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新文 《经济师》2008,(10):7-9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讨论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时,没有充分重视自然资源的作用。文章从经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阐述了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忽视自然资源的情况和演变,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以威 《时代经贸》2011,(20):26-27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当中就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没有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这导致在分析经济增长时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从自然资源相关概念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以中国为例并结合“自然资源诅咒”现象来从正反两面说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9-200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自然资源丰裕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地区层面检验了"资源诅咒"假设,并对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度并不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是通过降低外商直接投资、教育、创新水平间接阻碍经济增长,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传导机制。另外结果还显示,丰裕的自然资源倾向于增加国内投资,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探讨不同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二者关系的倒U曲线假说,即随着自然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先快速上升后逐步下降的过程.以1998-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控制了制度质量并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自然资源开发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确实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分析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因尼斯和W.A.麦肯托斯创立的大宗产品理论最为代表.本文以我国2001年的各省区能源资源数据为例,研究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自然资源富集省区呈现出依赖论所描述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的土地产权管制解决了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压力,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理论分析表明,土地产权的政府管制虽然会促进短期经济增长,却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31个省份1998~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和同时期面板数据的分组实证检验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的回归残差分析,证实了地方政府土地产权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为促进我国长期经济增长,政府应该逐步放松对土地产权的管制。  相似文献   

7.
一种索洛余值法的扩展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借用索洛提出的用于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余值法”理论思想,建立了用于测算区域科技经费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并以河北省和河南省1994 ̄2003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利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信息化对经济的增长贡献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过提高经济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信息资源开发的水平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和农产品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二者的相关数据采用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982-2003年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体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平均为8.19%。虽然平均计算的贡献份额较低,但加入WTO后的最近几年,农产品外贸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由上述结论可解读出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税收与经济增长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应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研究思路,从税收规模和结构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对增长的要素贡献,就中国税收对经济增长影响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有必要加强税收体制改革,适当调整所得税类份额,促进生产模式转变,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 ,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通过将制度变革量化 ,通过对 1978年以来的制度变革在山东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制度变革对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 ,是促进山东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12.
1993-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增长概念,用中国近十五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这个西方经济学中经典的增长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得出了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仍是以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并且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增长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中国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古典经济学以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讨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角度探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从经验实证的角度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后一种研究一般先假定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估计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4.
农地作为人类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途径入手,基于增长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并应用北京地区1987-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北京市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显性贡献率为8.42S,表现在每年农地非农化产出弹性系数达0.0659,滞后期为三年。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隐性贡献率为24.73%,表现在其对催生非农劳动力的弹性系数达0.0465,滞后期为2年。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财富匹配取决于"消费优势"的视角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并通过博弈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消费优势"假说进行了检验证明,诠释了"资源诅咒"产生的经济机理.研究表明,从"消费优势"的特点看,把握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变迁、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测量不可直接观测的制度变迁隐变量,实证分析我国新世纪以来的经济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物质资本投入的增长在绝大部分程度上归因于制度的改进,制度变迁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中国的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与传统的经济理论相违背。基于索洛增长模型理论,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表明,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现的是负相关的关系,即丰富的自然资源非但没有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成了经济增长中的陷阱,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其明显。经济学上用"资源诅咒"来描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本文对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作了理论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等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琳 《经济经纬》2008,(3):24-27
笔者运用标准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特征事实,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贡献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要素投入和包括人力资本、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等全要素生产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贡献.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是投入驱动型的,而是真实可靠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