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关系结束后,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继续缴费的义务.如果此时用人单位由于疏忽没有办理社会保险减员而继续为劳动者缴费,能否要求征缴机构退还该缴费或者要求劳动者退还这部分社保费?如果劳动者不退还,能否在拟支付给劳动者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会财会》2014,(8):38-38
正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有些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入职时希望尽快签订劳动合同的迫切心理,以及自己签订合同时的优势地位,在合同中仅约定最低工资标准。在实际给付时,用人单位随心所欲,任意克扣劳动者的工资,不按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奖金提成。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往往无约可循。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保障》2011,(12):65-65
主持人:众所周知,用人单位主动辞退劳动者,劳动者因此而失业,在符合其他条件时可以享受失业保险金。在用人单位没有主动辞退劳动者,而是由于用人单位存在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法情节,劳动者因此而辞职能否享受失业保险金?北京读者 刘先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保障》2011,(10):62-63
案例回放《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书面向用人单位提出不愿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于是未给该职工缴纳社保费,但给其他职工都依法缴纳了。后该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给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辞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否承担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保障》2014,(11):55-55
主持人:《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违约金责任,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二十五条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用人单位能否与劳动者约定在劳动者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时承担违约金责任?有人认为这种违约金责任违背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是无效的,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用人单位如何妥当地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6.
我国1993年的<劳动法>没有对用人单位知情权进行规定,但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从而第一次在劳动法领域明确了用人单位知情权.由于用人单位知情权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因此,如何保障商业银行的知情权和劳动者的隐私权,则成为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下面的案例有助于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 用人单位因为厂区搬迁,无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遂告知劳动者并询问劳动者是否同意随迁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于是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并要求其支付未提前一个月通知的"代通知金".劳动者请求能否成立?  相似文献   

8.
程刚  崔丽 《金融博览》2007,(12):16-17
亮点一:用人单位违法责任加重——书面合同须1月内订立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规定支付两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当下,有不少已过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些达到退休年龄后继续为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是否依然受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以及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后是否有权终止劳动合同,成为困扰双方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整理浙江各级人民法院近一年审结的相关案件,对照全国其他地区的类似案件裁判结果,分析论证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构成何种法律关系,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处理此类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2013,(11):64-64
主持人: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失业保险金损失赔偿,用人单位支付了相应赔偿。后用人单位又依法补缴了包括失业保险费在内的社会保险费,这时劳动者能否向社保机构主张失业保险金?如果可以主张失业保险金,那岂不意味着劳动者获得了双份失业保险待遇,这公平吗?  相似文献   

11.
“逆向劳务派遣”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者已经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一直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相反,用人单位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协议后,要求劳动者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让劳动者以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员工的身份在其原岗位工作。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被称为“逆向劳务派遣”。本文认为,逆向劳务派遣违反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侵害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应为无效。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 劳动合同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署生效后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工作岗位的调整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是否在任何情形下,用人单位都没有单方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 )。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关系、订立劳动合同时,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特别约定的供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互相考察的期间。试用期是劳动关系双方以较低风险相互考察对方的一种手段。在试用期间内,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则考察用人单位介绍的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因为种种原因,在现实中存在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本应由劳动者承担的社会保险费,也存在本应由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却由劳动者承担等情形。在这些情形下,缴费人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该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由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可获得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权益,因而对劳动者可能更为有...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用人单位在筹备期间不具有法定主体资格,不具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定义务,事实上也无法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在成立以后,即便想为筹备期间的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也难以为社保机构所接收。那么用人单位在设立期间"雇佣"的劳动者就没有社会保险权利吗?应如何保护他们的利益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保障》2012,(2):67-67
主持人: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在很多方面对用人单位进行了约束性限制,以体现保护劳动者、弱者的法律精神。但也有的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保障》2012,(1):65-65
主持人:《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特别是在民营企业,有的劳动者随意性很大,想干就干,想走就走,根本不执行上述规定。假若职工违法在先,没有提前50日通知用人单位,单位能用经济手段处罚职工吗?处罚的量度和比例是多少?用人单位能否对此约定违约金,一旦劳动者未依法离职,用人单位依据违约金条款向其主张违约金?  相似文献   

20.
劳动者被开除后,与用人单位之间再无瓜葛。可事情竟然这样,劳动者被开除后过了半个世纪,法院不仅判决双方仍然存在劳动关系,还直接判决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养老金13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