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价不断走高,拉美、非洲、俄罗斯、中东地区等产油国政府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力度加大,部分产油国重新开始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中国石油企业新项目开发面临的政治风险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2.
油价不断走高,产油国政府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力度加大,重新开始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与过去历次国有化浪潮相比,本次国有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拉美产油国通过加大石油工业的投资,努力吸引外资,解除国有石油公司对石油的垄断,加速石油部门的民营化,吸收国外的勘探与生产技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加强本地区的合作等,使本国石油工业迈上了新台阶。然而,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也给拉美产油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拉美产油国出口收入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影响了它们对石油业的投资和石油产量的增加。与此同时,拉美石油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严重问题,有待于今后解决。随着世界经济的转暖、油价的回升,拉美产油国的石油业将在本地区和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产油国不得不开始动用其主权财富基金中的资金,来填补捉襟见肘的财政。国际高油价大潮轰然退去,曾经风光无限的产油国土豪们才发现自己在裸泳,财政出现了久违的赤字。这些产油国不得不动用先前攒下的主权财富基金以维持财政,这给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潜在动荡,令人担忧。油价暴跌,产油国财政告急国际油价自2014年6月至今已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延长原油减产协议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轮值主席、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法利赫11月30日宣布,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减产协议将延长至2018年底。当天,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及欧佩克和俄罗斯等10个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会议在维也纳的欧佩克秘书处举行。法利赫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会后发表的合作声明说,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将于2018年6月根据市场条件和平衡原油市场取得的进展,考虑是否采取进一步调整行动。  相似文献   

6.
正酝酿了整整两个月的产油国冻产会议,于4月18日凌晨落下帷幕。最终,因部分产油国临时变卦,各方就伊朗是否应该加入冻产阵营存在巨大分歧,导致会谈破裂无果而终。产油国谈崩消息传出后,投资者心态遭受重创,当日原油期货开盘暴跌近7%。虽然在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的支撑下,原油跌幅大幅收窄,但从中足以看出,冻产协议对原油市场具有不小的影响力。产油国冻产协议始于2月17日,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卡塔尔,于多哈达成口头协议,试图将原油产  相似文献   

7.
2007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增加了两个成员国:安哥拉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佩克,厄瓜多尔于2007年11月重返欧佩克。至此,欧佩克的成员国达到13个。欧佩克吸纳新成员国,既表明该组织对一些产油国仍然具有吸引力,也显示了该组织加大对全球石油市场影响力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石油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油国加大招商力度,新一轮石油勘探开发热潮方兴未艾。石油领域的南南合作在逐步深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石油工业与国际石油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可望扩大。随着世界石油产业转移的深入发展,更多的石油下游工业项目有望在发展中国家落户。[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4年年中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使许多产油国面临财政赤字、货币贬值、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这在给产油国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促使其进一步发展非石油行业并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分析人士认为,低油价短期内会对产油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则会加速其产业多元化转型,从而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低油价制约经济发展。国际油价长期低迷,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各成员国收入锐减,经济增速、商业环境和主  相似文献   

10.
1960~1969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 1960年9月9日至14日,中东主要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以及拉美产油国委内瑞拉五国的石油部长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了五天会议,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这五个发起国当时是世界除美、苏以外最重要的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1960年它们拥有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242.65亿吨,占全世界剩余可采储量的66.67%(正好是2/3);当年它们的石油产量为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7%;出口量达3.1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81.43%。这些产油国本应在世界石油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当时它们的石油主权还掌握在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4年年中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使许多产油国面临财政赤字、货币贬值、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这在给产油国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促使其进一步发展非石油行业并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分析人士认为,低油价短期内会对产油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则会加速其产业多元化转型,从而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低油价制约经济发展国际油价长期低迷,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各成员国收入锐减,经济增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从北非阿尔及利亚至南 非之角,整个非洲的石油工业正在蓬勃发展,其中西非和部分北非国家已经成为该地区油气工业发展的先锋。许多非洲产油国的石油法规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变化,本文对非洲各产油国目前外商勘探开发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作一简要介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的规模、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而世界石油资源和消费市场严重不平衡,第三世界产油国因资金匮乏而难以投资扩大石油勘探与开发。在此背景下,第三世界产油国放宽条件或重新允许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本国石油工业的上游领域,同时把本国的石油出口同对进口国石油工业下游领域的直接投资结合起来,以出口支持投资,以投资确保出口。第三世界产油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石油领域里的关系的新发展,必将引起世界石油业内部各种新的矛盾和斗争,并将导致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和集结。  相似文献   

14.
高油价均衡下中国与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0):16-20,106,107
石油产权转移改变了国际油价的长周期波动,也使国际油价在新世纪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高油价均衡时期。在高油价均衡下,中东部分产油国根据国际能源环境的新变化调整了本国的石油政策。虽然中国石油企业未来"走出去"的难度将会不断增大,但如能把握中东产油国石油政策调整的机会,双方仍可在石油上下游领域找到许多合作空间。中东地区局势错综复杂,中国石油企业在与中东产油国开展合作时,应加强对中东地缘政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1986年石油价格战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次"反向石油危机"。这次"反向石油危机"并非沙特阿拉伯及欧佩克增产所致,而是由需求危机所引发。实际上,沙特阿拉伯与欧佩克增产早在1985年四季度就已调整到位,而在1986年,沙特阿拉伯或欧佩克的产量调整与国际油价变化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据1986年价格战期间产油国的表现判断,在当前极端市场环境下,产油国集体被动减产不可避免,但在严重的财政赤字压力下,"欧佩克+"减产必然缺乏纪律性,边际油田退出以及需求回暖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会很快被产油国增产所填补。除非石油需求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否则产油国的竞争性行为将会把国际油价长期压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收入变动情况及其增长前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采取协同一致的行动,并得到该组织以外的产油国的支持,外国石油公司不仅被迫在1970—1974年增加了产油国的直接提成,而且向它们移交了石油开采与出口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1973年——1974年由于石油价格的高涨,中东产油国的劳动力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认真重视。石油价格的高涨给中东产油国带来了巨额石油收入,同时这也成为雄心勃勃地推进经济开发的催化剂。然而,国际劳力流往中东地区则是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是说劳力问题的产  相似文献   

18.
对中东石油发展前景的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高油价下,石油产量“顶峰论”、“石油枯竭论”再度盛行,引发人们对世界石油前景的深思和对石油发展战略方向的讨论。尽管有人对作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区的中东的石油前景作出了悲观论断,然而有一个事实不能忽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减缓油田产量的下降,还可以使已进入“壮年期”的油田得以长期稳产甚至增产。基于对中东不同类型产油国油气开发阶段的客观分析和根据相关参数所作的产量预测,可以得出结论:中东的石油前景不是“黄昏的落日”,中东的石油产量远未达到“顶峰”。由于中东产油国长期执行“限产保价”政策以及部分国家战火连绵,中东的很多地区勘探程度不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使石油政策向有利于石油开发的方向调整等是中东石油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进入6月份,“疯涨”的国际油价燃起人们普遍的抱怨情绪,中旬全球范围爆发了针对油价上涨的大规模抗议活动。面对如此局面,“石油王国”沙特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临时牵头发起了国际石油生产与消费国大会,但产油国与消费国就导致高油价的原因各持己见。在6月22日的开幕大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石油需求大国认为,问题出在供应不足上,要求产油国提高产量;而以欧佩克为代表的产油国则认为,高油价应归咎于市场投机活动。  相似文献   

20.
观点     
<正>"2014年至2016年,收入的不断减少是促使欧佩克各国重回谈判桌前的主要动力,更不用说,美国的页岩生产商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还一直蠢蠢欲动。"—大宗商品贸易商贡沃(Gunvor)的首席经济学家戴维·菲尔指出,减产协议的达成,至少已经帮助产油国遏制了现金流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