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霖 《数据》2013,(9):48-49
在上一期我们主要从数据构成要素、数据类型、数据表要求三方面阐述了什么是数据,并且说到后期的数据处理工作都是围绕如何得到符合数据分析的数据要求样式(一维表)所开展。本期就和大家共同探讨数据处理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2.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文章重点从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着手,结合实例阐述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数据作为ERP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实现信息集成的首要条件。“三分技术、七分实施、十二分数据”,可见数据管理重要性。本文从系统管理角度通过对ERP系统关键数据规则制定、数据采集以及系统应用过程中数据维护的注意事项做简要分析,希望提高系统数据准备效率。  相似文献   

5.
王淑芬 《数据》2013,(6):49-49
统计督导检查,是近年来北京市统计工作执法阵地前移的一种新的执法检查方式。近几年的实践表明,事先及事后督导检查可以及时、有效地纠正统计调查单位数据差错和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现象。此外,由于统计督导检查以服务调查对象为原则,重在解决当期数据质量问题,提高被查单位整体统计工作水平,因而更易  相似文献   

6.
张丹 《宁夏审计》2010,(3):28-29
目前,在被审计单位电算化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数据采集工作就成为了审计准备阶段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在现场实施审计系统(AO)里没有数据模板的财务软件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采集其后台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在AO中建立账套。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2002-2008年A股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风险、资本结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与银行规模五个方面时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财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率与加权风险资产率及银行规模显著正相关,贷款减值计提率与资本充足率负相关,与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文霖 《数据》2013,(6):46-47
上一期我们一起了解了什么是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这一期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开展数据分析,也就是数据分析的流程。完整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了六个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阶段,它们依次为:明确分析目的和思路、数据准备、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报告撰写等六步,所以也叫数据分析六步曲。  相似文献   

9.
合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医疗数据库,关键在观念、政策、技术和服务四大因素。IBM的CEO罗睿兰说:数据将是下一个大的自然资源,区分每个行业的胜者与输家。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将会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调查显示,2011年,58%的企业已将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市场或行业,以创造竞争优势,实现业务价值。医疗卫生行业也应合理利用相关数据,实现其健康价值。早在十余年前,笔者对信息医疗的看法即是,想到就可以做到,做不到只是尚未行动。如今,三网合一的锣鼓已经敲响、移动终端不断革新、智能软件不断开发、物联网初露端倪……乍看之下,利用医疗数据库的时机似已成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审计目标任务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要持续提升审计在经济监督和政府调控经济的作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已势在必行。本文就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我们将电子数据分析方法,贯穿于某地市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审计调查全过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初步做法进行总结梳理,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数据·调查     
近九成CEO认为企业将面临重大变革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在中国市场上,有近九成首席执行官认为企业将面临重大变革。与全球同行相比,他们更加渴望变革,为此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IBM公司发布的2008年《全球CEO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2.
肖明超 《数据》2007,(5):1-1
“用数据说话”越来越成为很多企业在实施管理时遵循的原则,但是,由于中国的企业过去没有养成好的应用数据的应用习惯和应用环境,以及中国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行业还比较年  相似文献   

13.
王建华 《数据》2004,(6):11-12
自2003年年初起,北京市工业品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至今已持续16个月之久,但市场上与各类涨价原材料相关的汽车、家电、衣着等消费品价格非但没有全面上涨,甚至还出现了下行.这就提出了一个有关价格传导的问题,即在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长时间后,消费品价格为何反而会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