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本文认为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途径是调整国际收支结构,缩小国际收支顺差,其调整策略是:抑制货物贸易顺差的进一步缩小,同时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以缩小金融与资本账户顺差,实现经常帐户盈余而资本与金融帐户赤字的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汇》2006,(6):15-17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4月下旬,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我国2008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略有增长,增速出现下滑。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货物贸易顺差增速放慢,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势头减弱,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国际收支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缓。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外汇局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与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相比,二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呈现明显的一增一减格局,即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而资本项目逆差扩大。中国在过去十年维持的"双顺差"破局,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平衡。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出现回升,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放缓,进口增速明显低于出口,从而货物贸易顺差大增;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则是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明显,而且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下降,并非资金大量流出。从下半年来看,由于当前世界经济疲软,国际收支顺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国际收支或将进一步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5.
我国持续双顺差现象是一种收支状况的失衡,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前的物价和房价调控工作。对外经济的失衡将加剧国内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进而提出当前双顺差问题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各项改革的深化,经常项目顺差保持低位,资本项目可能小幅逆差,未来趋向于总体均衡的基础将更加具备。在宏观调控中既要考虑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也要把握国际收支的格局演变。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国民福利不利,也难以持续。从理论、现实和国际经验看,经常项目小幅顺差和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格局是我国的较好选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不应以抑制出口作为主要手段,应当保持我国出口竞争力,并加大进口力度,同时着力疏通资本输出渠道,实现"经常项目小幅顺差、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总体平衡。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优化的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优化和调整国际收支结构已成重要的一环。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收支结构,中国经历了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上个世纪80年代)与经常项目顺差+  相似文献   

8.
管涛 《中国外汇》2006,(3):34-35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持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且总顺差不断扩大,经济对外不平衡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尽早解决这一问题已是追在眉睫。为了明确改革最终努力的方向,有必要借鉴国际上关于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关经验。不久前,笔者专赴加拿大和新西兰就国际收支调节问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对国际收支平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顺差型失衡,金融账户连续十几年的巨额顺差是造成这种失衡的最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我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最佳选择应是在减少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时,特别应注重加强多渠道的对外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贸顺差一定会引起流动性过剩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先 《中国金融》2007,(14):26-28
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诱因是,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同时,其深层次原因是内部经济结构性失衡。近两年情况有所变化,货物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增加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同时,由于吸收外资增长趋稳、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直接投资净流入对外汇储备增加贡献率明显下降,而间接投资和短期热钱流入的影响则显著加大。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持续蔓延,并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相继陷入衰退,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也出现了增长速度下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新情况和新问题,但中国政府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略有增长,增速出现下滑。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货物贸易顺差增速放慢,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势头减弱,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国际收支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衡。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国内经济形势有所改变,国际收支运行的波动性加剧。上半年,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加快,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资本和金融项目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下半年,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进口增速下滑更快,货物贸易顺差较快增长;大量国际资本为求自保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向母国回流,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逆差,储备增长明显放慢。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尚未出现资金大规模集中流出的情况,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整体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强。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复杂性上升,形势变化较快,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强。同时,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基本面相对良好,再加上国家推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促进国际收支平稳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我国将继续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把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方向。外汇管理部门将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防风险、促平衡”的总体目标,加大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外汇管理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强统计监测和风险管理,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配合国家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宏观调控总体部署,努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1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邹林 《中国外汇》2008,(12):10-11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形势一直在保持顺差,而且顺差在不断的扩大,在资本项下,影响国际收支的交易内容主要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仍然保持较大规模的增长,外债余额也在增长等具体项目上。作为国际收支顺差的结果,近几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较快,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也在加快。  相似文献   

14.
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涵硕  孙晶 《新金融》2007,(11):29-33
国际收支帐户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帐面表现,是衡量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几年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国内的经济运行都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国际收支帐户的主要衡量工具——国际收支平衡表出发,通过对我国2003年至今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及其项目间关系的数据分析,透过帐户层面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表象,解读造成我国持续“双顺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势头不减。2010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达到创纪录的5.6万亿美元,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均趋于活跃。伴随着跨境交易的活跃,国际收支顺差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国际收支总顺差5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0%;今年一季度总顺差141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核心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形成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体制机制。针对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新特点、新情况,国家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货币政策从危机初期的适度宽松转向稳  相似文献   

16.
孙庆  徐园园 《青海金融》2004,(11):28-29
截至2003年底,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l)存量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国之一。在外资大量流入的同时,我国的投资收益账户逆差也在逐年扩大,经常账户顺差大幅下降,国际收支的稳定受到威胁。本文将从我国投资收益逆差的成因、趋势入手,分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平衡的潜在负面影响及可能引发的风险,并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给出一点建议。一、投资收益逆差的成因分析据统计,1991年到2002年中国累计货物贸易顺差2863亿美元,累计收益逆差就达到了1248亿美元,也就是说,贸易顺差的43.59%都用来弥补了收益逆差。(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倩 《西安金融》2004,(2):40-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在多年潜在性逆差后连续多年顺差,2002年还首次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进行重新认识。一、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收支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均大幅增长,多年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压力。最近美国在G20会议上即将大额贸易顺差看作汇率低估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各个项目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降低顺差,有效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长期处于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双顺差,随着经常项目顺差减小、资本项目负债的外币化,这些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果不寻求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开放,仅依靠经常项目,尤其是贸易项目下的顺差,人民币国际化势头有可能停止。经营项目的顺差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持,这意味着中国应从从对外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国际收支的现状,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