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员工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与心智模式有直接的联系。本研究在对心智模式和创造力两个变量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解释了成长型与二元心智模式可以激发员工创造力,而固着型心智模式会抑制创造力的作用机理。此外,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失败学习作为中介变量如何影响个体心智模式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最后指出了局限并提出展望,研究结果为员工思维认知及心智模式的改善和企业对员工创造力的引导与预测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领导底线心智在工作场所中的破坏性影响逐渐受到学者和管理者关注。基于创造力成分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从个体层次、动机视角探究领导底线心智对新生代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629份新生代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证实:领导底线心智对新生代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职场精神力在领导底线心智与新生代员工创造力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独立型自我建构负向调节领导底线心智与职场精神力间关系,并增强职场精神力的中介作用;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正向调节领导底线心智与职场精神力间关系,并弱化职场精神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团队科学创造力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前沿主题,其形成机理亟待研究。80个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样本数据表明:团队创新氛围对团队科学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团队内部动机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协作型共享心智模式调节了团队内部动机与团队科学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任务型共享心智模式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认知风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风格研究引起了人们从新途径探讨及预测个体的创造力,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章对思维风格理论及其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团队科学创造力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前沿主题,其形成机理亟待研究。80个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样本数据表明:团队创新氛围对团队科学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团队内部动机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协作型共享心智模式调节了团队内部动机与团队科学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任务型共享心智模式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构建共享心智模式、知识转移绩效及企业双元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354份有效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多元层次回归深入分析共享心智模式与双元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也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知识转移绩效在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与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知识转移绩效在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与两种创新之间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企业如何提高双元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创业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除能提升大学生创业率外,还能塑造大学生的职业观念,满足其成为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以接受过高校创业教育并已就职的90后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创业教育如何影响员工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和工作场所创造力。基于266份有效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高校所接受的创业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员工工作场所创造力,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的两个维度无边界心智模式和组织移动偏好在两者间均起中介作用,且无边界心智模式的中介作用显著大于组织移动偏好。研究结论进一步验证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滞后效应,可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者贵昌  杨徐君 《当代经济》2009,(16):117-119
本文在学习心智模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就企业发展进程中创新团队建设心智模式的概念、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现代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心智模式的耦合路径选择提出了初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当前技术哲学政策转向的趋势以及创造力在科学技术进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创造力本身蕴含的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性进行分析,对当前不同科学技术领域中对创造力最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当前创造力在促进科技进步以及科技政策转向中的现状,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相关的研究方法,对创造力在技术哲学中的本质含义进行了考量,进一步提出"创造"在当前和未来的技术政策中所潜藏的哲学意蕴。在对创造力哲学本质进行追本溯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创造力的发展涉及到人之为人的本性,反映出人类未来应当慎重发展创造力并将必要的伦理规约以及相应的科技管理政策贯穿于创造力的培养及应用之中,从而在对创造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取得对人类自身发展有益的成果,而不是危及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0.
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团队绩效,是增强科研团队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以团队过程敏捷性为中介变量,以团队互依性为调节变量,探索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以238名软件开发行业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法以及基于拔靴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程敏捷性在共享心智模式与团队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团队互依性在共享心智模式与过程敏捷性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在共享心智模式、团队互依性、过程敏捷性和团队绩效关系模型中,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处理员工未被实施的创意,达到既能激发其创造力,又能使组织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的目的,是领导者关注的重要议题。整合自我决定理论、领导与成员交换关系理论,探究研发团队成员创意越轨行为对其创造力的作用,以及领导反馈行为与个体创新自我效能感交互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意越轨行为对个体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创意越轨行为与创造力之间起正向调节效应。领导反馈的3种行为在创意越轨行为与创造力之间的跨层次调节效应有所差异,创新自我效能部分中介领导反馈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个人及领导在创意失败后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营造创意产生的支持氛围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关键研发者为数不多但承担企业大量的核心技术创新工作,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人力资源。以往学者基于关键研发者内涵,从各维度提出不同的关键研发者识别方法,探讨影响关键研发者创造力的各种因素,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和系统理论框架。回顾关键研发者内涵,阐述关键研发者识别方法及其异同,提出环境不确定性下影响关键研发者创造力的4个方面:①组织内工作环境变动;②组织间工作环境变动;③组织内合作网络;④组织间合作网络。最后,提出4个未来重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关键研发者管理及促进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与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学习目标导向会对员工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员工创新,有必要厘清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整合社会认知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运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化综合检验关于学习目标导向与员工创新关系的84份实证研究文献。结果显示:学习目标导向与员工创新显著正相关,团队层面的正向影响比员工个体层面更强;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在学习目标导向与员工创新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即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激发知识共享促进员工创新;员工特征、企业特征、文化背景等情境因素,以及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测量因素,均显著影响学习目标导向与员工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抗令创新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然而关于其前因变量的探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基于创造力交互理论,从个体及团队两个层面分别选取领导成员交换、领导成员交换差异为调节变量,构建未充分就业感知对抗令创新的作用模型。运用HLM等软件分析46个团队220名员工数据,并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①未充分就业感知与抗令创新呈正相关关系;②领导成员交换与抗令创新呈负相关关系;③领导成员交换调节未充分就业感知与抗令创新的正向关系,即随着领导成员交换水平提升,未充分就业感知与抗令创新正向关系越弱;④领导成员交换差异与抗令创新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压力中创新已成为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员工创造力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检验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对挑战性压力源和员工创造力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72个企业员工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上级发展性反馈正向调节挑战性压力源和员工创造力间的关系并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挑战性压力源和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同时,上级发展性反馈对挑战性压力源和员工创造力关系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员工创新绩效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以创造力交互作用观为理论框架,从认知视角考察员工和谐型激情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相应的情境机制。对492份问卷分析发现:和谐型激情对员工创新绩效有正向预测作用;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和谐型激情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创新氛围感知既调节了和谐型激情与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又调节了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和谐型激情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员工情感与认知对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向性的创意产业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是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创意与文化、创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创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变量,具有明显的二向性特征,这一典型特征奠定了分析创意价值属性及创意产业价值结构的基础。创意的其它特征决定了创意产业的规模报酬递增性、外部性及价值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Following Florida’s seminal work on the ‘creative class’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concerning whether creativity, as an input, is important for regional growth.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requires developing a production framework that can distinguish creativity from other inputs. With data from Europe,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and the creative class into a theoretical production function. Findings reveal that not only is there a positive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workers and ICT, but the combination of creative workers and ICT leads to higher levels of GVA growth. Moreover, creative workers were found to have a larger impact on growth in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human capital measures (i.e. graduates). Thus, findings from this research suggest that the creative clas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socio-economic preferences of individuals, but it must include wider social resources, such as ICT.  相似文献   

19.
应用资源保存理论、调节焦点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基于323份调查问卷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究了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检验了调节焦点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多重链式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有积极影响,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有消极影响;挑战性压力正向影响促进型调节焦点,负向影响防御型调节焦点,阻碍性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之相反;促进型调节焦点和防御型调节焦点均能够在两种工作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两种工作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调节焦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中介链在工作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