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目前,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承接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产业转变为产业的整体性转移及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整合;承接产业转移从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变。重庆通过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和外溢的资金、技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生的增长方式,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在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西部以比较优势对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视角出发,提出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模式,并从西部比较优势产业筛选、人才和资金现状改善方面探讨了保障这一模式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对产业承接转移基础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从影响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以西部10省区为背景,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新疆进行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评价。具备了产业承接能力,如何选择承接产业是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定新疆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以此来优化新疆产业转移承接及其重点产业选择,为新疆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选择承接产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规避产业梯度转移风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容易出现低端产业锁定、过度依赖资源、忽视技术创新、引进污染产业等问题。对这种潜在的产业梯度转移风险应保持警惕,防止"来者不拒"式承接转移。同时认清当前产业转移的特点,结合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使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转移对其产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转移对承接方具有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西部地区能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承接能力。影响产业承接能力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竞争力。该文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产业转移的环境;发挥承接企业的主体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6.
马静芳  熊曦 《当代经济》2007,(23):108-109
本文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三大途径.并结合北部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战略选择与定位,从北部湾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北部湾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来促进北部湾区域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是很多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制定的实现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迄今国内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规模并不乐观,其转移的产业类型也主要限于西部的优势产业,承接的最佳区位也只能是几大一线城市及其周边。而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还将面临低碳困境和生态困境。产业转移是一种历史规律和趋势,国家应对全国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要给予西部地区更优惠的承接政策。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生产力研究》2011,(3):142-144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从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入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国际转移产业一般存在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特点,这与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要求相悖。基于碳足迹的研究方法,测度了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碳排放,并对其原因与趋势进行了分析。从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维度探讨了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低碳发展机制;并提出实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和能效标杆管理的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沿海东部产业结构调整、成渝经济区建立的背景下,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SWOT分析工具分析广安市广安区吸引投资、承接转移产业的内部优势S(strength)和劣势W(weakness),以及外部机遇O(opportunity)和挑战T(threat)。本文根据调研数据,以及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出使我国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上合理的有序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光禹 《新经济》2013,(23):99-1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东部地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量资源性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如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西部地区资源保护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找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对策思考。诚挚希望在西部大开发中,树立“资源当作国库守,大地留给子孙耕”的意识。使美丽神奇的大西部成为人类永久的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13.
《发展研究》2005,(10):1-1
工业仅有量的增长是不够的,市场波动是全过程的,要永立潮头,就要优化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 1、产业梯度转移与有效承接.产业在区域间梯度转移是必然的过程,沿海发达地区要提高产业层次,方可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转移.产业梳理就是要搞清楚在这个产业中我省的优势何在,产业链的优势何在,在目前环境和条件下我省可以发展什么,重点应该发展什么.我们还要研究是引进“领袖型”企业还是引进中间某个环节企业,使这个链延伸,这个链完整.产业梯度转移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要加大“领袖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引进,提高沿海产业的层次.我省内陆地市则要承接沿海部分产业向内陆的转移,沿海地市不要阻挡你的企业往我省内陆转移,你挡也挡不住.然后还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其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在产业选择方面,沿海地区特别要关注重化行业、“领袖型”企业、大企业的培育和引进,为内地小企业配套奠定基础,这才叫山海协作,是一种新的山海协作概念.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区位视角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友金  肖雁飞  廖双红  张琼 《经济地理》2011,31(10):1686-1691
运用Hayter区位进入理论构建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得出中部各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以及单要素竞争力排名。研究认为:湖北、安徽有较强的承接产业转移综合优势,安徽、湖南有较强的承接产业转移地缘优势,河南、湖北有较强的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山西、河南有较强的承接资源密集型产业优势,湖北、湖南有较强的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河南、湖南有较强的承接本地市场开发型产业优势。以此为依据,对中部各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空间布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做到“规范发展秩序”,实现“有序承接”。  相似文献   

15.
<正>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不仅有诸多国际产业由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而且有大量国内产业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10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当前,西部地区把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视为实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注重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承接产业转移的各方面关系;要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要注重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强资源节约和注重环境保护。主要途径是:充分运用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引进产业与本地资源结合优势、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的功能、建设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共同转移,是承接地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创造的重要途径。基于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及复杂网络视角,研究了产业转移中转出方企业转移模式及承接地集群网络结构通过影响转移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进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机理,并通过构建知识转移动态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转移模式及集群网络结构下的知识转移绩效。结果表明:在不同转移模式及网络结构下,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及知识转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无核网络,有核网络对促进集群知识转移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在无核网络中,合资企业对集群中合作企业的适度更新能促进承接地集群知识转移绩效提升;在有核网络中,组团式转移企业的“小社团”强度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理解产业转移中的企业行为,也对承接地选择适宜的招商策略和集群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知识转移、提升承接地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重合产业大都集中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为避免落入产业承接的陷阱,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在主动承接工业领域内具有优势的产业转移的同时,应加强承接农业和服务业领域内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以产业转移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推进产业转移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是转出区的推力、目标区的拉力与接纳能力及转移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并加大宏观政策引导力度;在区域层面,要根据中西部不同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水平,在中部地区实施"产业对接"策略,在西部地区实施"产业承接"策略,并寻求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产业转移的最佳模式和合理路径;在企业层面,要对不同转移状态、不同转移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转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稳步增长、增速不断加快。但承接产业转移出现了"速度"与"效益"的背离:唯经济增长的产业承接目标,使西部地区陷于"高增长低发展"陷阱;较强的资源禀赋依赖性,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承接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性和被动性;承接产业转移无序竞争,加剧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突破传统承接产业转移路径依赖,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理念和模式,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