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军民融合式发展使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推动了国防科技研发模式的变革,促进了以策略联盟、技术转让、委托外包为主要形式的军民融合式科研体系的形成.国防科技工业应不断提升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科研模式,增强协调和吸收外部技术的能力;积极向创新设计师和总体协调员的方向转换角色,不断提高对其它专业性和经验性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缩减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在不同的价值链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类并量化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协同系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基于200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航空航天制造产业为例,实证分析其各年份的创新协同度。结果发现,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子系统的有序度趋势并不协调,创新系统整体协同度处于低度协同水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军民融合视角,通过比较国内外现有的几种评估方法,根据构建科研团队应遵循的原则,提出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建立科研评估体系模型,为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充分论证"构建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路径,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当前关于军民融合方面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对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地位和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在通过基础研究提出新概念、进行探索研究以及解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高校科研活动实现军民融合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高校科研活动为国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优化政府资源配置,研究政府补贴对军民融合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现实价值。选取2007-2018年127家军民融合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纳入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作为调节变量,以企业寻租变量作为政府补贴的外生工具变量,构建政府补贴对军民融合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使用差分GMM法进行回归估计,结果显示,军民融合企业往期研发投入对当期研发投入有影响,政府补贴对军民融合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政府补贴的正向影响具有放大效应。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为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军民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其影响因素众多繁杂,运用科学方法厘清军民技术融合影响因素和影响过程,为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撑,对于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增强国防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将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分为技术转移、技术创新、技术标准3个子系统,通过分析3个子系统间关系,界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边界,构建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航空航天业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政策、技术标准、发明专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贡献率是影响军民技术融合的重要因素,进而揭示各变量与军民技术融合的内在联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军民技术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ATI和NetDraw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网络分析,认为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具有独特国情,当前国内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主要涉及体制机制、创新体系、技术市场等相关主题且研究多侧重于某一角度,而其影响因素分析尚属空白。鉴于此,首先,将影响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因素、政策环境因素、资源配置因素等分解为8个理论假设;其次,基于397份问卷调查结果和SPSS与Lisrel平台,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然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中国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科技资源配置及其投入—产出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关外部政策与发展环境、创新主体内部关系对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市场反馈与社会反响的正向作用也较明显。最后,基于SEM路径分析结果,从理顺创新主体间关系、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中小科技企业“民参军”政策落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协同创新主体能力和协同创新外部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评估长株潭地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军民结合产业园与企业的协同创新绩效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自身创新能力较强,但在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上得分较低;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协调合作伙伴配合度和获得外部市场、政府、中介等支持方面有较好表现,但还应筛选更多适合转化的科研成果,实现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联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实际调研,分析了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中社会资本的缺失状况.从区域创新网络社会资本中私有物品、集体物品和公共物品性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体系,提出了培育陕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网络中的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我国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融合发展。首先,论述了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军民物流融合发展的影响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与技术、社会动员物流、第四方物流管理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每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将在整体上对军民物流的融合发展带来倍率效应。然后,探讨了保证与支撑这些要素有序健康发展的融合发展机制,把这种融合发展机制分为形成机制、成长机制和协调机制,并分别加以阐述。在这种机制的保证下,最后给出了各要素互动共生、协作发展的军民物流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加快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关键环节和先导领域,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未来,我国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在目标定位、规划引领、机制设计、重点领域等方面已逐步清晰。在遵循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从军民用技术特性、产业组织形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出发,深入总结比较分析军工优势技术溢出、民用先进技术转移、军民技术双向循环3种军民科技融合模式,有助于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3.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水平包括军民融合广度、融合层次、融合深度。构建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相关指标权重计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值。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水平受军民融合主体经济效益、军民关系制度安排和军民技术双向转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提高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水平,需提高融合主体的经济效益,完善军民关系制度安排,畅通军民技术双向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与技术创新效率在我国省域间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三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即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不同地区形成局部空间集聚,存在高低非均衡的“俱乐部”现象。基于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国和分地区看,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均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并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能够发挥彼此间的互补效应,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不同地区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科技强军战略的重要举措。平台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激发潜在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意愿并提高预期协同效益,以此促进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基于资源调控理论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利用自身搭建的大数据信息系统计算出最优资源配置方案,自主高效地为潜在协同创新主体提供最佳配置资源的各项参考指标,以此为依据调整与控制协同创新主体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建设基于资源调控理论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平台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潜在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意愿,提高协同合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军事科技创新对军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论述高校加强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加快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剖析我国高校军事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探讨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校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从外部机制、内部机制和动力机制3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高校新型军事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效应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有助于发展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验证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的存在及建立军民两用技术溢出效应评价模型,为我国加强军民两用技术R&D合作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以达到有效利用有限的国防预算和发展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能够有效改进组织功能,并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当前研究尚未厘清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对于管理创新过程机制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基于文献研究,通过构建具有内外分层、交互影响特征的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整合模型,以及循环递进的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整合模型解决西方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并通过调动管理创新的积极影响因素降低管理创新失败率,提升理论成果应用的普适性,这也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重大疫情下,科技研发在病毒溯源、病患救治、疫情防控、风险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科研力量有效协同将放大和加速科技研发的作用。协同整合效果如何,既与科研单位内外部因素有关,也与科研单位间的协同互动过程有关。基于个体、组织和互动过程3个维度,分析科研力量协同整合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健全协同整合体制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培育龙头科研单位、加快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加强与世卫组织对接联动以及培养应急管理科研人才等方面,提出重大疫情应对中我国科研力量协同整合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