“重视程度”上做文章。一说某项工作重要,便列入议事日程,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开会发文,层层成立办公室。有了…  相似文献   

13.
<正>七、毛泽东不同意对参加匈牙利事件的多数人进行镇压毛泽东认为:匈牙利事件.是反革命分子“利用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导致了“一部分人民”反叛人民政府。毛泽东多次强调:参加匈牙利事件的绝大多数人,属于“人民”的范畴,不同意对大多数“人民”进行镇压。谈到匈牙利事件的原  相似文献   

14.
高苒 《活力》2012,(3):54-54
一、在叙事结构上增加事件的故事性 早在1922年,苏联的电影人就提出“电影眼睛”一说,后被称之为“直接电影”,要求在再现现实时要像镜子般直接记录生活。纪录片在创作中也是按照这个原则来操作的,用专业术语说.是“对生活原态的一种美学把握”。纪录片追求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为了维护真实,之前若干“不许”成为许多纪录人不可逾越的游戏规则:不许扮演、  相似文献   

15.
余爱民 《秘书工作》2013,(10):36-37
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搞调查研究就是做群众工作。毛泽东同志对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有个著名的“三不三亡”之晓:“不调查不研究就不得了,就要亡党亡国亡头。”此说如惊雷闪电,震耳眩目。不断改进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行动。但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重视、不善于调查研究的现象依然仔住。邓小平同志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作风提出过严厉批评:“不少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高高住上,不接近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来自各行各业的CEO重返课堂,目的不仅是求知,更是求信息,求人脉。知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借力“CEO俱乐部”的“圈子”,便为自己开启了一扇面向更广阔天空的窗。  相似文献   

17.
王世虎 《成功之路》2012,(10):19-20
2008年,36岁“高龄”的罗永浩离开新东方,开始自己创业。然而,他拿着创业计划书去见了一大圈风险投资商,竞没有一个人愿意投资。身边的朋友们都觉得奇怪,因为在他们看来,就凭罗永浩那能把死人说活的“三寸不烂之舌”,不可能“忽悠”不来一分钱。但跟着罗永浩去见了一次投资商后,朋友们便明白了:原来,罗永浩跟对方谈判时,一开口就...  相似文献   

18.
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问题不少见。如“不着要害”,自我肯定与相互肯定相结合,对缺点互相打“擦边球”;再如不着边际”,海阔天空东拉西扯,民主生活会成了聊天会;还有“不当回事”,工作忙,来不及准备等便搪塞过去这些问题.应该很好地解决然而,更可怕的是我们一些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并不把这些当成问题,向上级汇报民主生活会情况时,既有量,也有质,军党变部工作总结时.但总可以归纳出几条民主生活会带来的站乘这实质是在弄虚作假.既欺骗了上级、也欺骗了自己.受涣散了组织民王生活会质量2所以成t*(望大路问题,展与这比11同…  相似文献   

19.
5月的一天,江苏省无锡某无线电厂的经理吴某带着一名业务员风尘仆仆地来到衡阳,他们为了购买一批电解铜已辗转了许多地方。吴经理等刚走出出站口,就见迎面走来两个年轻人,热情地向他们伸出手:“吴经理,辛苦了!”吴经理仔细一看,认出其中一人是自己在广州采购时结识的“李经理”。当时自己曾向其说过准备到衡阳来购买电解铜,没想到一下火车就又遇见了他。便回答道:“李经理,这么巧,忙什么呢?”“李经理”一指身边的另一个年轻人道:“这位是军供物资贸易公司的‘张经理’,他手头正有一大批电解铜,不正是你们需要的吗?”“张…  相似文献   

20.
杨光盛 《乡镇论坛》2013,(28):27-27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干部在开会向下布置工作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常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俨然有一种“语言大师”的风范;而在下农村与群众交流时,往往变得笨嘴拙舌,只会简单的寒暄,如“家里有几口人啊”“收入怎么样啊”“有没有什么困难啊”,尔后,便不知道怎么往下聊了,也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了。这种状况与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要求显然是不相适应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