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巩胜利 《经贸世界》2000,(11):24-27
在世纪末,划时代,跨国界的“新经济”戛然而至。这里有一笔帐:自1978至1997年的20年间.美国新兴资本市场的股票市值约增长16倍.而1998一年就增长了100多倍,1999年又继续疯长200多倍.在美国“新经济”长成熟果的两年多时间内.新兴资本市场上涨了300多倍.比美国建国200多年资本市场的之和还要多出若干倍。以网络公司雅虎为例.1999年底其每股市值的年盈利为23美分.而股价增值却高选近400美元.是盈利额的1740倍,照此推算:雅虎至少需要1700多年才能赚回投资对它的投资。“新经济”的财富.就是这样的堆金如山。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互联网营销的活动上,酷6CEO李善友说:“我是听了艾瑞咨询CEO杨伟庆对视频行业的研究报告后,让他对中国未来视频行业的发展信心大增,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视频行业中去!” 而在2008年4月的艾瑞新经济年会上,记者见到了年轻儒雅的杨伟庆。他谦虚地说:“没有这么夸张,我们只是提供数据,至于善友本来就想做视频,只是他的决定和我们的数据吻合而已!”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一股“让小孩子走进厨房”的烹饪风暴从英国约克郡爆发,很快席卷英国和美国。英国首相布莱尔甚至亲自致电此次“风暴”的引发者,希望能就英国传统的饮食方式与这位“专家”进行讨论。但是。你绝对想不到,与布莱尔通话的“专家”年仅16岁,他8岁就开始下厨房做饭,16岁出版了自己的“专著”。目前,这位叫萨姆的“烹饪风暴”引发者不但红遍英美两国,还靠着自己的亲自实践赚下了千万财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美国“新经济”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谓“新经济”,其实质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居于首位,美国新经济也是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先导。分析解剖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变革与经验,揭示知识经济发展的风险与成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很有借鉴作用的。因此,本文在此作初浅探索。 一、“新经济”促进美国经济大变革 美国的旧经济,基本上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基础上,而新经济则是建立在以知识为内涵的商品和服务的灵活生产的基础之上,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近十几年来,美国新经济蓬勃…  相似文献   

5.
杨玉风 《大经贸》2009,(4):90-91
依靠“幸运石”白手起家,幸运之神降临到他身上,通过不断发掘普通物件的另类用途,他12岁创办公司,14岁成为百万富翁,20岁出书教人如何致富。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就是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知名的“商界神童”费拉·格雷。他用几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美国“新经济”深层原因的初步考察,除了从新的视解来认识美国“新经济”,以澄清理论界和实业界的种种模糊认识外,其理论意义还在于说明:经济学长期以来是两种思潮的交锋,政府干预主义经济学曾经一度大行其道,但导致了滞胀;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造就了美国“新经济”,因而构成了美国“新经济”的理论基础。因此,美国“新经济”虽然对现代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挑战,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格局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但其实质仍然是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之争,其趋势无非是更加强调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7.
赵海京  黄河 《中国市场》2005,(3):101-103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在1 988年,他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具有知识的人员是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力量,而在这种新经济中的硬通货是知识.……  相似文献   

8.
董军 《市场研究》2004,(6):32-33
新经济是指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在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种新状态:即经济出现持续的高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且持续9年多。这为以往的经理理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反向相关)所无法解释。因而被称为“新经济”。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许多人开始在不同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形成目前“新经济”的狭义概念。  相似文献   

9.
海娜 《大经贸》2008,(8):16-21
一个20岁的小伙子,因客人一句话,卖了小餐馆,开了电器店。两年后,又因美国人一个傲慢眼神,确立了一生目标。11年后,令当年那个美国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是,那个让他不屑正眼相看的“中国农民工”,竟然屡挫世界音响巨头,一举拿下了鸟巢音响工程。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经济”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美国经济创纪录增长以来,“新经济”突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赞许者认为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正在给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经济前景,但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充分利用了这次机遇。武汉大学商学院院长周茂荣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吴姚东认为,灵活、有效的竞争和创新机制是推动美国经济巨大变迁的最根本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一、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 1921年后,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渡过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从1918年春到1920年底,连续三年的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革命战争,苏维埃政权面临被颠覆的危险。苏俄面对内忧外患,实行了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力,  相似文献   

12.
马莹 《中国工商》2001,(7):182-185
过去10年,美国经历了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但“新经济”会创造一个新的商业周期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国“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产生原因,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运行状况与美国经济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美国“新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凯文·凯利是美国最有名的 《在线》杂志的主编,他在接受访问时,曾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对新经济来说,文化的 影响比技术 更重要。硅 谷的最大发 明不是芯片、 电脑,而是 新文化与新 概念的形成。 新经济的重 点是文化因 素。”的确,要提高我们华人在网络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必须从文化入手。 硅谷所代表的新文化 早期的苹果电脑是在车库装配的,比尔·盖茨看到操作系统的商机而辍学创业,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展现的是美国人西部拓荒式的精神:跑马圈地,先占先赢;而互联网的兴起,像凯文·凯利或是全球互联网的发明者提姆·柏纳…  相似文献   

15.
一位高78公分、体重不定38公斤的残疾人,率领捞井队员救活1000多眼病井,打捞各种水泵1290多台,换回经济损失9908方元,为地下水位每年下降几十公分的地区水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山东省中部的淄博市临淄区,人们都亲切地称齐都镇西石村农民焦广亭是“治井神医”,这“治井医生”可是“三十六行”里找不到的新行当。今年47岁的焦广亭,因为患“婴儿瘫”,从小就不能站立行走,也失去了上学的机会。面对厄运,他没有气馁,十几岁时,他就学会了修锁配钥匙、加工白铁等手艺,20岁后成了村里维修农机具的“土专家”。1975年秋天,西石村大…  相似文献   

16.
余贤君 《广告大观》2005,(10):171-172
华生是20世纪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少年得志,28岁就获得博士学位。他强调个人发展中后天培养的作用,最著名的话就是“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总统、专家、商人或者小偷……”  相似文献   

17.
<正>与“宁波帮”先驱叶澄衷一样,朱葆三来上海滩闯世界时也只有14岁。一只旧竹箱和一床破棉被,就是他当时的仅有之物。朱葆三生于1848年,浙江定海县人,他比叶澄衷小8岁,与后者为地道的老乡(镇海与定海同属宁波)。巧的是,朱葆三也是做五金生意起家的,他最初在“协记”吃食五金店里学徒,因聪颖好学、办事麻利,不久就升任“协记”总帐房及经理之职。“协记”店主去世后,朱葆三用仅有的一点积蓄开设了自己的五金店,店名“慎裕”,取“吃剩有余”“谨慎有裕”之意。  相似文献   

18.
文杰  邓林 《商界名家》2003,(9):35-37
一个被誉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和中国互联网领域“新经济英雄”的CEO,一份从零起步几度“出局”历时5年仍让他痴心不改的B2C事业……  相似文献   

19.
范文 《中国工商》2001,(9):39-42
非常时代 非常故事 非常人物 1938年,尹明善生在重庆涪陵乡下一小地主家。1950年,12岁的他和50多岁的小脚母亲,被“运动”到荒山顶上一间他人弃用的茅草屋。一块薄地,几个锅碗,生存难以为继。 体力不足以种田出粮,只能靠智力养家糊口,尹明善决定“做生意”。他从一个好心人手里借了五角钱,步行到城里批发一些针,再回到乡下沿村叫卖。每天五角钱的针能卖一块多钱,每天赚得的钱,买够米后就存起来作“流动资本”。几个月后,尹明善就拥有了好几块钱,“富裕” 了。 而对于尹明善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卖针,他居然懂得…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自从1991年3月摆脱衰退以来,开始迎来了二战后最长的增长期,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经济”,被广泛认为率先进入了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出人意料的持续繁荣,使人们对新经济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