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论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外债规模、结构以及动态角度对我国外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外债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包括隐性外债、局部外债偿付危机以及外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等,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外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9.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纷纷把利用国外贷款作为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这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外债具有双面性,既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又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为贯彻党的"十三大"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精神,加强外债管理,促进外资引进,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于1987年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联合召开了"外债管理研讨会".会议联系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管理外债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就我国的外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债作为对境外资金利用的一种形式,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承受力的体现。从别国本币外债的发展趋势看,发达经济体本币外债占比一直较高,新兴经济体近年来普遍呈上升态势。发展本币外债的主要动因,在于其能消除货币错配风险、规避汇率风险以及便利本币跨境使用等。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增长,人民币外债类型和规模将逐渐增多,建议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统一的全口径外债统计体系等方式,完善我国本外币外债管理。 相似文献
18.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承诺保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保持汇率稳定,我国对外债管理实行了某些临时性的管制措施。2001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大幅走低,继续保持外债管制将显著地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债务负担。为此国家外汇管理局适时调整外汇管理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债务置换,防范外债风险,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由于债务是国际游资内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外债常常隐含地被视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干扰因素而加大对其限制力度。1979-1991年,我国以利用外债为主,从1992年至今,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流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