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金融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大,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土地金融政策在参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从土地金融政策的概念入手,阐述土地金融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在机制和必要性,针对我国土地金融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和国外土地金融及其政策的研究,建立我国土地金融政策体系:构建国家土地宏观调控基金或其他土地金融调控手段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政策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新疆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缩小与东部省市的发展差距,既是我区经济建设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金融政策并不能适应新疆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政策与新疆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协调性。所以,新疆的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根据新疆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实际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区域金融政策保证体系,以保证新疆经济发展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节水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为增强节水内生动力,需要完善节水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将我国节水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与国外节水和我国节能领域政策进行对比,分析了我国节水支持政策的差距,发现存在支持力度偏弱、政策工具运用不充分、税收优惠范围窄、融资渠道不畅、对社会资本吸引和支持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节水财税金融政策的需求,包括形成持续投资机制,提高节水产品补贴范围和力度,制定节水改造、节水型载体建设等奖励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节水改造、合同节水等给予税收优惠,在优惠贷款、绿色债券、节水保险等方面给予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及其内部管理制度、国家对农村合作金融的政策支持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重构作了探讨。文章认为这种制度的重构应基于合作金融的本质特征、农村合作金融的行业运行特点和农村合作金融所存在的市场失灵等方面而展开。  相似文献   

5.
我国节水管理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较为薄弱。节能与节水同样具有显著公益性和外部性,其财税金融政策经验可供节水领域借鉴。从政策手段、支持目标和实施效果等政策要素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节水与节能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存在的差距。在政策手段上,支持节水的财政、税收、贷款、基金、债券等政策工具尚未得到系统应用,上市融资、保险、证券等金融手段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政策目标上,对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维护、节水技术与产品研发及推广、节水示范等支持较弱。在政策效果上,节水行业发展规模和效率水平都明显落后于节能行业。基于政策要素对比,将所需完善的政策手段和支持目标进行组合,得到需要创新实施的10项节水财税金融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现代渔业金融支持政策的总体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制度变迁分析的供求框架,本文在探讨金融支持我国现代渔业发展有关政策总体趋向的基础上认为,目前我国发展现代渔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较短缺,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较弱、结构单一、支持机制不系统,但政策需求和政策供给的意愿都日益强烈,今后一段时期有可能形成适度宽松的金融支持格局.基于此,应着力提升现代渔业发展质量、改进渔业统计和分析工作、完善金融政策的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股票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股票市场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探讨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作用还不突出的现状,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产品创新是指创造或引进新的金融产品.大规模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资产证券化、金融互换、金融期货和期权.随着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整个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结构格局及其运行机制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传统货币政策操作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转型是经济转型的核心。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促进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是经济和金融转型的核心任务,并提出转变宏观金融管理模式、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金融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为居民收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投资环境。本文利用1985~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借助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金融政策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资产的增加对居民可支配收入不仅存在长期效应,而且有短期影响;银行利率的变动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因此,金融政策对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适时出台的金融政策,能能有效地调节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动。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金融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为居民收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投资环境。本文利用1985~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借助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金融政策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资产的增加对居民可支配收入不仅存在长期效应,而且有短期影响;银行利率的变动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因此,金融政策对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适时出台的金融政策,能能有效地调节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动。  相似文献   

12.
工信部日前公布了《农机工业发展政策》,从技术政策、产品开发、组织机构、金融财税政策等方面对农机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其中,金融财税政策包括: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3.
李永平 《农村经济》2007,(11):67-70
本文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中央政府主导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变迁和调整非正规金融政策的原因,认为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建立适合农村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未来的演变方向,而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将逐步放宽,部分非正规金融形式将向政策、法律所允许的金融组织转变.  相似文献   

14.
全民创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加大对全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责。各金融机构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工程实施。本文就如何创新金融工作方式,完善金融政策,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之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我们要研究货币政策的作用,就应该对货币政策效果与货币需求构成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为货币政策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一、正规性农村金融机构严重不足   1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农村金融政策的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同其他国家一样采取了以农养工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把农业部门的相当一部分剩余转移到非农业部门 ,为弥补我国农业自身积累的不足 ,政府在抽取农业剩余的同时 ,为了保护农业的一定增长速度 ,对农业又采取了一些补贴措施 ,即对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收购方面给予低息贷款 ,甚至无息贷款 ,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低息贷款对农业生产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金融政策在 1 984年以前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当时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金融产品创新是指创造或引进新的金融产品。大规模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资产证券化、金融互换、金融期货和期权。随着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整个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结构格局及其运行机制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传统货币政策操作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7月以来,中央提出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双转向",明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也相应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到"灵活审慎",同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4次周期波动,国家实施了5次宏观调控。与前4次宏观调控相比,第5次宏观调控所运用的政策手段更为丰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土地政策首次成为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第三个宏观调控的手段,表明土地政策已经上升到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一高度,国有土地的管理职能由一般的土地供应管理上升到宏观调控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1月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明确要求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性金融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服务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与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本文围绕农业科技融资问题,探讨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的做法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为缓解农业科技融资难题和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