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锴  黄诗童 《技术经济》2021,40(3):28-35
成员创新始终贯穿科研团队管理的全过程,是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内聚外联型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优势选拔方面还较少引起关注.基于优势理论视角,以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凯利方格法和DEMATEL法结合的方式,构建内聚外联型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优势选拔机制.首先,站在95名当事人立场提出知识基础、创新能力、项目经验和团队协作4个维度的内聚外联型科研团队成员创新优势要素;随后,运用DEMATEL法对重庆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引智成员创新优势进行选拔分析.研究表明:尊重个体优势,凝聚已有成员;聚合群体优势,引进外部智力;发挥组合优势,探索共享人才,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此外,对成员发挥差异化长项和增进彼此创新联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投入是创新团队活动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选取江西省108个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其中知识创新团队52个、技术创新团队56个)为样本,对科研投入要素与团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平均科研投入强度较低,增加科研投入对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绩效具有积极正向影响;科研投入内部要素协同匹配对科技创新团队科研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对科技创新团队非科研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新团队是应对复杂科研环境、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其持续创新能力对团队发展和高校的社会贡献力具有重大意义。阐述了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创新能力内涵,结合文献回顾及专家意见,识别出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表现形式;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机理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自身因素、团队环境以及团队外部因素对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创新能力的两方面——持续知识创新和持续成果转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科研团队视为一个元网络,以成员、知识、目标为元素,建立元矩阵。以元矩阵为框架,分析了科研团队的成员选择路径。科研团队目标对知识存在需求关系,会形成知识缺口。在对目标和知识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科研团队的知识缺口识别方法,该方法不仅量化了知识缺口,而且为科研团队的成员发现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以知识学习难度和时间紧缺程度为维度,分析了科研团队知识缺口的弥补策略和成员短缺的形成机理。科研团队的现有成员以知识缺口为依据,在各自局域网中发现符合要求的科研人员,从而形成候选成员集合。以候选成员集合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寻找入选成员的算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从“个体-团队”匹配的视角,对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内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科研团队生命周期的“个体-团队”动态功能匹配模型,并构建了主要的要素匹配模型,以达到动态调整“个体-团队”绩效关系,使个人与团队取得双赢的绩效目标。  相似文献   

6.
总结梳理国内外科研团队建设理论与研究脉络,发现国外着眼于团队绩效、个体与团队关系、创新能力提升和科研产出因素四个面,国内研究刚刚起步,主要在团队结构功能构成要素基础上,聚焦创新能力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科研团队研究脉络应该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基础之上,立足自身实际,聚焦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8.
群体环境下沟通技术平台正向着低成本、高有效性和多对多的轻OA工具的方向发展,有效促进了团队成员创新。引入高校科研团队"领导支持"这一团队层构念,以46个全国高校科研团队、261名成员为样本,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及创新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多层线性模型(HLM),验证高校科研团队领导支持在团队采纳沟通技术平台采纳意愿和成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显著正相关;使用意愿与成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团队领导支持与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而且在使用意愿与成员创新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实践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利  苏欣  成栋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0):138-144
群体环境下沟通技术平台正向着低成本、高有效性和多对多的轻OA工具的方向发展,有效促进了团队成员创新。引入高校科研团队“领导支持”这一团队层构念,以46个全国高校科研团队、261名成员为样本,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及创新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多层线性模型(HLM),验证高校科研团队领导支持在团队采纳沟通技术平台采纳意愿和成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显著正相关;使用意愿与成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团队领导支持与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而且在使用意愿与成员创新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实践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144-148
通过情景实验,对建设性争辩、团队情绪与团队成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互动影响和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HLM研究结果显示:团队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创新,而团队消极情绪对创新行为影响并不显著;建设性争辩在创新想法产生和创新行为实现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团队积极情绪在建设性争辩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团队消极情绪在建设性争辩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产生负向调节影响。营造积极的团队情绪氛围,培养良好的情绪体验,引导和发挥建设性争辩的积极作用,能够将情商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相互影响形成匹配,对企业战略选择而言,匹配模式及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匹配及战略管理理论,构建知识管理战略与能力柔性匹配模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匹配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存在两种一致性匹配模式,即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匹配对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即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能够增强企业灵活性、提升顾客优势、增强创新优势,而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更有利于提升顾客优势及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部地区高校科研能力水平较低、高端科研人才匮乏、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采用“外智引联型”跨区域人才“软引进”合作模式,对西部高校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明智选择。为解决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成员优选问题,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跨区域、多主体、关系灵活等特质,从个人能力、协同能力和适配程度3个维度构建成员选取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团队成员进行优选并提出实施步骤;最后,通过案例对方法进行演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选取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需用人才,为团队成员选取问题提供思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欢  尤中山 《技术经济》2011,30(7):9-13
在对来自安徽省合芜蚌三市的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的48个研发团队、325名成员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团队创新氛围→集体效能感→成员创新行为"作用机制进行跨层次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团队创新氛围对成员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体效能感在团队创新氛围对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界定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评价维度,从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创造成果和创造环境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可拓学的物元方法建立了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实例说明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可拓评价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可拓评价法能得出待评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综合水平,评价结果能反映待评高校在科研团队创造力的不同维度上的竞争优势和差距。  相似文献   

15.
在新经济环境中,企业为了长远发展,需要通过不断整合知识资本与组织性格两大战略资源以培育核心竞争力,进而构建并提升竞争优势。从知识资本和组织性格出发,引入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组织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形成路径的概念框架,并以370份调查问卷数据为支撑,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资本对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形成有直接正向作用,并分别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产生间接作用;组织性格可以直接,也可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间接促进核心竞争力形成,但对竞争优势的形成只能通过中介变量施加影响;知识资本有利于组织性格形成,核心竞争力对竞争优势的作用不显著。由此,提出企业组织应该整合知识管理与性格管理进行知性管理,以谋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了针对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和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状况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影响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模糊数学理论,构造了一种改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可以在整体上对河南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河南省科技创新的优势和劣势,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一种评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众包、众筹以及众创等大众创新形式,将有力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模式向开放式、现代化转变。从论述高校科研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出发,提出解决科研团队、科研教师、科研学生面临问题的新思路及运作机理,即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校科研众包平台、科研众筹平台以及科研众创平台。建议依托三大平台,有效利用各方科研资源,广泛筹集社会研究资金,充分发挥智力资本价值,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以促进高校科研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成长期上市公司作为后发企业代表,借助Word2Vec的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公司年度财务数据度量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实证研究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二者匹配性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衡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组合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结果表明,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为互补关系,而非互替关系,二者间的匹配性对后发企业绩效提升具有增强型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战略学习与双元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学术界对其作用机理的揭示尚不明确。基于245份中国科技型企业样本数据,探讨战略学习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重点分析双元创新在战略学习能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对变量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战略学习能力对双元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双元创新显著正向影响竞争优势,双元创新在战略学习能力与竞争优势间具有显著中介效应;此外,环境动态性显著负向调节战略学习能力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但对战略学习能力与探索式创新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双元创新在战略学习能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中介作用受环境动态性的显著调节。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战略学习能力、双元创新及竞争优势理论,促进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科技型企业培育,对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