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此后韩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韩国经济成功恢复并得到迅猛发展,可以说韩国的金融改革对韩国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韩国的金融改革措施和效应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运用现代金融理论,立足全国,面向未来,总结、评述了20多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基本成果,结合加入WTO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提出并论证了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始终是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本文针对金融改革与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金融改革的特征、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以及调解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国家区域政策,希望能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些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海自贸区改革发展的核心不在于政策优惠而在于制度创新,四年成绩斐然,尤其是金融改革更是先人一步,各阶段的改革经验和成功实践更是对上海自贸区金融主体产生了影响,其中商业银行首当其冲。经济新常态下,尤其是"1+3+7"自贸区"雁形阵"开放模式基本成型时期,着力分析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和商业银行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分析上海自贸区商业银行的发展,并结合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业在深化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加快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中国应对新的挑战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志军 《财贸经济》1994,(10):36-40
金融改革处于整个经济改革之中,后者的约束条件自然也适用于前者。中国式渐进改革道路的社会约束条件是,中国的体制环境既有一定的持续性,又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式金融渐进改革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既取决于我国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又取决于我国改革主体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早期金融理论入手,重点剖析新古典基础上的侧重金融资产价格的现代金融理论和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现代金融监管理论,并结合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历程,提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实践思路应围绕着金融组织体系、金融要素价格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三个方面进行。并且提出现代金融理论将在资产定价、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提供理论指导,而新制度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将在金融制度演进、金融机构组织和金融工具开发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以此实现现代金融理论的新发展对当代中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目标一般地,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发展过程看,金融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政策目标是:改革金融体制,使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真正发挥引导社会储蓄、进行生产性投资的功能,变经济中内源性融资占主导地位为外源性融资占主导地位.因为内源性融资机制会抑制经济的增长,而外源性融资机制的形成将使真正具有生产机会的企业家发挥作用,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宋立 《沿海经贸》2003,(2):23-24
一、经济需求结构与金融供给结构不对称矛盾及其对经济结构的逆调节 主要表现为金融体制结构与经济体制结构不对称--金融服务需求已经越来越多地由非国有的市场部分产生,而金融服务供给仍主要由带有一定计划经济体制惯性和后遗症的国有部门"寡头"垄断,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提供服务.不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一如既往地坚持"立足大城市、面向大企业"的"两大"原则,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也出现了与国有银行行为"趋同"现象,企业债发行和股票上市的大门也基本上主要对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开放,对民营中小企业存在事实上的歧视或忽略,导致金融服务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不对称,形成了经济金融新的二元结构.金融结构调整落后于经济结构变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金融结构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最大挑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金融结构不仅不能为新经济成分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应有的必要支持,反而还有可能对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新经济成分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抑制,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一定的逆调节作用,强化了原有的二元结构.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并正在采取措施来试图加以缓解.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介绍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对金融业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国金融当局的应对措施。作者认为作为金融创新之一的互联网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应予肯定,但其应该置于金融监管之下,也许可以探讨建立全球性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中国物流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宏观物流管理得到加强,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企业物流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物流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及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物流事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处理好物流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关系,走绿色物流之路,是今后中国物流事业发展道路上,无论国家宏观层面还是企业微观层面,都要认真对待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拥有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机械化运用程度很高,科技应用广泛。而在这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背后,离不开美国特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和服务。本文对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得出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杨晓 《商业研究》2005,(6):106-108
我国市政公用行业的发展受制于资本供需的较大缺口而举步维艰。改变市政公用行业投融资不力的局面 ,根本出路在于公用行业投融资的市场化改革。从经营制度上创新 ,以扫除制约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障碍。着眼于经营模式的创新 ,积极探寻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行业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增加了20.5倍,人均收入跨过了高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成为"世界工厂"、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渐进的双轨制转型方式功不可没,它使中国经济平稳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只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科学发展观提高产业和技术水平,中国平均每年8%的增长速度就有可能再维持20年,到2030年经济总体规模至少与美国相当。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减让承诺和中国的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回顾了俄罗斯漫长而曲折的入世进程,揭示出一幅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图景。根据目前已经公开的世贸组织文件,本文初步总结了俄罗斯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做出的开放和减让承诺。尽管这些承诺直接反映了美欧的经济利益,但也同时维护了中国的工业品出口、原材料进口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原材料出口措施案"是继"中美轮胎特保案"败诉后的又一个中方败诉案。中国被指控对9种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措施违反《中国"入世"议定书》和GATT等相关义务,而中国则以实施出口限制措施是为了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由援引GATT第20(b)和(g)条作为抗辩依据。令人遗憾的是,专家组对本案相关条文均采用了刻板与严苛的解释,裁决结果对中国十分不利。然而,中国举证不足和中国"入世"法律文件及国内相关立法与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WTO诉讼。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agreement governing trade in health-related services, for health policy and healthcare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US obligations under the GATS, the ways in which the trade agreement intersects with domestic health policy, and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mediate trade-offs between health and trade policy.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GATS provisions on market access, national treatment and domestic regulation, which are designed to eliminate ‘regulatory barriers’ to global trade in health services, limit the range of options that state and federal regulators and legislative bodies can employ to regulate the health sector and implement healthcare reforms. As such,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broader social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free trade policy.  相似文献   

18.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devastated the reputation of the UK banking industry. This paper examines possibl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depth of an individual's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banking industry's role in the onset of the crisis obtained from UK media (and elsewhere) and the subsequent extent and accuracy of the person's memory of events. Depth of processing was posited to depend on the level of an individual's feelings of anger at the banks' reported behaviour before and during the crisis and on the degree to which a person had suffered financially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crisis. A number of hypotheses we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Nabi's (1999) cognitive functional model and were tested via a survey of 413 members of the public in Greater London. It was further hypothesised that, because media coverage of the banks' involvement in the crisis was largely hostile, many members of the public attributed blame for the crisis mainly to the banks, resulting in extensive feelings of anger and hence deeper cognitive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海运市场上,由于竞争激烈,海运运价日益下滑。海运企业为了揽活,以不收钱甚至倒贴钱的方式,将货主的货物送达目的港口,出现了零运价和负运价现象。文章提出,负运价其实是中国海运业的一种高风险财务策略,负运价并不等于负的运费收入,负运价的实施只是削减了利润,并不意味着海运企业必然亏损,甚至有时还有利可图。负运价将导致市场无序化,带来海运企业更高程度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在宏观上加强法律法规约束,树立共赢的财务理念,追求卓越的服务质量,开创新的市场空间,确立战略管理思维,并实行相对谨慎的财务管理策略,以加强对海运业的管理,促进海运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0.
《Business History》2012,54(2):311-334
With its international supervisory and regulatory implications, the failure of Bankhaus Herstatt is one of the landmarks of post-war financial history. This article offer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Herstatt crisi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wider discussions on international supervisory and regulatory reform since the mid-1970s, including regulatory capture, markets' self-regulation and resolution of failed banks. In doing so, it first argues that contrary to a widely held view, the German authorities received early and repeated warnings about Herstatt's dealings but this involved only limited and ineffective regulatory/supervisory responses, then it turns to the actual collapse of the bank in June 1974,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wider regulatory issues raised by the Herstatt c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