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仲大军 《国际融资》2003,(11):36-37
改革当今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宰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是解决发展中国资本问题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4—2014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率与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协调性进行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主要结论:(1)我国的利率与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资本和劳动力价格的双重扭曲仍然存在。(2)机理分析表明,要素价格扭曲对经济增长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3)实证检验表明,福建省要素价格扭曲通过投资、就业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等路径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都大于促进作用,因此,即使当前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困难时期,也应继续推进利率和劳动力市场化改革。(4)实证检验表明,虽然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显著促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但反过来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3.
陈经伟  姜能鹏 《金融研究》2020,482(8):74-92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中国O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传导机制理论框架,并对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影响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和结果进行拓展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企业OFDI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果,且OFDI企业可以通过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效率以及生产效率这三个重要途径实现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跃升;现阶段中国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现象会显著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应,作用机制是,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作为干扰外部摩擦因子,通过降低企业资本要素密集度和生产效率等渠道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果。本文进一步提出构建知识产权金融化建议,包含知识产权股权化、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知识产权流动性机制等内容,以此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4.
党红超 《金融博览》2012,(19):39-39
近期,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关注很多。各种消息似乎正释放出资金抽离中国的事实。另外,很多外国企业不断撤离中国的消息也屡见报端。〈经济学人》日前发布一份报告称中国大陆超过16%的富人已移民海外,或是正在办理移民手续,44%的人准备离开。一些富裕家庭出于安全和财富管理的考虑,通过各种方式将本币资本变现为外币资产,转移资金。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国资本外流正汇集成风。正如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跨境资本流出受多重理由支持:首先,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判断下跌,更愿意持有美元资产,形成资本跨境转移。其次,中国经济放缓,直接投资回报降低,直接投资明显减少,加上热钱也不再青睐中国。最后,欧洲经济萎靡不振,新兴市场经济体风险积聚,加之美国政府推出”选择美国”等计划鼓励投资实体经济,促使资本逃向美国。  相似文献   

5.
陈经伟  姜能鹏 《金融研究》2015,482(8):74-92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中国O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传导机制理论框架,并对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影响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和结果进行拓展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企业OFDI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果,且OFDI企业可以通过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效率以及生产效率这三个重要途径实现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跃升;现阶段中国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现象会显著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应,作用机制是,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作为干扰外部摩擦因子,通过降低企业资本要素密集度和生产效率等渠道抑制企业OFDI技术创新效果。本文进一步提出构建知识产权金融化建议,包含知识产权股权化、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知识产权流动性机制等内容,以此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6.
转型经济中金融抑制的表现是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本文认为利率和汇率管制降低了持币成本,直接增加了货币需求,其导致的投资和对外经济结构扭曲则间接地增加了货币需求。中国的高货币速增长就是为了满足超额货币需求所致。我们利用中国1994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2季度数据估计了M1和M2的真实余额需求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方程。实证结果基本支持本文的金融抑制假说。在一个保守估计下,我们认为金融的抑制至少导致了现有的M2/GDP偏高30%。  相似文献   

7.
通过搜集中国2000—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面板OLS和差分GMM模型分析金融深化、劳力资本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的本地效应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深化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劳力资本扭曲抑制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金融深化与劳力资本扭曲交互项结果表明,劳力资本扭曲对金融深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是非线性的,即在劳力资本扭曲严重的地区,金融深化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而在劳力资本扭曲较轻的地区,金融深化促进产业升级效果更显著。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不考虑空间因素会低估金融深化和劳力资本扭曲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基于31个发达经济体和28个发展中经济体1990—2019年季度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六类资本急停产出效应的方向和程度,重点考察锚定美元的汇率制度是否在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并利用中介模型对锚定美元影响资本急停产出效应的中介渠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总流入且总流出且净流入型资本急停(SSION)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发展中经济体发生总流入且净流入型资本急停(SSIN)的负向产出效应也很显著。锚定美元对发展中经济体SSIN、SSION负向产出效应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经常项目是发展中经济体锚定美元影响SSIN、SSION负向产出效应的中介渠道。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各经济体,尤其是对发展中经济体稳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防范资本急停负向产出效应,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从证券投资收益结构看中国A股的“股价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A股股价与经济发展趋势的背离即“股价悖论”是中国证券市场近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股票投资收益成为影响投资者参与投资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A股市场投资收益结构中,主要以资本利得为主而与股票红利关联不大。这种投资收益结构不均衡是造成“股价悖论”的原因,而不均衡又源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及投资者投资动机的投机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半开放、半管制"的国际收支(BOP)结构特征和"宽进严出、放长限短"的资本管制特点使得基于资本自由流动国家的热钱估算方法不完全适用我国.热钱在中国流动具有隐蔽性和非法性,必须剔除诸如贸易伪报、资本夹杂和地下钱庄等隐性渠道对热钱流动规模的影响.本文以世界银行间接法和我国BOP为基础,首先提出"热钱流出之谜",然后分析热钱在中国流动的隐性渠道.并将其纳入估算模型,估算结果基本反映了热钱在中国流动的趋势和特点,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跨境流动急剧增加,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日欧不断加码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给各国的政策制定和金融稳定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基于应对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和对国际经验的总结,旨在为更好的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永续盘存法,运用双曲线效率递减的“年龄 效率”模式首次系统估算得到“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1995年至2018年的资本投入,并进一步对沿线国家资本投入及其资本回报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沿线国家资本投入水平整体呈波动中上升趋势,尤其在2007年后整体呈现资本投入积累加速的典型特征;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各国之间资本投入差异较大,其中东亚地区积累水平最高、南亚地区次之、东欧地区和西亚地区水平相近、中亚地区积累水平最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资本产出比水平呈现下降特征,各地区投资效率得到不断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回报率表现出较强“顺周期性”特征,且亚洲地区资本投入回报率整体高于欧洲地区,区域间资本回报率逐步收敛的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化,突出表现为银行业资本监管力度的加大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银行业追求的不再是传统化、简单化的规模扩张及利润回报,如何在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协调好风险与收益两大价值取向,从而实现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各家商业银行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以提升全行经营回报水平问题提出初浅思路。  相似文献   

16.
曹廷求  张翠燕 《金融研究》2021,488(2):75-93
各地区能否吸引资金集聚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采用直接法依据资金来源渠道计算我国各地区1985-2017年吸引的资金流量数据,并从逐利性以及产权保护两个视角考察地区资金流动动机。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资金与资本回报率之间呈“U形”关系。当资本回报率较低时,资金不具有逐利性,但一旦超过临界值资金则会凸显逐利性。受资金来源结构影响,东部地区资金的逐利性更强,而非东部地区的资金流动不具有逐利性。从资金与产权保护的关系看,总体上,完善的法治化契约制度比代表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产权制度更能吸引资金集聚,但东部地区产权保护制度是吸引资金集聚的关键因素,非东部地区则是契约制度。各地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应各有侧重,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推动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经典的宏观经济理论及储蓄与投资相关关系检验法,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中国的财政分权与贸易不平衡对区域间资本流动性的影响及分地区的资本流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财政分权的提高或贸易不平衡度的降低会促进区域间资本流动,在地区层面,环渤海、东南、西北、中部、西南和东北地区内的资本流动性依次减弱.总体上,为提高区域间资本流动性,政府应进一步财政分权,同时着力降低区域的贸易不平衡度.  相似文献   

18.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银行危机及其产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开放早期面临的重要障碍。本文运用20个新兴市场国家1976~2006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突然停止和银行危机对宏观经济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突然停止或银行危机都不必然导致产出的大幅下降;如果银行部门不发生系统性的危机,突然停止对产出没有显著影响;给定国际资本流动不出现大幅的逆转,银行危机对产出的影响也不显著;突然停止和银行危机的叠加则对产出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经济增长率显著下滑。研究结论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构建一个稳固的银行体系对于一国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6年美国加息事件为背景,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小国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本文梳理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具体传导渠道,发现国外利率升高后,资本流动具有外部性,导致国内资产价格下跌,其通过金融加速器进一步使国内投资下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从而使得国内资产预期回报进一步下降,加剧资本外流。基于政策和福利分析,本文发现资本账户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国外利率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时会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也会影响国民财富的最优配置。因此,最优的资本账户管理应同时兼顾宏观审慎和效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国有和民营出口制造业相对于劳动力成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资本效率问题,提出的模型包括固定资产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份额的增长率变化以及相应的工人人均固定资产的变化对出口产值的影响,并部分解释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出现的出口主体替代现象.我们所用的从1986~2002年的统计数据支持了得自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