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中国1999—2022年国家级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变迁情况,将政策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1999—2005年的改革发展期、2006—2011年的自主创新探索期和2012—2022年的创新驱动期。然后运用文本挖掘工具分析这3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政策,对其高频词、语义网络图、点度中心度和网络中心势以及小团体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总结了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变迁情况。在第一阶段,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注重有序管理,此时创新、技术和企业并未得到重视;在第二阶段,围绕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服务逐渐得到重视,资源也开始向科技、创新和企业集聚,自主创新的探索势头向好;在第三阶段,创新更加受到重视,研发一词首次出现,同时研究和科研的重要性均有所提升,可见本阶段重视创新的应用,呈现创新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金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融合了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被学术界和政府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从国家到地方各部门先后出台了近百份与科技金融相关的政策文件,强调了科技与金融进一步结合的迫切需求,然而国内针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科技金融政策研究文献的年度数量、文献类型及来源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主题演化和关键词共现,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最后,结合科技金融政策研究现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研究科技金融政策问题的学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1978—2015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单独或联合颁布的1521条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在对政策文本量化处理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政策文本的主题关键词及其演进的知识图谱,并对不同阶段的焦点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创新发展、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公共创新服务5个方面,具体表现为29个关键词;政策演进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重点突破期4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政策重心;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合作路径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持续支持的热点主题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是该领域科技活动的重要保障。以2007—2020年期间212份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央科技政策文件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共词和聚类方法,分析不同时期适应性科技政策主题聚焦点演进和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技术研发”“技术成果应用推广”“资金保障”“监测应急能力发展规划”“水利科技发展支持”等主题发生了明显的政策逻辑变迁。整体来看,适应性科技政策呈现密切结合国家气候适应战略演进而深化发展的特点,未来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应进一步引导适应技术科研方向,助力气候适应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财政、信息等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5.
英国具有深厚的科学传统和科研文化底蕴,将科技评价和科研诚信建设视为塑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创新的科研文化的重要内容,并以研究机构为主体开展了长期的良好实践,是英国能够保持世界领先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和文化支撑。在梳理英国各类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基础上,概述英国科研评价及科研诚信建设发展脉络,以期为中国科研诚信治理和良好科研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科学内外对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相关制度的批判完善,基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视域,考察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制度化实践的现实驱动与学理逻辑。其现实驱动主要包括:①公共认知和科研组织模式演进背景下的全球科研诚信危机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制度化趋势;②政府确保国家科技计划诚信、效率与本土效益的刚性需求;③过度依赖举报、舆论和社会道德奖惩系统的显著缺陷。其学理逻辑源自道德哲学、科学哲学、司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统计质量管理学:一是正视“科研建制”社会属性,完善道德自律的制度化规训;二是提升惩罚技术品质,实现基于规则型惩罚的威慑机制;三是缩短介入调查的委托—代理链条,提升科研诚信监督效率;四是引入“统计抽样+AQL”技术策略,建立整体层面的科研质量宏观控制机制。研究结论和论证框架有利于深化各方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和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的经验认知,并为管理决策、知识传播和理论创新提供更简明、更有条理的分析框架与认知架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基于1 506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标题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研究,从高频词、主题关键词、主题关键词的内容词项及相关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创新政策情况。基于R语言和文本挖掘,借助主题模型将1999—2017年我国1 506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标题进行深度解析。研究表明我国三大经济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不同特征;试点仍是各地区最常用的政策推广方法;我国各地方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且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研诚信案件的不断增多,科研诚信实践已引起各国及国际组织高度重视。欧盟研究理事会在新的一轮研究创新计划执行中要求机构在研究诚信方面制定明确的管理计划和程序。为此,欧盟资助“科研诚信标准化操作规程”(SOPs4RI)项目,专门研究促进研究资助机构(RFO)和研究机构(RPO)的标准操作程序和指南。通过介绍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发现,打开研究机构科研诚信管理的“黑箱”,为确保中国科研诚信建设政策扎实落地,提出通过压实单位法人责任预防科研不端行为、用好科技评价的指挥棒、注重科研诚信管理成本、形成我国科研机构科研诚信管理工具箱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省部科技会商是实现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科技合作目的的一种新机制,是对中国传统科技政策与管理的创新。主要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对中国省部科技会商政策的运作逻辑进行分析,提出省部科技会商政策的循环跃升路线图:会商―协议―合作―再会商―再协议―再合作,还分析了省部科技会商政策制订与执行两阶段的融合性特点。与中国传统的科技政策相比较,省部科技会商政策是典型的第二代公共科技政策,连续双边互动性是其本质属性。实证分析表明,省部科技会商政策对于科技资源配置、区域科技经济发展、创新体系建设及科技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融合创新是科技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建立完善的融合创新政策体系至关重要。构建融合创新政策分析框架,利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政策工具和PMC指数模型方法,从政策主题演进、政策工具使用、政策关系网络和政策量化评价4个方面,对我国2001—2020年融合创新政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融合创新政策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政策关键词数量和共现频次显著增加,但专门针对融合创新的政策数量少、涉及领域有限且量化得分相对较低;政策工具使用以面向长期的供给型和环境型为主,见效相对较快的需求型工具应用较少;政策网络已初步形成,但政策间联系不够紧密,存在较多孤立点,顶层政策设计尚不健全,政策间协同关系有待加强。最后,针对我国融合创新政策的发展特点和现存问题,为更科学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融合创新政策、完善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对指导未来科技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1978-2017年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梳理和探究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整体状况、发展过程及趋势。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国家级各部门政策文件内容两个方面,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分为恢复调整、深入改革、战略导向及创新发展4个时期,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迁历程中的特点及各阶段政策关键词,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客体、政策工具等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化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鲜有研究针对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进行理论阐述及体制机制探讨。以我国布局国家实验室体系为研究背景,探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现实逻辑,结合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剖析国家实验室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南,也是推动国家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依据;(2)协同创新理论强调各类创新要素协调合作与相互作用,有助于国家实验室体系实现整体效应最大化;(3)合作博弈理论探讨决策主体均衡问题,对于实验室与外部单位建立良好互信决策机制大有裨益。基于理论分析,围绕政策引导、运行成长、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4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未来,国家实验室体系研究需要进一步围绕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驱动因素、运行成效和科学评价)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依据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将区域双创政策分为供给推动型政策、环境影响型政策和需求牵引型政策,并分析了3类政策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作用过程;构建了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黑龙江省实际数据为例,对3类双创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仿真,进一步对区域双创政策实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其它地区双创政策实施与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基于资源配置理论,从科技创新资源条件、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创新产出效益4个方面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0-2020年中国高校数据,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结果发现,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处于上升趋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呈现区域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征;科技创新产出效益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科技创新活力的影响较小;资本因素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人才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中国高校应该重视优秀人才培养,参与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40余年的科研诚信建设过程中,“自律”与“他律”建设均存在不足,两者没有形成有效协同。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更好地发挥科研诚信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需要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系统进行分析,探求系统内部协同机理,促使科研诚信“他律”和“自律”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并通过优化科研诚信建设子系统各要素,加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合作,发挥科研诚信建设系统的最优协同效应,进而构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全方位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合作既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此,以27个省(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科技人才政策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2)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学研耦合度大于0.524时,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加明显;(3)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协同政策组合效应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各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有效设计、优化产学研协同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坚持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我省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河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但河北省某些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部分经营者对技术创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是典型的短视行为。技术创新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机制和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于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早日建成具有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楠  刘萱  王宏伟 《技术经济》2020,39(2):99-106
新时代,良好运行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国家竞争的核心力量。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新型创新主体建设滞后、创新主体关联性不强、创新供给原动力不足以及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未来应该着力促进创新主体多元化发展、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基础研究体系建设并完善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