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民币国际化迅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从中国经济规模以及金融改革发展的现实而言,人民币国际化有其必然性.然而,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缺乏两根重要的支柱:外贸的微观基础与中资金融业的世界银行家功能.成功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依赖这两根支柱的树立.  相似文献   

2.
金融漏损现象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长期存在,其引致的金融风险逐步累积,一旦引发系统性风险势必阻滞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文章基于2001-2012年间金融漏损的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验证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视角下金融漏损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金融漏损的市场失灵因素主要是信贷资源错配下的低效率运营,政府的持续扩张行为是政府失灵引致金融漏损的主要原因;市场失灵引致的金融漏损不断下降,政府失灵下的金融漏损却不断上升.消除金融漏损应打破金融垄断,增强市场机制作用,并解决政府激励与约束的非均衡性,使政府恪守“守夜人”职能.  相似文献   

3.
始干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整个华尔街金融系统的动荡,转而波及全球金融市场.本文通过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和我国金融业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政府监管机构的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佳 《北方经贸》2014,(7):178-179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监管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关注的重大议题。美英等国以及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已经出台了关于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监管举措的法案及政策指引。我国也应结合国情,在借鉴国际实践基础上,推进相关监管法制构建并积极参与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变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离岸需求的日益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虽然会给现存的金融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风险,但是只要监管得当,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将对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量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但也加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克服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给我国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需要对外资银行进行审慎而有效的监管。因此,建立完善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成为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金融监管模式和我国金融业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设想。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  相似文献   

8.
张蕾  孙红 《中国市场》2010,(18):62-63
我国金融业存在众多综合经营的实践,主要有大型金融集团通过直接或间接控股组建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各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综合经营和地方政府主持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等形式。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在立法、监管和实体的具体运作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对此,应健全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改进监管模式,为综合经营创造良好的法制和监管环境,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单一的分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这种趋势,致使我国金融监管还存在监管效率低下、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将导致存在监管盲区、对金融创新难以进行有效监管等问题。我国应完善现行的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加快成立金融管理协调委员会,建立具备政府管理职能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监督管理体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壮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多种大宗商品的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从美英两国建立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经验看,价格指数编制机构及衍生品交易所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基础条件,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创新,价格指数编制机构、监管机构及现货企业要对标国际经验发挥各自功能,持续推动大宗商品市场建设,不断提升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更好保障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1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持存款人信心,增加银行制度的稳定性,减少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为了维护存款人的利益,摆脱政府的隐性担保,保护我国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我国银行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高度注意道德风险、金融监管、基本制度保障等问题,以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VAR估计、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浙江省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省的外贸规模、外贸商品结构分别与金融相关率和信贷转化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金融发展对该省外贸规模和外贸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则较弱,建议该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监管,以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和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3.
鉴于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未明确允许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适用,区内的企业难以真正享受自由贸易区的零关税或优惠关税政策。这不仅会抑制自贸实验区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就业的政策预期,也不利于上海建设国际性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应通过原产地规则的立法完善尽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适用,让区内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获得出口退税、进口保税和自由贸易区优惠关税等更多的叠加性政策支持,加快政策的衔接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中国的改革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在全球金融危机余波仍在肆虐的当下,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同时尚需要强力且高效的法律监管。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世界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趋势,认为中国(上海)自贸区的金融监管应基于保护投资者和公众的利益,且监管应考虑成本和效果的平衡,监管指标不宜过于复杂。  相似文献   

15.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有力推动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如何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保证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义务教育财政监督体制的发展历史做了回顾。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义务教育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义务教育财政监督存在滞后性和被动性,义务教育财政监督的方式单一以及对违法违纪制裁无力,因此,应对义务教育财政进行全程监督,引导公众舆论监督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义务教育内部财政监督主体也应成为被监督的对象,完善对义务教育财政违法的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博弈论的OTC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必要性分析表明:在政府行政监管、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及市场参与者内部控制的博弈中,单凭市场本身的内部调节机制并不能完全发挥持续稳定市场的效力,政府监管职能对规范市场行为有重大作用;行业自律组织监管是市场监管中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应加强OTC衍生品市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完善行政监管机制,提高行业协会自律监管能力,特别是加强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以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相似文献   

17.
政府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保证国家各项政策能够有效实施,使囱家机器健康、安全地运行,也是最大限度的实现专项资金的良性运转,维护国家资财使用和管理中经济秩序的践行者。政府审计只有发挥其《宪法》赋予监督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相互补充,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我国的货物贸易来讲,服务贸易中的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的发展状况与对外贸易总的发展状况不相符,已成为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应争取在WTO框架内更好地发展金融服务,有效利用世贸组织关于金融服务的相关规定,对金融和保险等产业进行保护,政府应积极介入,改变经营战略,有效监管,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立秋  范天新 《商业研究》2002,(12):121-122
中国加入WTO后 ,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使中国银行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同时 ,也为其创造了发展的机遇。中国银行业应充分利用本土优势 ,扬长避短 ,加快自身改造 ,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 ,以提高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核心、自贸区建设关键因素及相互关系,指出:渐进式改革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然选择,发展离岸金融是上海跨越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并由上海清算所实现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统一清算、结算、交割,同时监管银行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头寸,动态调整渗透程度;此外,上海清算所还可以在自贸区试点以大宗商品场外交易为核心的OTC市场作为国内期货市场配对交易、现货市场创新交易、规避风险的完善和补充,使各交易主体打通基于国内外金融衍生全品种的风险管理体系,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发现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