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积累作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熊晓燕  雷勇 《中国西部》2012,(27):86-89
进入三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体悟提出来,请大家指正。让弦碍噶色会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诱导孩子的语言进入自由化,达到质的飞跃。我们三年级的孩子在二年级已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但在语言的积累上还有待提升:一是孩子们没有将学习的语言自觉运用到作文的习惯;二是孩子们的阅读还停留在粗糙的面上,没有达到精细化。因此,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及课外阅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比如,我们在完成有关“情”的成语——情不自禁、情深似海、情投意合、情同手足、情理难容——的理解之后,我马上鼓励孩子说:“谁能用这几个成语说一段话?”我话音刚落,平常思维活跃的张桐菲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基本范式"一化六教"("一化":生活化课堂教学;"六教":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是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核心领域,是建构体系、实施课程的奠基工程。我认为,若要建构生活化体系,首先需要在这个奠基工程的外围再对接一些总结提升性的专题讲座式课程,建造起生活化语文体系的必然过渡带,旨在系统地对课堂教学做回顾性总结和巩固性提升。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学离不开读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懂课文、体会感情、领悟意境呢?笔者通过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悟出只有读懂课文,才能提高语文的分析理解能力的道理,在此愿引起同仁共议.……  相似文献   

5.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它的取向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是朗读是积累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二是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与想象力;三是朗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四是朗读可以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王轶武 《魅力中国》2010,(7X):307-30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从这一句话,我们能体会到识字教学的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识字是学生应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对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做到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传授阅读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注重差异性,发展学生个性;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感。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规范语言,而网络语言却游离于规范之外。网络语言很多时候是语言的一种灵活运用,有很强的时代气息,所以去学习模仿的人很多,势必会影响到语言的规范性。只有认识到语文考查时的语言规范性和网络语言的差异,并灵活运用,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其一,网络语言是一种谐音,比如数字代替文字"520""5757124""5201413"等等,很多人看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高职语文教育"边缘化"的原因,论述了高职语文教育重新准确定位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高职语文教学的对策。要强调功能性,拓展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突出人文性,根据专业特点,充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张晓然 《魅力中国》2014,(2):228-228
在语文学习中,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字词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学做能力,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有效的字词积累,这就需要老师们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字词的积累的效率。本文就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字词的积累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希望能促进语文教学中字词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李积桂 《魅力中国》2011,(9):201-201
高中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建立起学生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民族语言的乐趣和能力,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做到教师和语文课程的同步发语言应规范准确、畅达精炼:语言应形象生动、富有启发;语言应真挚生动、富有情感;语言应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欧苡 《中国西部》2014,(21):72-74
<正>1996年,李希贵校长让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初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他们分别获得了82分与85分的成绩,而高三年级(含两个复读班)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希贵至今还保存着那两份试卷。后来,他又让儿子在初三的时候参加了一次高考,语文成绩是122分。"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李希贵说。这  相似文献   

14.
张艳珂 《魅力中国》2010,(13):98-98
对少年儿童而言,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再创新再创造的过程。要完成这一创新的过程,一定离不开平时语文知识、作文素材、写作能力及写作方法等的积累。积累是基础、创新是升华,两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写出满意的作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搞好语文教学,让自己的学生在作文方面有所突破,就要处理好积累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明昌 《魅力中国》2009,(29):34-34
语文教学法中的朗读,即是用清晰响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活动,它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著名语文教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失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6.
温小玲 《魅力中国》2009,(24):154-154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作文能力差。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所有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语言积累,而小学生均不具备。因此确实很难写出好的作文。生活积累教师很难左右,而语言积累教师是有条件帮助学生达到的。在这里我主要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基础学科,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中学生学语文,一要掌握语言应用的知识,二要全面提高文化修养.无论是应用语言,还是提高文化修养,都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形成技能,古人所讲"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便是这个道理,进而才能养成习惯;而要保证"量",就必须得有"面"上的拓展,这是高中学生语文能力质的飞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赵慧敏 《魅力中国》2010,(17):310-310
语文作为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交际工具学科,它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语言是将文本文学与学生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因为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那么,究竟怎样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流光溢彩呢?笔者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20.
赵淑玲 《发展》2010,(1):140-140
在多年来的语文执教中,笔者始终坚持把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作为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的主任务,坚持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上,大练学生的汉语言功。尤其在朗读的训练中狠抓词汇积累,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名称与趣味故事密切联系的活动,使学生读中得趣,读中得乐,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汉语言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