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日语中有大量的外来语(按:所谓“外来语”,不包括中文,粗略估计外来语占了日语总词汇量的一半左右),而且主要以英语为主,因而本文对日语中的外来语翻译仅限于对英语的翻译。但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英语外来语词典>和商务印书馆1990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中抽出食品语义场的外来语作为观察和分析的主要对象,通过英、汉语中外来语的来源、借入方式等就英、汉语中外来语的民族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吸收和使用外来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作者通过分析英语、俄语、汉语吸收外来语的方式及其影响而得出结论:适度地有规范地吸收和使用外来语是保护民族语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论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莉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212-213,252
探讨日语借词进入现代汉语新词语之后意义方面发生的嬗变,可通过分析报纸中使用这类日语借词的实例,归纳总结日语借词在进入汉语后,意义方面的嬗变情况。分析发现,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部分保留了日语中的义项,而部分则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发生较大变化的词汇的嬗变存在着下列规律:通过减少日语词汇原本意义、“望字生义”地引申其原本意义、赋予其一定的感情色彩,以及本身日汉词义不同造成了一定的意义变迁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例从日语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对日语汉字给中国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所带来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在词汇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了日语汉字在词汇中所体现的一些规律,帮助日语学习者利用日语汉字这一优势,高效地掌握日语词汇。  相似文献   

6.
林晓露 《经济研究导刊》2011,(7):264-265,315
"品"字有多种含义,其中王力(1958)曾在其著作中指出",物品"意的"品"字源于日语。梳理汉语"品"字的发展可以发现,汉语"品"字曾经表示过"物品"意,且对日语"品"字的意义、读音、词性等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日语"品"字的"物品"意与词尾用法也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过来。后来,在日本翻译西洋语言时,日语"品"字被选用为"某一种类物品"的最佳译语,然后重新回归到汉语中影响汉语"品"字。可见",品"字在汉日两国语言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是中日词汇相互渗透的重要一例。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后传入日本。这就决定了两国文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进而也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学日语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因此,在日语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强调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优势,而在这里要费些笔墨谈一谈的是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意思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漢字”。  相似文献   

8.
刘伟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11-212
复合动词本身从结构、意义和用法上都极具复杂性。日汉语序的不同对日汉复合动词的构成有制约作用,复合动词构成要素问形成的语义类型也不尽相同。日语复合动词的语义关系不仅与词汇性有关,还受到语法功能的影响,而汉语复合动词可以说只是语素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作为我们目前接触最对的两门语言,都是由词组成,在词的构成方面,它们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独特之处.本文通过一些常见的英汉词汇例子,分别分析了英汉构词法,对其进行了总结与比较.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掌握一些英汉构词法的规律,更好的对英语及汉语词汇进行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0.
提起日语里汉字的音读,大多数的人认为它与汉语汉字的读音非常相似。经过很长时间,随着日语的发声发生很大的变化,日语里的音读与汉字的读音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虽然说日语里汉字的音读是产生于汉语汉字的读音,但由于日语的音节语发音都比汉语简单,所以,日语与汉语的一对一的对应是不可能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不能说日语里的假名就代表了真正的发音。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日语的语法体系中都存在被动句,但是各自的表达特点不尽相同。在翻译实践中,常常发现日汉被动句并不完全对应,初学日语被动句的中国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盲目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运用日语被动句,尤其是在日语间接被动句的学习中出现很多偏误。本文从文化背景和语言心理出发,对比中日被动句的表达特点,通过大量典型例句分析了汉语母语学生常见误用的原因,探讨如何养成正确的日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2.
日语被动句是日语的一个重要语法项目,与汉语被动句在表达形式、语法规则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一致。本文从日译汉的角度出发,探究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在上述各方面的对应关系,并据此提出针对日语被动句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量使用叠音模糊词是《诗经》语言的显著特点,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考察《诗经》叠音模糊词的成因,认为叠音模糊词的产生是满足民歌音节的要求和表达绘声的需要,同时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内在的发展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14.
日语是世界第六大语言,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是比较热门的第二外语专业.日语较之于其他外语,特别是汉语,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从日常教学中发现并掌握其特点,对提高日语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动物之间有“友情”吗?对这个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争论。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许多动物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确实有“互助友爱”、“扶危救难”的行为。科学家们把动物的这种行为称之为“利他主义”。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世界各国都严格规定:来往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当然,有的是左行制,也有的是右行制。令人奇怪的是,在黄蜂的小天地里,竟然也有类似的“规定”。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个盒子罩在黄蜂巢的外面,盒子的一面是用玻璃做成的,便于人们观察黄蜂的行动。不多久,实验者就发现,黄蜂们虽然进进出出,活动频繁,但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16.
新HSK汉语水平考试与新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是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以检测第二语言学习者汉、日语水平为目的的语言测试.经改革之后,两项测试在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上存在诸多不同,尤其在对文字、词汇的考察方面差异较大.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各自的特点,为新HSK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的语言研究的分支学科,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构词法方面的研究。构词是语言创造性和能产性的集中体现,从认知范畴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构词过程,对于我们深化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范畴化的原型模式产生于早期对认知范畴的心理学研究,所有的范畴都定位于在概念上突出的原型,原型在范畴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范畴的产生同时产生了词汇范畴,同时也决定了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顺序,构成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王则柯 《开放时代》2000,(11):118-120
作为一个读者,我感到汉语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地方,近年来有一种玩高深的泛哲学化倾向,“终极关怀”、“话语权力”、“真伪问题”等等“后现代”词汇,是最时髦的陈述。这股玩高深的泛哲学化的新潮,让许多读者欲随不能,更不必说许多读者已经却之不恭了。  相似文献   

19.
路灯·语境     
作为一个读者,我感到汉语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地方,近年来有一种玩高深的泛哲学化倾向,“终极关怀”、“话语权力”、“真伪问题”等等“后现代”词汇,是最时髦的陈述。这股玩高深的泛哲学化的新潮,让许多读者欲随不能,更不必说许多读者已经却之不恭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介绍了我院啤酒酿造专业在全国率先实行“双元制”教学的基本做法,总结了十八年来“双元制”教学的基本特色以及培养啤酒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