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8年中国楼市出现大"拐点"的机会不大,出现小"拐点"的机会大些。当然不排除少数城市会出现大拐点,这在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出现了。赞顾云昌:不是"大拐"是"小拐"我认为"拐点"的说法比较含糊,概念不清。"拐点"是单指房价?还是整个楼市发展速度?还是整个制度?而在房价"拐点"上,2007年一手商品住房价格上涨10%,2008年的房价可能会下降10%,这将是一个"拐点";而2007年房价上涨10%,2008年的房价可能会上涨8%,这也叫"拐点"。如果把前者称"拐点",那应该是大"拐点",后者的"拐点"就是小"拐点"。我认为,2008年中国楼市出现人"拐点"的机会不大,出现小"拐点"的机会大些.当然不排除少数城市会出现大拐点,这在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万科真的降价了,虽然各地降价幅度不同,珠三角平均90折,上海促销项目95折,北京的尾盘也出现了91折。从"拐点论"开始,王石开始频繁地通过央视、博客以及其他媒体对房价接二连三地抛出悲观论点:"现在中产阶层已经买不起房了"、"建议大家三四年之后再买房"、"现在房价拐点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此前,王石对房价已经缄口三年。在本文成稿前,王石又在《万科周刊》发文,称"房地产市场仍处于长期向上趋势中"。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拐点"来了,房价要跌了。2007年,"拐点"被人用滥了,也被人滥用了。"拐点"之争依旧火热任志强迟到了。"中国房地产业权威高层会议——北京论坛"会场上的"长枪短炮"都不约而同地对准了他。他脱下厚厚的棉外套,径直走到发言台上。  相似文献   

4.
虽然从全国来看,房地产市场价格拐点是否已经出现还有争论,从深圳来看,房价拐点应当说已经出现。深圳房价从2000年的谷底缓慢回升,到2005年下半年突然发力,到2007年3季度上升到峰值。2007年上半年,深圳房价同比涨幅有5个月维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颇不宁静,部分城市房价下跌、“地王”流拍、中介倒闭……政策面、市场面、心理面都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表现。这是否意味着,2008年能迎来众所期盼的“楼市拐点”?  相似文献   

6.
回归理性     
正一直高热不退的中国楼市近期有点"冷"。从部分城市房地产降价跑量,到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再到销售额下降、土地交易减少、小中介门店关闭潮、中小房企破产潮……种种迹象让有关楼市"崩盘"、"泡沫将破"、"拐点已至"的传言再次卷土重来。然而,楼市真的会崩盘吗?房价拐点真的到来了吗?在楼市各种传言满天飞、观望气氛到处弥漫的时候,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分析楼市降温的原因、追寻楼市走势的真相、探求房地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楼市》2008,(Z2)
只要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天,市场各方、各体间的博弈就不会停止。2007年,杭州楼市既感受了房价飙升的"火热",又品尝了成交萎缩的"冷清";岁末年初",有价无市"景象愈演愈烈。在深、穗降价潮和楼市"拐点"争论升温的影响下,杭州房价也改变素来"坚挺"的架势,各种楼盘打折信息纷至沓来;其背后,都是政府、开发商、投机客及实际购房人的互相博弈。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底,中国房价有了"退烧"的迹象,"拐点论"和"降价说"时时见诸媒体。房地产行业的"带头大哥"——万科把降价风潮从珠三角吹到长三角和京城。半年来,打折、特惠、赠送等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中国楼市风起云涌、跌宕起伏。从千方百计"去库存"到千方百计"去限购";从"三四线城市房价重挫"到"全国性降价潮来临";从"拐点崩盘论甚嚣尘上"到"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理性回归"……政策朦朦胧胧、楼市步步惊心、开发商步步为营,在坎坎坷坷中奋力前行。直到年底,国务院"稳定住房消费"的举措推出,才让楼市曙光初现。紧随其后,降息这一重磅政策的横空出炉,更犹如一剂强心针令弥漫在楼市上空的乌云顷刻之间一扫而光。降息后的首个交易日,股市和债市"涨"声一片、尤其是地产股的表现更是以遥遥领先之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市场上关于"中国楼市拐点已显现"的报道愈炒愈烈。仿佛终于在2011年临末的冬天,中国坚挺的房价曲线响应了"春风"的召唤,陡然滑坡,拐点降临。"单纯讲楼市拐点显现是个很笼统的概念。"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中国新时代》讲道,"单就房价而言,拐点有大小之分,  相似文献   

11.
2008杭州遭遇50年一遇暴雪,同样被冰冻的还有楼市,一时间房价"拐点说"甚嚣尘上。年前的低迷与萧条一直延续到年后,春节全杭州惊现"零成交",节后复市没几天,又传出万科降价风已悄悄"刮"向杭州。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风向标",万科从年前就开始明优惠暗打折,降价风潮蔓延广州、深圳、成都、上海、北京,从眼下来看他降价的脚步仍在继续,相关人士称万科要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促销"。王石的"拐点论"和"降价"是为了加快回收资金,还是要占领市场先机,或是在2008政策年先表个态?在他的冲锋下,有多少人被拐点论"拐了"?2008,的确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以来,房价成为了牵动国人神经和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每每论及房价必定离不开"涨"字,而见诸媒体的报道也几乎处于一边倒的"涨"声中。当高涨的房价挺进到2007年10月的国庆黄金周时,民众和媒体在延续了两年多的喊"涨"论调中似乎戛然而止,进而以"拐点"论调占据着舆论的主流,并纷纷以不同的角度和论点来支持"拐点"出现的可能。不过,无论是政策面,还是普通民众,抑或是市场的普遍反应来看,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确存在着较为茫然和矛盾的情绪。不管是挺"涨"派,还是挺"拐"派,其所折射出的是对今后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歧加大,以及房地产业发展趋势不明朗因素增多等特点。在市场观望气氛浓重、成交量萎缩的迷雾笼罩下,2007年12月4日,本刊特别策划了"房导圆桌论坛",特邀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代理机构的代表,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楼市发展趋势进行解析和研判。  相似文献   

13.
谢丹 《楼市》2007,(23)
2007的岁末是个多事之冬,楼市变冷了,作为最先感知楼市冷暖的"风向标"——全国楼市的成交量萎缩;反映在股市上,是地产股领跌。同时,宏观调控还在加码,货币、财税、行政政策轮番上阵,最让楼市"叫冷"的当数银监会"窗口指导",银行惜贷之意浓重。风雨骤紧,宏观调控还只是一副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经过了大半年快速膨胀后的杭州楼市,在多重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会不会倒下呢?感受楼市寒冷的也许只是开发商,更多购房者看到的是房价回归的希望。那么,房价拐点真的会在调控高压下来临吗?2008的到来,杭州地产还将有什么变化?楼市拐点又在何方?本期我们特邀杭州房产业内专家为您带来精彩言论,希望能帮助您了解2008年杭州楼市新进程。  相似文献   

14.
区域城市化进程是区域房价运行的最基本动因。在长期均衡中考察区域房价运行,通过三个不同梯度的区域界定和划分,构建"区域城市化进程决定区域房价运行""三个梯度区域互动"的理论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区域房价运行的轨迹呈特殊的倒U形——"双S对接形",其上存在两个"拐点"、一个"驻点"和一个"长期均衡点";三大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在整体上呈现错落有致的结构性,即"异步对应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房价运行的"异步对应性",例如:大城市区域房价的"减速上涨期"对应中小城市区域房价的"加速上涨期";中小城市区域房价的"减速上涨期"对应小城镇区域房价的"加速上涨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政府部门推出南辕北辙的数字统计的现象直至现在仍旧非常普遍"房价还得涨吧?"、"这回楼市得多转空了吧?"、"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跌了吗?"、"楼市拐点到了吗?",从9月底到12月底,短短3个月时间,中国全民话题——"房价"——在不断调整方向。管中  相似文献   

16.
《楼市》2008,(5)
历次宏观调控,杭州楼市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跌性,面对本轮调控,杭州房价调控组合拳丝毫未有松绑之意,而多年一直一团和气、抬着房价往前冲的开发商阵营里,开始出现分裂和内斗。以王石为代表的"拐点论"派和潘石屹为代表的"无拐论"派从观点的公开PK,到楼盘策略  相似文献   

17.
董轶群 《楼市》2013,(Z1):52-55
2012年,末日没有来,房地产市场又在调控中走过了轰轰烈烈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关注房价、土地、成交量,鄂尔多斯楼市"崩盘"了、年底"地王"频现了、总理提出"合理房价"了……这一年,作为受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房地产行业也娱乐了一把,王石婚变了、吴亚军离婚了、任志强被"约赌裸奔"了、诺贝尔得主莫言说他买不起房了……2012年,一桩桩让大家至今记忆深刻的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在各种媒介被广而告之,真真假假难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和事,丰富和娱乐了我们的2012年,在中国的房地产界。  相似文献   

18.
正与六月火热的世界杯不同,房地产寒意一阵阵袭来。诸多楼盘降价促销、土地市场骤然降温、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商业银行信贷紧缩、中小、房企融资堪忧……种种迹象表明,楼市经过近半年的调整,形式已经异常紧绷。当中国房地产进入下行通道,种种关于房地产的疑问纷至沓来:目前楼市拐点真的来了吗?中国楼市会崩盘吗?现在是否抄底的好时机?李嘉诚说:房价上涨的时候不会死人,但房价下跌的时候却  相似文献   

19.
房价成因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拿出了一篇<我国房价何以居高不下>的报告,再次将"土地成本与房价关系"的话题推向焦点.……  相似文献   

20.
股价与房价、房价与成交量之间的不同步,印证的不仅仅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与买楼的投资者之间对待当前房地产业的理解、认识上的分歧,在消费者、行业、开发商、专家学者和媒体等之间,这种分歧同样日益严重,昔日天天"喊涨"的声音逐渐被"拐点"的声浪所淹没。市场处于矛盾、迷茫和焦虑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