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洋经济重心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态度和不平衡指数对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引入经济重心定量描述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指数由1996年的0.487下降到2013年的0.384,海洋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的不平衡性有所收敛。(2)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但重心移动范围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说明1996—2013年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海洋产业主要集聚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海洋产业结构、海洋资源利用能力、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及海洋经济就业潜力对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海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对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具有负向影响。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增强海洋科技支撑能力和海洋经济就业潜力、提高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将是推动海洋经济空间格局向平衡方向演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对全球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海洋产业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和低碳环保成为海洋产业发展新的主题等新动向,我国要立足自身转型发展的基础与条件,适应世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动趋势,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新增长点,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海洋服务业快速发展,努力促进海洋产业高端化、知识化、低碳化发展,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孙才志  朱云路 《经济地理》2020,40(1):103-113
从海洋创新过程角度入手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横向拉伸变形,结合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尝试对海洋创新概念进行界定,进而构建以海洋创新资源、海洋创新机制、海洋创新绩效为基础的海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沿海11省市(港、澳、台除外)2001—2016年海洋创新相关数据,经主客观综合赋权,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沿海区域海洋创新水平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结果表明:①考察期内,中国海洋创新水平呈波动递增趋势,空间分布上呈非均衡的三极格局。②从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来看,中国海洋创新水平总体区域差距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③空间非均衡格局成因包括三个方面:创新资源禀赋差距大、创新体制活力不足、海洋创新理念践行度低。据此,提出改善中国海洋创新水平空间非均衡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佑印  顾静  黄河清 《经济地理》2012,32(4):155-159,172
利用区位熵、产业集中度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化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四个理论模型,以2000—2009年旅游产业统计数据基础,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旅游核心产业之间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旅游核心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递减格局,其中旅行社业的区域特征最为明显。从多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的趋势;产业集中度指数方面区域特征相对较弱,但总体向酒店行业集中。发展趋势方面,总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我国旅游产业间的空间差异也在向均衡化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指数近年来发展趋势相对平缓,空间方面总体呈现出北大南小,东、西部变化大,中部小的格局;产业结构变化方向有一定差异,但较为一致,总体表现为旅游景区业和旅行社业上升,旅游星级饭店业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存在一个特有的现象:1978~2001年间,产业比重总体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但是就业比重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02~2008年间,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其原因主要受到产业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平衡的制约。实证分析表明,广州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每下降1%,就业比重下降0.19%;第二产业产业比重每下降1%,就业比重上升0.21%;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每上升1%,就业比重上升0.94%。广州市就业结构的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因此,要大力推进"双转移"政策,促进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收入分配格局却暴露出许多问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二次分配没有发挥应有的公平作用;三次分配不透明、非法非正常收入扰乱分配秩序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消费不足、产业结构升级受阻、社会不公平加剧等不利影响。当前迫切需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7.
海洋产业安全形势与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洋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海洋自然灾害、海洋权益冲突、海洋市场波动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危及海洋产业安全;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管理与合作的力度不断深化,海洋产业安全形势有望逐步改善,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海洋开发实力、完善海洋产业管理体系仍然是海洋产业应对国际风险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海洋产业再生产过程中,随着服务性资源投入不断加大,产业内部不断服务化以及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使海洋产业内部对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知识等服务性资源依赖程度加深和在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这种在产业结构服务化过程中,正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协同促使了海洋产业结构不断演进。作为对经济具有高度贡献度和强大带动作用的现代服务业,它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现代服务业与海洋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促进海洋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海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间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第一、二产业方面,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劣势开始显现,但中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大幅度增强,并超过东部地区,且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竞争力明显强于东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方面,东部地区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产业结构已显现出不合理的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情况下,竞争力却趋于下降,且中部地区竞争力最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产业结构现状与趋势两个角度对中国国内产业结构与国外产业结构的相同指标予以比较。结论显示中国产业结构与国外产业结构有一定差距,但有些指标正在接近国际水平,这将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福建海洋产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别分析近年来福建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与海洋总增加值的关联、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与总增加值的关联,并运用产业结构熵数对福建海洋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性相对要大于海洋产业内部的关联,滨海旅游业是福建的海洋支柱产业,海水产品加工业、海水产品及加工品批发零售贸易业和海洋渔业是福建的海洋主导产业,但福建省海洋经济结构趋于单一化,海洋产值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以来,吉林省坚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各类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有所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不断增强,资本要素投入向第二产业倾斜.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工业出口商品比重明显提升.第二产业结构效益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及部分发达省份产业结构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性要求建立以高效率的、有优势的主导产业为核心构筑起的各产业间相互协调的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从这种意义上说,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在于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本文就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放在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4.
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三方面构建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和GIS手段对东北振兴政策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时间序列上,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脆弱性演化历程可分为高脆弱性主导阶段(2003—2006年)和低脆弱性主导阶段(2007—2011年),城市脆弱性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且区域差距不断缩小;空间演化上,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日趋均衡,高脆弱性城市呈现"扎堆"聚集的特点,低脆弱性城市与东北经济空间格局基本吻合,省际之间脆弱性程度内蒙东部最小,其次是辽宁和吉林,黑龙江最高,就区内差异而言,除黑龙江区内差距扩大外,其他三省均波动下降;区域中心城市的脆弱性不断降低且差距不断缩小,资源型城市的脆弱性程度下降幅度较大,内部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国家战略调整与重要规划实施、区域产业调整与财政金融扶持、区域开放带动与空间布局优化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是东北振兴战略对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宣旸  张万里 《财经科学》2021,(5):103-118
在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的过程中,产业智能化将如何影响国内的产业结构?基于产业智能化的基本定义,通过智能化相关指标构造产业智能化指数,将产业结构升级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方面,探析产业智能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研究收入分配如何影响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并考虑不同地区产生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1)产业智能化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但降低产业结构合理化;(2)产业智能化和产业结构升级都存在惯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智能化随着时间推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断减弱;(3)城乡收入差距减缓了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作用并加速产业智能化造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比值正向调节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作用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作用;(4)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显著,并且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鲁亚运 《当代经济》2018,(13):50-53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经济发展是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实现的,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能够推动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本文采用区位熵、结构熵等方法分析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动态地分析其结构变化趋势,发现了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寻找出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为海洋产业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云南省各州市经济普遍有较快增长,地区产业结构总体上趋于合理,但区域经济基本格局未变,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大理、楚雄6州市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省内区域间经济差距有所扩大,城乡差距较大且呈继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活动、海洋资源支撑、海洋科研实力、海洋生态治理和省份发展能力6个维度构建蓝色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沿海11省份2010—2015年的蓝色经济发展指数,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各沿海省份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5年我国沿海省份蓝色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仍在中等偏下阶段,各省份之间的蓝色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我国蓝色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存在两极化与集中化并存的特点;通过障碍度模型发现沿海各省份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差别较大。为提高我国蓝色经济发展水平,应加快改革海洋资源管理体制,提高海洋经略能力;全面贯彻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海洋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陆域和海域联动机制,提高陆海统筹水平;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海洋新旧动能转换。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以来,吉林省坚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各类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有所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不断增强,资本要素投入向第二产业倾斜,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工业出口商品比重明显提升,第二产业结构效益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及部分发达省份产业结构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