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合肥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8、1991、2000和2004年人口统计数据和城市用地现状图,在ArcGIS8.3软件支持下,以街道和社区为研究单元,对合肥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和人口空间分布形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目前仍然是单核心城市,城市化正处于由早期阶段向成熟阶段转变时期;城市人口增长经历了从1978年以后的均衡增长到集聚增长模式的转变,2000年以来则呈现出扩散增长的态势;人口空间分布逐渐由1978年前的"风扇型"分布形态转变为"同心圆"式分布形态;人口郊区化趋势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2.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以乡、镇为基本研究单位,对江西省人口空间构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全省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口在空间上的差异分布非常明显;人口密度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地域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普通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新乡市2007—2008年普通住宅商品房的交易均价资料,借助arcgis9.2软件技术平台,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新乡市普通住宅房价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得到新乡市普通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图和三维模型图,并通过计算Moran′I值对新乡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了自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乡市房价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区位条件、交通可达性和城市规划指向性是影响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2):19-21
本文通过分析绍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人口流动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表明:绍兴市人口密度中长期将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且流动人口的增长速率高于户籍人口的增长速率,特别是越城区、柯桥区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同时,结合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加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等措施,有利于科学调控人口规模和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5,(23):216-217
利用空间分析理论研究了西安市市区内13个环境监测点的空气污染物空间相关关系。经计算莫兰指数,发现各监测点污染物不存在空间相关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市区内的空气污染物并非产生于局部地点。  相似文献   

6.
周姗  欧朝蓉  杨绍微  包广静 《价值工程》2021,40(27):181-185
科学合理的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空间结构对促进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8年云南省129个区县单元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规模、经济结构、社会发展质量三个评价维度构建了云南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2018年云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利用空间自相关析法对云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聚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云南省整体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具有不平衡性,社会发展质量相对较低,社会经济发展分配不平衡,现代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②云南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大,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现象.③云南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局部相关性不明显,各县城社会经济发展呈孤立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康淑菊  武伟伟 《价值工程》2021,40(33):169-171
运用Geoda空间分析软件,针对我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2001-2020年GDP,运用不同权重矩阵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基于"后"型、K-最近邻和欧式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权重矩阵的全局Moran'sI指数检验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K最近邻矩阵时达到最大.我国省域经济呈现局部聚集性分布,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在检测省域经济中,"高-高""低-低""高-低""低-高"空间聚集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我国省域经济存在显著全局及局部自相关性.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深入掌握我国省域经济分布特征,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专利强度表征创新产出,首次在中国地级市的空间尺度上使用知识生产函数及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就业密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及空间分布。研究表明,就业密度与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就业密度越大,创新产出越多;适于创新的最佳城市规模为50万~90万人;产业的集中或分散对创新产出没有显著影响。中国创新产出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区域创新的溢出存在邻近地级市误差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2P网贷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金融借贷形式,在成本、效率、覆盖面等方面凸显其竞争优势,中国P2P网贷平台近年来发展迅猛,具有高增长性、阶段性、平台类型多元化等特点。本文以空间的视角,采用区位熵、集聚指数和全局Morans I指数等方法对中国省域网贷平台的专业化程度、空间集聚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网贷行业发展具有专业化程度分化严重、空间集聚程度高和区域发展辐射性不强的特征。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网贷行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不利于网贷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年和最新的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2010年北京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近10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研究表明,北京人口增长十分迅速,老城区人口依然在增加,仅有西城和崇文区出现了人口净减少,其他区域人口都在增加,总人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从市区到郊区递减;人口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区基本为100%城市化,没有出现中心衰退,城市郊区化和远郊区农村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增长主要是常住外来人口的增加,并且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都在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最后探讨了它对城市和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口普查等数据,探讨了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分异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城乡结合部是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同时该区域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异程度也相对较高。相对于广义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核心区外来人口与其他人群混居的程度略高,但接触可能性反而更低,外来人口活动空间的封闭程度和自服务特征更加显著。城乡结合部不同职业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异程度有所差异,概括而言,职位、技能较高和就业稳定性较强的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混居程度较高,而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就业的外来人口则自身群居性较强。10年间,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出现整体外移的同时也在向局部地区集聚,社会融合水平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外来人口作为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空间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其空间分布与分异特征,以及社会融合的有效途径等应该成为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与治理改造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吧式”休闲场所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北京地区的327家酒吧、咖啡馆和茶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规律.运用ArcGIS分区统计功能分析得出:在城市经济活跃、人群收入水平高、知识水平高、外国人多的地区,"吧式"休闲场所较多;不同类型的"吧"在城市中的集聚强度不同,酒吧聚集度最高,其次为咖啡馆,茶馆最为分散.各种"吧式"休闲场所在城市中的不同集聚状态与对商家而言的城市空间的可进入性有关.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有必要更多地统筹考虑各种"吧式"休闲场所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都市区空间演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在对都市区中心市划分标准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2000年和2005年分省统计数据,以县域为数据分析单元,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数字地图,发现2000年-2005年间京津冀都市区的数目增多,人口和经济聚集程度加强,且都市区之间表现出连接的趋势,京津大都市连绵区已经成型.但同时也存在着都市区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优势不显著的问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等是影响京津冀都市区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者出行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计算了北京不同时期经济适用房在不同空间上的建设规模密度,分析其空间布局特征;其次,从经济适用房与地价、交通和主要就业地的相互关系分析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北京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经历了逐步调整的过程,前期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城乡结合地带,后期考虑居民交通出行和到工作地方便等因素,在城市四周较均匀的配置和建设。总体来说,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分布在城市郊区,就业地与居住地相距较远的矛盾依然突出。建议今后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应更加注重主要就业地和居民交通出行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支配城市经济的主要因素,并对城市经济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市服务业发展变化历程,目前服务业在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比重也超过60%,北京市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国际大都市经济形态的服务型城市。文章重点分析了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及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都市区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多中心集聚"分布;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分布区县差异明显,地域分工已经形成;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布局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人口密度模型能够模拟城市人口分布的演变过程,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采用2000年和2010年分街镇人口数据,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天津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后利用人口密度模型对主城区空间结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天津市主城区人口分布呈现圈层化、离心化和多中心的变化特征,城市发展尚处于郊区化初级阶段;主城区在2000年时已经出现多中心结构,十年间副中心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大,多中心的城市结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发现:北京市老年人口呈圈层式分布特征,城市中心区老龄型家庭最多;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自然加龄和非老年人口外迁是造成中心区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年龄结构年轻化的外来人口迁入近郊也成为导致中心区老龄化水平相对更高的因素之一.提出了新建社区户型多样化、完善基层社区的老年福利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都市郊区为研究视角,以独特的地理单元和生态经济载体山区沟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权重函数和综合指数等方法,遵循"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空间分异格局—关联性划分—增长极识别—空间组织形式分析"的研究逻辑,分析北京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评价108条沟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部分地区呈"极核"状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类型可分为9种,从中甄别出作为增长极的沟域,在此基础上把沟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总结为6种类型。通过研究以期能对理解大都市郊区生态经济空间优化路径与转型过程及特征提供有益启发和思考,在区域或微观层面反馈并促进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