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在强国强军中的战略地位,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新时代国家战略体系;明确了"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目标。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思想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思想,贯  相似文献   

2.
军民融合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存在宏观环境约束、社会资本缺失、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和困境,现有研究主要从政府主导作用和融合治理结构等视角提出突破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瓶颈的路径机制,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中国历史上通过劳武结合的军事制度实现军事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协调对于我国现阶段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启示作用,这种深度融合方式主要通过主导机制、规范机制、协调机制、互惠机制、保障机制等发挥作用。如何实现军民一体化,发挥各军民融合参与主体的能动性是实现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是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的普遍做法。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尚未就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依据学界对国际化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解,界定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路径区分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揭示军用民用产品跨国贸易、军民品跨国研制生产、军事民用领域跨国投资、军民领域跨国经济合作、军民标准运用跨国对接、军工民用企业跨国联盟等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内涵机理。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军民两种资源优势、发挥国内外军民两个市场作用,从而加快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国防工业发展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是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的普遍做法。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尚未就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依据学界对国际化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解,界定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路径区分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揭示军用民用产品跨国贸易、军民品跨国研制生产、军事民用领域跨国投资、军民领域跨国经济合作、军民标准运用跨国对接、军工民用企业跨国联盟等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内涵机理。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军民两种资源优势、发挥国内外军民两个市场作用,从而加快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国防工业发展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5.
尤琳 《当代经济》2021,(11):37-42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从根子上理顺军民融合各主体在军民融合中的基本利益关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利益驱动要求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激励机制.从系统观角度研究军民融合激励实施,不难发现,军民融合激励属于典型的组织激励范畴.在"模糊共识"的军民融合组织激励目标引导下,现有军民融合治理体系下各类融合主体分属不同层级,纵向治理的"条条"上,上下级主体利益目标不一致,横向治理的"块块"中,各融合主体利益异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跨层级军民融合治理架构.从组织激励角度出发,通盘设计我国跨层级军民融合组织激励的总体框架,横向治理层面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机制设计的重点着眼于解决横向治理的"块块"中各融合主体因利益异质而导致的横向利益分配冲突问题,纵向治理层面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机制设计的重点着眼于解决纵向治理的"条条"上,下级主体与上级主体利益目标不一致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林  曾立  张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54-160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长江经济带、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大战略交汇了区域协同发展构想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分析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及内在机理,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延斌 《江南论坛》2023,(12):71-75
加强与创新基层治理,需要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主体、内容、机制深度融合,尤其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矢”射基层治理之“的”,不断推进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近年来,汕尾市通过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汕尾样板”,实现了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华丽蜕变。以汕尾市为例,研究其主要经验、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等,对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维护国家安全和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界限的日渐模糊,技术创新活动交叉融合已成为科技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指导下,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技术的本质是知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技术融合实质上是技术知识创造、转移与价值应用再现的过程。从知识创造理论出发研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技术融合模式及其选择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和AHP法构建融合创新模式选择模型,旨在为军工、民用企业等技术主体选择技术融合模式、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8,(4)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确定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县域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县域军民融合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县域军民融合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但是,县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战略、政策、信息、技术协同不够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通过实施"四个协同"推进县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以期为县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军民融合发展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强军与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走向深度融合,涉及多方主体的关系调整与利益重塑,需要在法治轨道上通过法律规范与法律运行两个维度整合各类主体力量、配置各类要素资源。目前,军民融合法治实施受制于“军”“民”二元分离体制结构的现实约束,在法律规范层面处于制度供给不完备状态,在法律运行层次面临主体实践不协调困境。二元体制下破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法治实施困境,宜从静态规范层面和动态运行层面综合调整军民融合行为。一方面,通过适时制定和颁布具有统一效力的军民融合发展法,清理、废止和修订不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规范层面建立健全统一完备的军民融合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委员会统一领导、各小组分工负责”的军民融合法治实施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军地联合法律执行机制,形成诉调对接、诉仲结合的军民融合案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暨法律适用机制,在法律运行层面建立协调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法律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企业理论研究的三个理论命题,核心是所有权问题。公司治理是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研究的外部边界是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特定背景下公司治理研究,应当把机理研究作为基础性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在分析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资料,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现阶段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军民融合科研人才支撑、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激励政策、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对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面对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以及"双循环"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消除阻碍要素流动与配置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更为迫切。但是如何深刻地观察和衡量制度壁垒的空间效应在实践中是一个难题,也缺乏相应的有效理论支撑。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带来了研究焦点从"物与结构"向"制度"转变,文章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空间经济研究中,认为由于地方之间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差异所导致的"制度距离",为区域空间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测度方法。文章揭示了区域空间发展中制度距离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分析解释框架,基于制度距离与空间距离建立了二维分析象限,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区域空间效应表征类型。  相似文献   

14.
市场互联性、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永钦 《经济研究》2006,41(6):79-91
本文通过将单一市场的关系型合约推广到互联的关系型合约,刻画了社会分工程度(市场范围)与微观治理机制(基于关系型合约的治理还是基于正式合约的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何种合约来治理受市场范围的影响,市场范围越小,关系型合约越重要,正式合约越不重要;反之则反是。特别地,从这个视角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劳动分工不断深化和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微观治理上是一个从互联的关系型合约不断向正式合约过渡的过程。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渐进式改革使原来自我实施的关系型合约没有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在正式合约缺位时,关系型合约仍然能够维持社会经济的运行;俄罗斯的激进式改革几乎在一夜之间破坏了自我实施的关系型合约的可维持性,而短期内又不可能建立依赖正式合约的治理模式,出现了微观治理失效。本文还解释了中国经济在缺乏正式的法律和产权体系下取得骄人绩效的“悖论”,即由于关系型合约的自我实施性,因而并不需要相应的正式制度安排。本文总体上支持“后华盛顿共识”的渐进改革路径,并为其提供了动态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外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公司治理传导效应纳入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关系及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有效性、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和管理费用控制是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的3个重要传导路径。另外,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更为突出;同时,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整体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赵晨  王戈菲 《技术经济》2023,42(9):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使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议题。新型研发机构是科研机构的创新模式,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重要尝试。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的七所新型研发机构为例,从价值链视角对新型研发机构内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新型研发机构实践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动态协同模式。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给出具体指导建议,为人才链支撑双链融合的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实践三链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历史背景下,构建互联网促进制造企业创新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互联网促进制造企业创新的机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可以通过成本和人力资本的中介促进制造企业创新,即互联网能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交易成本和代理、治理成本,成为制造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拓展性分析中,制造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传统公司治理方式显著负向调节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降低成本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两个方面,解释互联网如何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为解析互联网促进制造企业创新机制的“黑箱”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The "middle income trap" is a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i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ssence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 and ways to avoid it. It reveals that the inner nature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 lies in the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dilemma, which results essentially from a lack of reasonable and clear definitions of governance boundarie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as well a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is lack of boundaries causes coexistent and interrelated government inefficiency, market distortion/failure and social anomie, leading to a stagnant transition from a factor-driven to an efficiency-driven and further innovation-driven economy. Moreover,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proper way to avoid the "trap" can be foun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tate governance mode, that is, to transition from a development-oriented and omnipotent government to a public service-oriented and limited government, from factor-driven to efficiency-driven and further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from a traditional society to a modem civil society through defining reasonable and clear boundarie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as well a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us, reconstruction can establish a state public governance mode featuring the interactive role of government, market and society, and achieve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systems and capacity.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一般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高市场份额但社会知名度较低。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由初步融合进入深度融合加速阶段,“隐形冠军”企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分析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内涵、发展现状与需求发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具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创新、市场创新、价值链创新5个维度组成的创新特征,并结合案例——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高德红外进行剖析,认为提升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应从加快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建立健全金融财政支撑体系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企业应从培育企业研发人才队伍、构筑创新型企业文化及抓住发展机遇等方面培育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