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婆离开人世的那个黄昏,外公在病房艰陪伴着她走完了她性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外婆临去前对外公说‘放学了’。一直似装平静的外公听完这句话后像个孩子似的大哭起来。葬礼结束后我问起外公这三个字的含义,外公告诉我说这是从前他和外婆还在上小学时外婆常说的一句话: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吧。”这则被很多人直呼“戳中泪点”的微小说是新浪首...  相似文献   

2.
刘真 《人力资源》2002,(8):56-57
我手里握着60美元,义无反顾地辞职闯美国 我的父母都是新疆大学的生物教授,我半岁那年,父母找不到会说普通话的保姆,便把我送回上海外公外婆家.12岁那年,外公死了,我从此与体弱多病的外婆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3.
只要存在家庭就自然有了家庭教育。中国有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不无道理的。有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常常是妈妈们、外公外婆们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错了。"家,古字是"宀"与"豕"的组合,有房舍,养猪娃,是"田园牧歌"。现代人也常常把家喻为"宁静的港湾"。可问问那些再不用愁吃愁穿的孩子们,家是什么?他们的回答,肯定大出人们所料。——"我家是‘托儿所’。""我上幼儿园时,每天都是妈妈接送,现在我上小学了,可妈妈还偏偏去接。每天放学,老师让我们排路队,站在队里我远远就看见妈妈伸着脖子,堵在门口,我低着头,装没看见。可刚出校门,妈妈就一把拉住我,我不能走路  相似文献   

4.
书·情人     
刘拥君 《湖北审计》2011,(12):52-52
外婆曾经多次笑着对我说,儿时抓周时,我抓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亲戚们都说我长大肯定是个会读书的,也许是应验,我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童年是跟着外公外婆在山村长大,在那块贫瘠的大山里,小朋友们难得有一本书看,特别是那种彩页的图画书,拥有书是很骄傲的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总会计师》2007,(1):78-78
陆毅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家5口人挤在一间20多平米的房子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后.陆毅才为父母买了二室一厅的新房。  相似文献   

6.
我妈退休后总跟我抱怨,在家比上班都累。 她早起遛狗顺便帮全家带早餐,一路上和遇到的每一个熟人打招呼,问今天的菜价如何,到哪里去领垃圾分类的垃圾袋,跟人聊我家狗昨天又掉毛了……  相似文献   

7.
按说,我的婆婆和妈妈,这两个农村老太太,都生在河北长在河北,不过是一个家居太行山下,一个住在坝上高原,相聚并不遥远,又有我们一家三口牵扯着,本应该很熟,但是,两个人却既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说过话,以至于这成了婆婆一生的遗憾。只是,我妈的话我婆婆至死记得,并且感恩不尽,而婆婆的话也温暖过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8.
妈妈的宽容     
记得那是弟弟小宝上初二时的一个星期天,小宝的班主任来家访,说小宝的代数考了69分。妈妈和我都吃了一惊,小宝的成绩单上明明写着89分,怎么能成69分呢?望着小宝低垂的头和瞬间变红的脸,我们一下于明白了。老师走后,妈妈拿出成绩单一看,“6”上加了半弧就成了“矿。弟弟眼中噙着泪,“妈,就这一次,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妈妈的脸上满是怒气,但她并没有狠狠地斥责弟弟,只说了一句:“考多少没关系,别骗妈,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弟弟使劲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弟弟变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一下子成了班里的尖子生…  相似文献   

9.
年饭     
二00二年的除夕年饭,是我终生难忘的一顿年饭。因为,在这顿原本象征着团圆的年饭里,少了生我养我的母亲,她已于年前33天与世长辞了。那一天我从邕城赶回,带回许多桂北乡下很难尝到的海产品。我爱人和弟媳细心烹饪,弄了桌色、香、味都还不错的年饭。饭前,爸爸嘱咐我说:先供供你妈吧。我将各种平日妈妈最爱吃的东西供在妈妈遗像前。看着妈妈那慈祥、微笑的面容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的心痛了,忍不住流下泪来……这顿年饭尽管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五粮液,但我却始终吃不出个味道来。妈妈于1995年5月患脑中风,一直卧床不起。7年来,我也曾几次回家…  相似文献   

10.
我至今只知道外婆姓李,人们习惯称她为李氏。我还知道外婆心地善良、一生勤劳,她省吃俭用,曾悄悄地积攒了十块大洋,并且这十块大洋的每次花销都凝结着外婆对我们全家无限的爱。  相似文献   

11.
圣诞清展,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白雪皑皑的农场,9岁的凯琳迫不及待地向笔者展示她刚收到的圣诞礼物:外婆送的新帽子——中国造;外公送的围巾一一中国造;奶奶送的梳子和发卡——中国造;爸爸送的新棉拖鞋——中国造妈妈送的牛仔裤——中国造。“难道还有什么不是中国造的吗?”凯琳把这个问题提给了来自中国的笔者。  相似文献   

12.
《东南置业》2007,(8):72-72
孙先生问:我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年初因意外双双去世,爷爷、外公、外婆此前已不在人世,现在剩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留下了两套房子.我因为心情不好一直没去办过户手续。最近想去办理,请问要如何办理,奶奶说她不要房子,只要我供养她终老就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南勇 《财会月刊》2013,(6):I0016-I0016
我外婆去世得早,外公一直是个孤老头。他是个农民,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我母亲提供的每月八元人民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去世时,我们从他的褥子底下,发现了一个小包。包括毛票和分币在内,里面一共有三百多元钱。在当时,这是我一年的总收入。  相似文献   

14.
《楼市》2005,(13)
我是2003年毕业的,本来在上海读书。我老爸希望我回杭州,彼此都有个照应。而且我是个懒姑娘,喜欢杭州的安逸,想也没想就回来了。在2002年的时候,家里帮外婆和姨妈看了一套黄龙公寓的房子(丰潭路边上),当时是只要33万元一套就够了,但我外婆因为怕损失,将定期储蓄和国债的利息(也有其他原因)放弃了。等我毕业以后,杭州房价已经涨得令人很难接受了,特别是新政出台以后,二手房的价格也开始直线上升,地段好的新楼盘,单套面积都很大,实在是买不起。毕竟我们家是工薪阶层,工资也都是这两年才涨起来的。当时,我是很希望能买一套房子的,因为我并不觉…  相似文献   

15.
千里寻亲     
2001年8月的一天,柏玉翠带着12岁的女儿柏洁从湖南乡下来到广州。她先在郊区花150块钱租了一间小小的民房,把自己和女儿安顿了下来。然后,她去商店买回一大摞白纸、一枝毛笔和几瓶红墨水。回到小屋,她叫来女儿:“小洁,来,帮妈把纸裁成信纸大小,妈来写。”柏洁咬着嘴唇慢慢蹭了过来:“妈,我不裁。”话没说完,眼睛就红了,声音也带着哭腔。柏玉翠叹了一口气,拉着女儿坐在身边:“小洁,妈在家时不是和你说好了吗,妈是带你来广州找你的亲生父母的,找到了他们,你就可以跟他们过上好日子。你还有什么不乐意的?”“妈,我不想过什么好日子,我就想跟你…  相似文献   

16.
拥你入睡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相似文献   

17.
悲读旧账簿     
外婆去世已四十年.她老人家音容笑貌,如烟旧事都随荏苒光阴渐次淡去.偶然找回来外婆去世前手写的一本流水账簿,却使时光倒流,让我回到少女时期,那些和外婆共同挨饿的艰难日子.这本账簿记载的日期,正是她生前最后的凄凉岁月,它堪称外婆的绝笔.  相似文献   

18.
快递新风尚     
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帮我签收了三个包裹后,妈妈终于不胜其烦地给我打了电话:“以后你买了东西能不往家里寄吗?我为了等你的包裹,哪里都不能去。而且最近跟快递有关的犯罪那么多,你难道不害怕吗?”  相似文献   

19.
独自在家     
我已经把电话铃调成圣诞音乐的声音,但在熟睡中它还是这么执着地招人烦。闭着眼摸到话筒,我“喂——”了一声,有点声嘶力竭。“你又在睡觉!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呢?”果然是妈。我早该想到,别人不会有这么好的耐心。“你这样混日子,不成了家庭妇女了,书白读了……”妈自管唠  相似文献   

20.
算卦     
像所有故事的开头一样,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是个小屁孩,大约在进女厕所也不会被当成流氓的年纪。有一天农场里来了个算卦的瞎子。外婆请他给我卜了一卦,她记得我是上午8点出生的,算卦的说我二十九岁后会大富大贵,她一高兴,多给了人家五毛钱,外加三个煮熟的鸡蛋。两个小时后,我妈告诉她,我其实是下午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