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陕西省科学院战略合作座谈会"举行,此次座谈会由陕西省科学院与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共同组织,旨在落实中科院院长白春礼2012年度工作报告中"统筹考虑区域创新集群建设和与省科学院互补双赢的合作,推进‘全国科学院联盟’建设"的工作指示,率先探索  相似文献   

2.
5月30至3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院地合作工作会议在北京怀柔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院工作会议和党组冬季扩大会部署,总结北京分院院地合作"十一五"工作,谋划"十二五"重点工作;深入落实中科院"创新2020"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区域创新集群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 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江苏省广泛开展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科技合作,探索出了立足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两院两校"科技和人才的综合优势,促进我省地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模式。在推动江苏省与"两院两校"科技合作中,江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国科学院提出并制定了"一三五"规划,要求各分院围绕国家科技战略需求,明确未来5年的一个工作定位、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简称"一三五"规划),以进一步凝炼目标、明确重点、优化布局,突出核心竞争力。按照要求,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制定了中国科学院与辽宁省、山东省院地合作"一三五"发展规划,经综合考虑,辽宁实际为"一四八"规划,山东为"一四六"规划。《规划》结合两省实际,提出了未来中科院与辽鲁两省院地合作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了相应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科学院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是落实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建设区域创新集群精神和长春市"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如何将该中心打造成为长春的科技项目研发基地、高技术成果转化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和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孵化基地,是中国科学院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永无止境,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现有水平上。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作出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贡献,就必须要不断地思考。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提出新的科学思想、新的技术路线和新的研究目标。院地合作是中国科学院及所属各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密切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实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的社会价值,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院地合作是中国科学院非常重视的工作,也是分院两项最重要的职能工作之一。自成立以来,北京分院负责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区域的院地合作。经过5年的工作实践,明确了战略重点,理顺了合作机制,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09年度北京分院五个责任区域共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怀揣着探究的心愿,带着兴奋,我们走进了北京分院,去倾听北京分院在院地合作中取得的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振华 《特区经济》2009,(2):296-297
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许多区域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的集群以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针对性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业小微企业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成分。基于工业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合作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已然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先对工业小微企业、合作创新、产业集群等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在产业集群视角下分析工业小微企业进行合作技术创新时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合作创新模式的影响因素,最后谈谈不同产业类型下如何选择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集群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但是,我国的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来自于成本优势,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严重不足,在日益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下,集群优势受到挑战.文章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创新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区域创新的机制,并对我国产业集群如何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我想谈谈对"院地合作"的基本认识.什么是"院地合作"?我认为"院地合作"泛指中国科学院及所属研究和开发单元与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大学等其他机构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包括战略协议、技术转移转让、委托研究、技术入股、科技副职选派、新建研究所等.  相似文献   

11.
推进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区域创新,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发展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2011年,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20多年实践与经验总结基础上,启动实施了"一个行动,两项工程",即"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其中,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国家高新区发展内涵、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探索与实践,在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中引起了高度重视与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以构建国家与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集成优势科技力量为抓手,大力推进院地合作工作,发挥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文章从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的基本理论出发,从3个层次具体探讨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的路径,最后提出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应该解决的相关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省专项合作协议,联合推进贵州区域创新能力建设,4月25日至26日,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昆明分院组织院省有关单位在贵阳分别召开了"中科院—贵州省科技合作研讨会"和"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模式与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地合作是指中国科学院单位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科技经济合作,通过转让成果、转移技术、联合研发、人才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同时从地方和企业发展中获得优势资源、促进科技发展的双向互动工作。  相似文献   

16.
曾宪奎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95-98
文章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要实现此目标,必须以创新为基础,依靠集群的协同优势,推动群内企业的合作创新,提升集群的竞争力。我国目前产业集群基本属于低成本集群,应该采取诸如减少行政干涉、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等措施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以构建国家与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集成优势科技力量为抓手,大力推进院地合作工作,发挥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产业集群竞争力:组织演化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集群(Clusters),是大量企业在同一地理区域上的聚集.产业集群又被称为企业集群,有些学者还用"产业簇群"、"块状经济"、"地方企业网络"、"专业镇经济"来描述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在特定技术、资源、市场条件下的历史演变产物,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地区企业寻求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组织保证,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动力源泉.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是集群内部企业分工以及集群之间分工合作的结果,集群的组织形式也随着分工专业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化;集群组织形式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成长演化,是一种优化过程,也是集群竞争力提高的过程.因此,从组织演化方面来分析广东产业集群整体状况,是判断、分析广东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状况,寻找相应对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知识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进步和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经过"隐性——显性——隐性"的知识螺旋,前后衔接,实现知识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最终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螺旋式上升,表现为多维演进、螺旋上升、合作竞争、协同创新等特点。本文以产业集群合作创新为背景,分析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一般原理和优势及其影响因素,充分阐述了其动力源系统,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交融了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的智慧,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无缝对接,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全面科技合作首先在我国经济新大陆的滨海新区开辟出了新天地。中国科学院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战略布局,200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签署了院市全面合作协议。4年来,中科院北京分院在院市双方领导的指导下,针对天津市重点产业战略布局和科技需求,与天津市科委、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等单位积极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全新机制,共同推动中科院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生态环保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落户天津滨海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