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线品牌社群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外部协同主体,其创新协同路径有待深入揭示。文章基于双元创新角度,运用QCA研究方法,通过294份有效问卷数据,研究了在线品牌社群的资源特质、组织结构、领导角色的组态效应对企业探索式和利用式双元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在线品牌社群的自组织结构是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共有的必要条件;(2)探索式创新通过领导资源型和组织领导型两条等效影响路径发生作用;(3)利用式创新通过资源组织型与资源领导型两条等效影响路径发生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企业外部创新来源,从在线品牌社群的角度为两类创新范式找到差异化的影响路径,为社群运营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2.
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企业需要适应环境开展与平衡探索式与开发式创新活动,提升双元创新水平。本文选取我国2010—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探究董事网络中心度影响企业双元创新的路径。研究发现,董事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双元创新有正向影响,且相比于开发式创新,网络中心度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两类代理成本在网络中心度与探索式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在网络中心度与开发式创新之间发挥部分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网络中心度对双元创新的正向影响及代理成本路径均显著,而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仅有利于探索式创新,且只有第一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此外,董事网络中心度对双元创新的正向影响及代理成本路径主要表现在低市场化水平的企业中。研究揭示出董事网络中心度影响企业双元创新的代理成本路径,同时关注独立董事网络与非执行董事网络的治理效应差异,丰富和完善社会网络理论与企业双元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上涨,工业机器人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运用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双元创新(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以及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双元创新的情境因素。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探索式创新具有正U型影响,对企业利用式创新具有积极的线性影响;政府补贴和高管技术背景能够强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U型影响;政府补贴能够强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线性影响,而高管技术背景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碳绩效能够向企业内外部传递企业减排信息,碳绩效的提高能为公司创造长期竞争优势。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股东积极主义理论,文章以2012—2020年度A股高耗能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运用碳排放数据计量碳绩效来考察企业机构投资者与碳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企业碳绩效具有正向作用;从投资行为的视角分析,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正向促进碳绩效,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会抑制碳绩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6—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研发国际化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具体影响,并引入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探究了研发国际化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具体作用路径。研究表明:研发国际化对于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会感知能力和学习吸收能力在研发国际化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学习吸收能力在研发国际化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据此,建议企业在进行研发国际化的进程中提升自身的机会感知能力和学习吸收能力,以促进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维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企业网络、双元领导(授权型领导/命令型领导)与组织创新的文献回顾,在总结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企业网络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网络规模、网络连接程度、网络异质性,并以此为基点来探索企业网络、双元领导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企业网络、双元领导与组织创新融合的理论模型,建立起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框架,对组织创新过程中企业网络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较完整的分析,提出假设认为网络规模、网络连接强度、网络异质性对双元领导有正向作用,对组织创新也具有正向作用。同时,双元领导对组织创新具有正向作用,在企业网络对组织创新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岳新媛  徐鹿 《商业会计》2024,(8):71-75+54
高管团队作为企业日常经营决策的核心,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至关重要。文章以2012—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以双元创新为研究切入点,剖析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异质性与企业价值间的作用机制,并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个角度深入研究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异质性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价值,双元创新在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异质性与企业价值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在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与企业所接受的媒体关注程度较高时,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异质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作为企业更新能力、增强适应性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学者关注。通过回顾个人、组织双元创新的相关理论,双元创新前因和后果变量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敏  周青妍 《商业时代》2015,(10):76-79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2009-2012年我国沪深108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QFII、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对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现金股利支付力度的影响越显著;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股利政策不产生影响。这表明,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只有独立的机构投资才能积极监督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1年~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扬 《现代商业》2022,(9):141-146
本文以2010年~2018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客户集中度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公司客户集中度与企业渐进式创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企业突破式创新呈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考察市场化程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后发现,客户集中度与企业渐进式创新的正相关关系在高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已有研究表明,作为股东的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起到了较好的公司治理作用,从而影响了会计稳健性,而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集合其内部包含着更具体的划分,到底是哪一部分的机构投资者真正的对会计稳健性产生了需求呢?文章以2003年至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具体分析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影响了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并且这种影响在成长期权更高的公司中更显著;而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会计稳健性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文献进行梳理,从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间的关系,研究认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可以抑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则促进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研究有助于丰富机构投资者的考察,对正确引领机构投资者发挥稳定资本市场作用,预防与应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以及更好地实现创新强国目标,本文利用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不同动机下的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开发式创新,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影响,且短期金融资产能促进企业的探索式创新,长期金融资产会抑制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机制检验表明,短期金融资产配置通过研发投入和现金流水平机制作用于探索式创新,长期金融资产配置通过“获利效应”和“替代效应”机制影响探索式创新。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在低主业盈利能力和股权激励不足的企业中更显著。考虑外部金融环境影响后,地区金融发展对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且这一调节作用因企业性质的不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姚国烜 《商业会计》2015,(3):81-83,114
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方式,已经在治理机制建设的新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选取了2008-2011年4年中的沪市A股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区分了不同持股结构的机构投资者和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业绩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结构有关;企业业绩与机构投资者的类型有关,其中集合理财、信托、QFII、阳光私募对公司业绩有正向影响,社保与财务公司的持股比例对企业业绩产生了比较重大的负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机构性指标与机构投资者种类型指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任燕  杨倩  刘泽宇 《中国商论》2024,(5):131-13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单一的创新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双元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知网核心及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2013—2023年有关双元创新的34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近年来双元创新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以双元创新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在发文量上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各作者之间与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不太密切;研究内容整体上呈现出“前因-路径-结果”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创新绩效、吸收能力、数字经济、情境分离等九类,主题逐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张向丽  池国华 《财贸研究》2019,30(1):99-110
选择2007—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为样本,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度量企业内部控制,实证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和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内部控制与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高于门槛值时,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反之,影响并不显著;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相较于存在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的企业,在不存在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的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反向"治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其是企业微观机制对宏观资本市场的治理典范。  相似文献   

18.
机构投资者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和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性政策的方式参与企业公司治理,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在国有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风险的负相关关系更强。因此,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是其发挥治理效应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时应该充分重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2014—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机构投资者独立性的视角进行分类,探讨机构投资者介入对市场股价波动产生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企业信息透明度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正相关,在对机构投资者归类后发现,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更容易引起市场股价的高波动,而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并不会对市场股价波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这一调节变量的引入能够减弱机构投资者介入对市场股价波动的影响,尤其在独立型机构投资者与市场股价波动性这二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周千惠  杨硕 《财经论丛》2024,(5):103-113
环境规制水平提升与不确定性程度加强是我国工业企业面临的现实压力,创新被认为是破解当前困局和难题的关键。本文聚焦宏观政策及外部环境变迁对微观企业的影响,以压力向动力的转化为视角,探索增强工业企业创新韧性的可行性路径。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与工业企业创新间呈现“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需跨越制约作用拐点后,才能迎来压力向动力的转化,但不确定性增加了实现这种效应转化的难度,使得压力向动力的转化趋向延缓。其次,由于环境规制的非完全执行,环境规制与不确定性二者的综合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较大的财政压力和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为环境规制的非完全执行提供了动机和条件,使得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更难跨越拐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