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典型事实出发,通过建立SVAR模型考察了紧缩性政策影响下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业配置行为。研究表明,当人民银行上调政策利率之后,银行会根据不同借款主体的可抵押品价值高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预期,并将信贷资金配置到抵押品价值较高的工业和商业贷款,同时减少了抵押品价值较低的农业贷款。这也就意味着,紧缩性政策的操作会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影响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配置行为,并可能影响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DID),从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两个方面动态地检验了省级政府发布的产业政策对当地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出台加剧了辖区内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并且这种影响在民营企业、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不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本文探讨了产业政策的发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出台并未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同时降低了资本配置的效率,产业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大陆分省数据,文章使用随机系数模型测算了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并实证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的作用.文章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显著提升了信贷跨区域配置效率.文章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信贷资金跨地区流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2008-2015年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本文探讨了政绩考核体系转变的背景下,政府干预对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环境保护压力能够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环境贷款的投放,国有股权对二者的关系能够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量化的环境绩效考核体系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并显著增强了地方环境保护压力对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没有证据表明地方经济增长压力会影响地方政府干预对银行环境贷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环境保护压力的影响仅存在于政府干预程度更高的银行中,这与环境类贷款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城市商业银行经济绩效的增加有关。本文提供了环境绩效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如何影响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证据,并验证了环境考核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路  刘欢  侯粲然 《金融研究》2020,481(7):172-189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资产持有量越多,企业的违约风险越低,金融资产配置的“蓄水池效应”显著;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金融资产配置导致的代理冲突显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抑制金融资产投资对违约风险的降低作用。政府规制也会有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将产业政策纳入讨论发现:对于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来说,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能够降低违约风险,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管理层的短视投资行为,抑制政府规制的公司治理作用。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会计稳健性的提升是企业金融资产配置降低违约风险的重要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和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讨论,能够为政府部门防范经济运行中的内在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2—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处理组,构建DID模型考察产业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促进了投资效率的提升,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以及逐年增强的趋势;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引发了"资金增加效应"和"媒体监督效应",即企业通过产业政策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和媒体关注提升了投资效率,而政府补贴无法有效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中西部地区企业投资效率受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更大,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受政策影响不显著;正、负面的媒体关注分别能够减少投资不足和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为背景,基于2006—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处于产业政策鼓励行业的企业,其商业信用供给水平更高,且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作用在具有禀赋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增强受扶持企业短期债务融资能力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低,产业政策下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越明显。本文在丰富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以上市公司披露的银行信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产业政策指导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指导中的重点支持类企业和一般支持类企业往往获得了银行贷款的利率优惠,商业银行较好地落实了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比于民营企业,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国有企业获得了较低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所有权金融歧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强调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大背景下,法律执行效率这一软环境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200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地市级法律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律执行效率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要素投入、产权属性等企业异质性因素以及区域差异后还发现:法律执行效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且对劳动密集型私有企业的正面效应更大;较高的法律执行效率还能通过保护技术和专利等显著提升高研发投入型企业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因较差的法制环境削弱了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检验上市公司自媒体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微博代表自媒体,运用PSM-DID模型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开通微博和发布信息,特别是原创信息,可提升个股流动性、降低股价延迟,即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当公司的信息环境较差时,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由此揭示提升作用的机理在于改善公司原有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宋全云  李晓  钱龙 《金融研究》2019,469(7):57-75
基于大样本微观银行信贷数据,本文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导致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增加,且使得在中小型银行贷款的企业成本增加更多。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对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的企业如小微企业、私营企业等的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对企业的银行贷款违约风险的研究发现,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企业的银行贷款违约风险反而降低。这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使得银行选择风险评级更低的贷款,符合谨慎性动机。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时,银行“自我保险”动机的增强使得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增加,这在中小型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也更多地转嫁给中小企业。本文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宏观经济波动等的研究提供了微观解释机制,并揭示了政府经济政策的一致性、稳定性对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春方  邓松林 《金融研究》2022,504(6):115-132
本文探讨地方政府失业目标调整对企业就业质量的影响。以2870份市级政府工作报告中计划失业率测量政府失业目标,以企业冗员反向测量就业质量,研究发现:更宽松的失业目标调整会降低冗员,提升就业质量;这种调整影响存在非对称性,企业对失业目标的上调更为敏感,会显著降低企业冗员,但下调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调整影响更多来自政府导向下的企业主动行为。本文也发现失业目标调整的影响在民企、补贴较少的公司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强。最后,本文发现更宽松的失业目标调整会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公司价值。本文结论表明,在失业目标管理中,除考虑就业率之外,还应关注就业质量,通过引导企业创造新的更合适的就业岗位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司登奎  李颖佳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22,506(8):171-188
本文结合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事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如何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以2003—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以放松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为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的计量结果为识别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机制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弱化“信贷扭曲”和“监管套利”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和投资机会较少的样本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出口加工区(EPZs)成立之初所实施的“主导产业”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该政策对于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发现:(1)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对我国出口企业GVC升级存在负向影响,而这种负向影响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2)异质企业视角下考察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影响发现在国有资本份额较大的企业和重工业企业中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尤为明显;(3)对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进行检验,发现在比较优势较强的行业,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正向影响;同时,在错配程度较低的行业负向影响也不明显。由此本文认为,政府在推动GVC升级方面应当“有所作为”,但也不能“无所限制”,即产业政策要针对比较优势“精准定位”,但也应当以不造成资源严重错配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郭杰  王宇澄  曾博涵 《金融研究》2019,466(4):56-74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家“五年规划”重点行业的划分度量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鼓励显著降低了相应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并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实际税率下降幅度越大;机制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通过降低对鼓励行业的征税努力的方式实现的。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实际税率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而非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以及产业、财政政策协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思  潘昕彤  林晚发 《金融研究》2022,500(2):135-152
本文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倡议对微观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对于非支持企业,“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支持企业的公司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通过考察“一带一路”倡议的债券市场反应,我们发现相比于非支持企业,支持企业在倡议提出后有显著更高的债券累计超额回报率。(3)进一步检验后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公司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主要通过资源效应和信息效应来实现。并且,政策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重点对接行业以及重点对接省份的企业。(4)“一带一路”倡议还对公司债一级市场的发行表现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倡议实施之后,受倡议支持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其一级市场发行利差下降幅度更大,且包含的担保条款以及限制性契约条款显著更少。本研究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公司债券市场的政策效应,对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运森  黄健峤 《金融研究》2019,470(8):151-170
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启促进了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不透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沪港通开启后,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增加是股票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最终标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后经营业绩也得到提升。本文结论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丁宁  任亦侬  左颖 《金融研究》2020,478(4):112-130
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要求。商业银行作为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主体,更加关注因此而产生的成本效率问题,即考量银行自身是得不偿失抑或得偿所愿?本文基于2005—2017年间7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首先,运用SFA模型测算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其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成本效率影响的净效应;最后,采用边际动态检验方法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净效应的影响趋势。文章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会通过成本效应机制降低银行成本效率,但同时因其改善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升了银行的声誉,从而对银行成本效率施加正向影响。此外,文章还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净效应呈现U型趋势,表现为2007—2013年绿色信贷政策净效应负向影响加深,2014年后出现转好信号,现已越过U型谷底。因此,从长期看,绿色信贷政策将有利于银行成本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9.
戴亦一  张鹏东  潘越 《金融研究》2019,470(8):77-95
本文首次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俗称“老赖”)度量地区诚信水平,并以2003—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地区诚信水平对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诚信水平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在失信环境下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借款。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更高、受外部监督更多,能够缓解失信环境下企业违约风险的提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银行作为原告方的诉讼中“老赖”比例越高时,失信环境对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的作用更加显著;而当企业遭遇行业危机或企业所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相对完备时,地区诚信水平的影响会被削弱。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本文从银企借贷的视角解释了地区诚信水平对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作用,也为企业获取信贷资源、缓解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