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研究了消费者谈判能力、谈判成本和对商品的偏好程度等几方面对厂商最优标价决策的影响。当消费者谈判能力较弱时,厂商可能策略性地不对商品标价,以获取更大利润,利润大小与消费者的谈判能力呈倒U形关系;而当消费者谈判能力较强时,厂商会选择对商品进行标价以最大化利润;但若消费者谈判能力很弱,消费者很可能因无利可图而放弃购买,这时厂商就会选择标价销售。通过对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模型的结果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本文同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厂商选择策略性不标价可能不是社会最优的,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强制标价来实现市场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
多哈气候大会已经结束,此次多哈气候谈判将《京都议定书》承诺期延长到2020年,俄罗斯、日本、新西兰和加拿大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美国仍未加入。国际气候谈判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至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文章首次借助纳什谈判推广模型从谈判力、担心谈判破裂程度与谈判破裂后的效用水平三方面对国际气候谈判进行分析,并据此以气候谈判现状为例进行了说明,得出谈判方的效用水平与谈判力成正比,可以通过提高谈判力水平来提高效用水平,谈判方对谈判破裂的担心程度对谈判有很大影响,并且可以通过惩罚机制来改变其担心程度影响谈判结果。所以我国应努力提高谈判力,通过对其他国家担心谈判破裂程度的分析,预测其谈判动机及立场做出相应对策,另外指出了会议增设惩罚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可谈判条件下技术许可契约问题研究——一个纳什讨价还价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部分文献都集中于分析不可谈判条件下的最优技术许可契约设计问题,即通常前提假定许可契约是\"要么接受要么走人\"的。分析可谈判条件下的技术许可契约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纳什的讨价还价模型,并给出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新技术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定价特性,使其在对外贸易的价格谈判中面临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两个模型作了分析 ,并就中国在新模型下如何处理与发达国家、多边组织、跨国公司的关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8.
何朕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35):6-6
一、渠道权力中谈判能力问题的提出
流通渠道中的谈判,是企业分销过程中与供应商或者批发商、分销商等关于产品价格、供货时间、数量、批次等所达成的契约或合同所进行的协调过程。虽然只是分销渠道中的一个环节,却是影响企业成本与利润的关键环节。作为构成企业在交易谈判中反映真实实力对比的核心能力,谈判能力直接与购货或销货成本高度相关。谈判能力往往会构成企业将有巨大的节省成本增加利润的空蚓与潜力。这里所引出的谈判能力研究的核心思维就是探寻谈判能力的真正来源与企业构建核心谈判能力的必要祭件,从而讲求科学的构建谈判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路径,自提出以来受到成员国的一致认可。RCEP目前已经进行了20多轮谈判,在有待完成的核心领域谈判中,知识产权议题迟迟没能统一。结合RCEP成员国已签署自贸协定文本分析,其知识产权规则具体条款差异显著,指标测算显示,RCEP各国签署自贸协定中知识产权规则保护强度各异,尤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期限宽度与强制性方面两极分化,在纳入国际公约量与执法深度方面参差不齐,短期内难以弥合。本文探究了RCEP知识产权议题谈判障碍及未来发展路径,并为中国在顺应全球自贸协定变革趋势下积极参与推进RCEP谈判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蓓蕾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66-68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概念界定与静态策略的确定入手,基于对企业动态能力演进路径的考察,对企业动态能力演进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并针对动态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关注重点,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动态策略模型,为企业知识管理动态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