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ofman先生现供职于荷兰中央银行统计研究部,1997年曾作为IMF委派的国际收支统计专家来华提供技术援助,帮助中国设计国际收支申报制度。作最近撰,从一个外国专家的角度评述了中国国际收支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一,也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五大平衡”之一。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格局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国际收支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建议通过主动管理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外汇储备余额、选择合适的国际收支结构、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等方式,建立我国长效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确把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具体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大首次明确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稳定物价并列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四个主要经济目标。由于国际收支危机通常是由国际收支逆差引起的,例如当今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问题就引起了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持续逆差形式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警觉。那么,国际收支顺差就越大越好吗?本拟就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倩 《西安金融》2004,(2):40-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在多年潜在性逆差后连续多年顺差,2002年还首次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进行重新认识。一、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收支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收支的发展变化及现实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高额外汇储备在增强国力、提高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压力。本文在回顾我国国际收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国际收支双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负效应,并就如何平衡国际收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收支形势回顾与展望国家外汇管理局刘光灿张晓朴1997年国际收支形势1998年6月1日公布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在宏观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大背景下,1997年我国国际收支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扩大,其中,经常项...  相似文献   

7.
浅议如何充分发挥国际收支统计分析预警监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统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国际收支状况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良好的国际收支统计信息是制定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基础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的汇率、利率、财政、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外汇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能否提供完整的国际收支信息已是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的一个前提条件。本文从打好国际收支统计分析基础、充分利用国际收支统计分析数据、防范跨境资金风险、合理利用统计分析资源,创新分析监测方法,提升外汇监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喜红 《云南金融》2011,(7Z):11-11
国际收支统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国际收支状况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良好的国际收支统计信息是制定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基础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的汇率、利率、财政、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外汇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能否提供完整的国际收支信息已是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的一个前提条件。本文从打好国际收支统计分析基础、充分利用国际收支统计分析数据、防范跨境资金风险、合理利用统计分析资源,创新分析监测方法,提升外汇监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管涛 《中国外汇》2014,(1):22-25
国际收支平衡与否,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党的十六大首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一。200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并强调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市场化的国际收支调节体制机制初步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研究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运用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等新定义的指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进而探讨并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应实施低水平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内外均衡等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余旭 《济南金融》2009,(6):30-33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研究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运用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等新定义的指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进而探讨并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应实施低水平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内外均衡等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曾珠 《新金融》2007,(11):25-28
本文首先对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进行了分析,接着讨论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现代进展,然后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平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最后,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2008,(7):45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召开了2008年全国国际收支工作会议和中国统计学会国际收支统计分会会员大会,会议全面总结了2007年国际收支工作,讨论并部署了2008年工作任务。国家外汇管理局王小奕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收支结构特征的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平衡是开放经济环境下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国当局的经济政策最终目标之一。本文从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入手,首先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提出了国际收支结构的几种分类,列举了不同类型国际收支结构的特征;然后确定观察的样本国家,进而对其国际收支结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分别探讨了不同经济背景下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从而得出了一些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香港回归以来的国际收支基本状况 香港回归9年来,除1998、2002年两年国际收支为赤字外,其余年度均保持着较大规模的国际收支盈余,庞大的收益盈余清楚地反映出香港的持续国际竞争优势。从具体项目进行分析,我们又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铁军 《中国外汇》2009,(15):19-19
银行作为联系申报主体和监管部门的,纽带,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案中的银行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问题:在大力拓展国际汇兑业务的同时,国际收支申报的管理却跟不上,导致大面积的国际收支数据漏申报。  相似文献   

17.
余旭 《金融与经济》2005,(12):50-51
通过考察江西省国际收支情况,研究当前国际收支急剧增长中潜在的问题,提出了夯实国际收支平衡基础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研究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运用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等新定义的指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创立宏观经济分析关系式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长期持续的。由于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对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源结构及流向的不合理是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应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积极主动地调整目前失衡的国际收支结构以应对美国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外汇局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与外汇管理工作井水不犯河水,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只能用于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及相关国际收支统计,功能单一,信息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实际上,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与外汇管理工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表现在:国际收支统计与外汇管理的总目标都是维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维护汇率稳定;外汇管理的内容与国际收支的统计分类是完全一致的,出口收汇、进口付汇、非贸易外汇、外商投资和外债管理均在国际收支统计中得以反映;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和外汇管理业务统计数据的基础信息来源都是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