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陆桥视野》2010,(4):63-63
案由:国花是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民族兴旺的象征,也是民族文化、国人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我国是迄今为止唯一未定国花的大国。这与中国“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号极不相称,也非常不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花文化魅力、支持中国花卉业参与国际竞争。多年来,全国人民呼唤国花登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评定国花成为国人心中的期盼。  相似文献   

2.
《大陆桥视野》2008,(4):36-36
国花是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民族兴旺的象征,也是民族文化、国人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体观。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我国是迄今为止唯一未定国花的大国。这与中国“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号极不相称,也非常不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花文化魅力、支持中国花卉业参与国际竞争。多少年来,全国人民呼唤国花登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是北京奥运年,加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临近,评定国花成为国人心中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六大”洲195个国家中已有79个国家 明确设立了官方国花,其中拥有2种以上国花的国家4个,5 个国家发生了国花的变更(增补或废止)。设立国花的国家数 占该地区国家总数的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北美和中美洲(简称 NC-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和欧洲。官方未确 认(包括民间约定的非官方)国花33个;未设立国花的国家83 个。79个国家的85种官方国花设立时间大多集中在1961— 2016年间,还有25个国花的设立时间不明确。85个官方国 花隶属37个科69个属79种,其中位居前6位的科依次是兰科 (11)、豆科(8)、菊科(7),锦葵科(5)、木犀科(4)和蔷薇科 (4)。国花选设中亚洲、NC-美洲和南美洲国花选设主要以观 赏性为主,非洲以观赏性和特有、濒危物种保护为主,欧洲则 兼顾了历史文化、象征意义和原产及生态价值。还补充或纠正 了部分国家国花的设立信息,分析发现国花的变更与历史、物 种保护或经济因素相关,在国花的设立中应更重视保护特有、 珍稀濒危物种。此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3个阻碍调研的难 题,即不同国家对国家生物象征的概念不统一、国花缺少物种 拉丁学名、民间约定与官方公示的国花存在差异性。通过对世 界各国国花设立现状进行分析,为中国国花的设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用中国本土文化创造出被世界所认同的"中国设计"就必须善用民族元素.本文从三方面浅析了善用民族元素的原因,并提出几种善用民族元素的方法.对民族元素的传承和发扬.必定使中国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印记,也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向心力.而要言及传统文化,必得回顾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态格局,因为正是社会形态格局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依据,孕育了文化的价值理念.本文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态格局——差序格局和亲情社会的本质,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及重要的"仁"和"礼"的价值理念.在此过程中剖析出中国人性格中的"内发性",探讨了中国人的"本分"和"规矩"观.  相似文献   

6.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等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于此.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多风俗的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和群众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新疆建设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国家文化战略安全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王春英 《经济师》2012,7(2):65-67
社会保障是一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文化价值观念。我国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众多的民族,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90%以上。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民族,5000年的社会保障文化有着与其他民族共有的而又有不同的内容。我们有义务弘扬各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清除种族歧视和民族偏见,做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个民族在互相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和生活,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梦"为表述的中国实践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和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想的文化体现,是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可以说,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呈现的开放性、延展性、整合性及现实性都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文化理路,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超越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社会与个体的统一.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形成大学生自觉的文化实践意识,对中国人实现梦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积淀着中华民族对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和心理情感。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和为贵"、"和而不同"思想以及教育思想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丰  李翰敏  陈孝明 《新经济》2014,(31):39-46
一、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沿线国家不同族群的海洋活动和海洋人文精神,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接触、交流、互动与友好往来,推动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历史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强盛之路、文化之路. (一)海上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人类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都不能游离于其周围的世界.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是在不断的对外开放交往中走向世界的.  相似文献   

11.
正是"输不起"的紧迫感,催促着我们开启了世界上罕见的以整个国家为单位的长时间的"强行军"。赶超战略的有效推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坚定了我们对民族复兴前景的信心,也进一步确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大转型时代需要具备战略思维的优秀思想家,这是一个需要并可能造就"文化英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试析民族文化对中国企业管理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西方国家研究中国文化最全面的是Hofstede(1999)的实证研究,概括出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为权力高度集中、集体主义、高风险回避、男女社会比较平等、长期倾向的一种民族文化。同时还被其它世界专家学者赋予中国文化是“关系”文化的特征。具体含义如下:首先是权力集中,这与儒家文化尊重等级制度和遵守纪律等传统观念密切相关,主张下级忠于领导或上级,在领导或上级制定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自决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这数百年中,它产生并且不断的发展,为世界各民族的进步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了世界民族运动的发展.其中,也深深影响了中国民族的发展.但是,民族自决权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同时,我国又是多民族的国家,加上内战的遗留问题,致使我国还有很多民族问题.这些民族问题成为国际上其他国家用民族自决权概念牵制中国发展的一种手段,在这里想理清这些概念,促使中国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的互动和影响不可避免,而如何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的共生与和谐则是各民族、各国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文章从社会生态学视角出发探寻了多元文化在互动中遵循的法则、多元文化共生的机制及实现文化共生与和谐所需的条件等,对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避免世界的"文明冲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以来,扶持民族产业,鼓励自主创新被提上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特别强调自主创新,并把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提升到新的高度.随着民族企业的崛起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又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和贸易壁垒的大量出现,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使中国制造逐渐升华为中国创造,成为当前国家层面和企业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往往被认为是"农耕文明"的代表,中国人则被视作"大陆族群".然而,一群被称作"疍家人"的中国人,不仅在数千年的岁月里世世代代以海洋为生,甚至会"晕陆".世界上长于航海的民族不少,诸如赫赫有名的腓尼基人、希腊人、荷兰人,但他们不过是短期进行海上航行和探险而己,即便是分布在辽阔太平洋上的南岛语族也是以岛屿为家.  相似文献   

17.
"水与文化多样性"的课题,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从不同学科和视角所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对于中国这一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水的利用和开发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同时也在某一侧面反映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选择笔者曾经调查的不同地区蒙古族的事例为中心,在"公"与"私"的框架下,考察蒙古族社会对水的利用的传统以及和地域社会的关系,同时也对来自外部的力量对这一社会的一些负面的影响作了探讨.并指出特别是在蒙汉等民族共居的社区中,水的利用和治理也反映了民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异文化泛指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所有现象。异文化包含广泛,研究范围也是广泛的。比如,我国主体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就可以称之为异文化。又比如,中国文化和国外文化也可认为是异文化。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异文化之间的排斥、并存和融合也成为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学科。在当今,我国外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所选用教材多是以美英等母语说英语国家为背景的。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无疑也是一种异文化习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洋务思潮对“夷夏观”的冲击中国传统历来是把自己看作“居世界中央”的“天朝上国”,把其它民族和国家视为“夷”、“狄”、“戎”、“蛮”;这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是以高于周边民族的文化地位而存在于东方的,中国文化从来没有遇到过强有力的挑战,这就造成了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十分突出的文化优越感,这种心态难以接受新事物。洋务思潮则首先打破这种观念。中国“无所谓外交也,珏藩而已”的旧观念被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翻。为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到列强的侵略,首先必须重新认识世界,重新估价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