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丹 《科学决策》2024,(4):90-101
将年龄结构引入到Cobb-Douglas 生产函数中,采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截面数据研究中国服务业劳动者年龄结构对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区间劳动者比重对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存在差异。劳动者数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为负向,16-24 岁、25-34 岁和45-54 岁劳动者比重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而55-64 岁和65-74 岁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别由负转正和由正转负。劳动者数量及各年龄段劳动者比重对工资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提出对不同行业劳动者教育水平进行合理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段劳动者能力以及给予老年劳动者合适的工作岗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差异与中美贸易收支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资的上升速度不仅远远高于美国工资的上升速度,而且也远远高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通常这一变化应该引起中国对美贸易收支顺差的减少,但实际上,这一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这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反常现象。本文将从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的动态变化这一视点,探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4.
周俊 《天津经济》2015,(11):26-29
利用长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的关系,结果得出该区域存在集聚经济效应,产出密度与经济密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过分依赖资本投入,同时第三产业与外商投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市场选择与政府行为的视角,将资本深化分解为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深化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能显著的促进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却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与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其临界值为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达到0.057左右,目前越过该临界值的制造业行业有20个,且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制造业。而未越过该临界值的制造业行业有8个,主要分布于轻工业制造业。这一研究结果为中国"去库存、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印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三部门的产业结构变迁一般均衡模型和中印两国可比较的宏观数据,试图解释1978以来中国的总劳动生产率反超印度并持续领先的原因。通过模型校准和增长核算,本文发现中印两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差异,特别是中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印度,是导致印度与中国劳动生产率之比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的增长核算也表明,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即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比第二产业更快,恶化了与中国的总劳动生产率差距。如果印度试图缩小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则应借鉴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即同时提高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率,比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会更有效果。而如果中国试图继续保持在生产率方面对印度的领先优势,可能需要提高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在影响工资指导水平基准线的众多因素中,职工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率最为直接.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所建立的方程进行统计检验,并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对模型进行改进. 制定工资指导水平基准线对于企业工资分配和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从劳动生产率的经典定义分析,首先,它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因而劳动生产率是指活劳动的生产效率而非全部劳动的效率(那是经济效果指标)。这个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具体指什么?是活劳动生产价值的效率,还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已经知道,劳动生产率公式中分子是指有用产品的数量或使用价值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7秋季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略快于潜在增长率。处于“稳中略快”的境地,但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续、不可容忍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时途 《中国经贸》2008,(17):46-46
供需缺口:0.35亿吨的阴影据专家测算.一个中国人一年需要消费大约370公斤粮食,其中,包括口粮250公斤、食品工业用粮2公斤.饮料酒精用粮5公斤、饲料用粮110公斤。如此算来,全国13亿人口每年的粮食总消耗量高达48亿吨如果再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等.每年的粮食总消耗量达5.1~5.15亿吨。  相似文献   

11.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构建了衡量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经济指标,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绩效的代理变量,分析了劳动力质量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并采用2004-2014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劳动力质量提高对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要发挥劳动力质量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应把劳动者与高技术设备、先进技术和其他具有增长激励的投资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应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家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香港通胀压力继续上升,5月份消费物价涨幅急升至5.2%的34个月以来高位。食品及住屋仍为推动通胀的主要动力。前五个月,逾半的消费物价升幅,是缘于食品及住屋租金成本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Lindh和Malmberg的方法,在生产函数中引入年龄结构,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城市经济数据,研究中国东中西地区城市劳动生产率,发现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年龄组的生产率受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力教育水平和劳动力流入的影响。因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是如通常所认为的简单负线性关系。另外,研究还发现中部城市退休前一个年龄组的生产率出现反弹,东部和中部城市60-64岁年龄的生产率高于15-19岁组,甚至会高于20-24岁组。因此,高年龄组的劳动力存在开发潜力,这为退休年龄延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香港通胀压力继续上升,5月份消费物价涨幅急升至5.2%的34个月以来高位。食品及住屋仍为推动通胀的主要动力。前五个月,逾半的消费物价升幅,是缘于食品及住屋租金成本的上升。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始终是人口问题,21世纪上半叶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本文在此背景下,试图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已有文献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评述,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为如何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和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与劳动生产力相对成本优势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升值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本文认为汇率问题实质上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均衡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劳动生产力相对成本与汇率的关系后指出,我国和美国的职工工资总体水平的相对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增长不同步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保持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都市圈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检验:1991—200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对长三角都市圈16城市“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第一,长三角都市圈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条件收敛的特征;第二,期初的技术禀赋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影响很大,其传导机制是期初技术禀赋通过影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第三,区域经济合作和各地政府经营城市行为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第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切忌对引进外资持盲目崇拜态度。伴随长三角地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FDI对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只有通过与政府相关政策的配合才能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工资收入分配通过影响消费率来影响有效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平衡程度以及可持续性。综合短期与长期分析,本文认为工资调整应该适度,工资总体水平适度提高可以参考劳动生产率与通胀率。另外.还可以从克拉克静态的要素收入分配与从宏观经济增长动态非有效性分析.考察工资占GDP比例以及资本存量的黄金律等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佟亮  张丽 《新疆财经》2011,(6):11-16
本文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对新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第一,新疆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整体贡献度偏低,且贡献趋势不显著。第二,新疆第二产业的结构演进效应较全国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第三产业结构演进效应略低于全国水平。基于此,本文认为应从增量调整的角度来考虑提升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新疆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作用,使新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