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旅游业正值蓬勃发展时期,除了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环境资源方面的外部性问题亦日益凸显,而且当前旅游环境保护手段比较低效,更为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在旅游发展中的应用及研究尚不足,因此,有必要总结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应用及研究现状,找出更为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手段,保障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经总结分析,无论是环境经济政策整体研究还是单个政策手段研究,均存在不足;对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的效果预测研究几乎没有,因此今后要更多的关注环境经济政策手段选择及实施效果评价,用其来约束旅游景区或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使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达成共生关系,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居民福利改善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韩宁 《经济研究导刊》2014,(2):199-200,214
发展低碳经济是海南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海南省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使其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因素。海南省同样需要构建一系列适应其发展的机制体系,以更好地推进海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10)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端,是拥有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四面环海,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深远的海洋文化,适于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中。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海南省地处特区经济圈,具有优厚的基础条件,为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经济及政策支持。通过对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分析,打造适合海南省的特色海洋文化旅游线路,针对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现有问题,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县域旅游经济的概念及作用入手,筛选、明晰了县域旅游经济模式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实例探讨了县域旅游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并且分析了县域旅游经济模式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业态,包括投资与消费在内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决定了旅游经济同样能够实现价值创造,而对于旅游资源的高度依赖则赋予了旅游经济更高的环境适应性,在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将有助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充裕的旅游资源、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带动就业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从实践中不难发现,我国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并容易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本身无疑将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文章着重通过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主要描述经济、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相互作用关系.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设计了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计量模型,构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北戴河旅游区为例,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北戴河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掌握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动态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环境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织成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功能,然后分析了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组成,最后对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是社会主叉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市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的经济管理体制在由以计划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主的过程中,原来所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即使用者付费政策、环境税、超标罚款政策、环保奖励政策,并对居民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经济政策被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国已开始重视使用环境经济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环境经济政策的绩效不佳。有鉴于此,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日益提高。以江西省为例,运用有关旅游乘数和旅游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定量、系统地分析了旅游业在江西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研究了旅游业对江西省的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Many studies draw attention to the rising number of tourists seeking destinations in environmental hotspots. However, it is also recognized that tourism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deteriorate the environment. Our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cusing on its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driven economies. We use a theoretical model to study the dynamic implications of this interaction. In this respect, we point out the role played by environmental maintenance activities and ecotourism. Ecotourism allows the economy to improve welfare in the long‐term, but we identify a social cost regarding current generations’ welfare. Finally, the existence of imbalance effects between tourism infrastructure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transitional dynamics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揭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通过对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和手段的总结,分析并指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不足之处。我国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法律体系、经济政策、价格机制等方面完善制度建设,这是我国成功实施循环经济的关键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入境旅游不仅给一个国家带来外汇收入,更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首先对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然后采集湖南省1999-2011年近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选取入境旅游收入与GDP两个基础指标,结合所建构模型,对湖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就推进湖南省入境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核算海南绿色GDP应考虑的要素及其计算方法,初步探讨了核算绿色GDP的框架.以海南省为例,计算出2003年海南绿色GDP为537.22亿元,占当年海南GDP的76.9%.其资源损耗和生态环境降级损失占GDP的23.1%,是当年海南GDP增长率的两倍多.这说明2003年的经济增长还不抵自然环境的损失.经修正后,2003年海南GDP增长率实为-14.0%.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将绿色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A shift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y discourse toward a new shared narrative on the need for a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society and green economy is outlined and assessed in terms of its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policy. It is seen as recognition of the limits of incrementalism and the need for pervasive transformative innovation. Key passage points are identified in the early 2000s through which new ideas about transition moved from academic discussion into policy practice. Transitions thinking expresses a new synthesis of evolutionary and associational approaches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tudies. It introduces concepts of sociotechnical networks and configurations which fulfil core societal functions of consumption and end use. The agenda for innovation shifts from the traditional macroeconomic or microorganisational level, to a new focus on a range of situated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s at the mesoregime level. The real world of contemporary innovation policy is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 new policy measures for the transformative innovation implied by this different perspective. A contradictory picture is found of new challenge led, demand oriented, systemic initiatives muddled with a legacy of technology driven, supply side, singular approaches. Evidence is given of how new computer based visualisation analysis of the global energy system reveals that its overall complexity may be addressed through a small number of fundamental end-use or consumption categories.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offer the opportunity for a fundamental reframing of innovation policy for the experiments and arenas needed for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s which are not predetermined by technology-driven choices.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长株潭城市群最近10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该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除汞为U形曲线外,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镉等其他7项指标均呈倒U形,且绝大部分指标已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已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序阶段。环境政策的有力实施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最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机制对环境建设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国家对环境的宏观调控,除了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外,还要运用经济政策和具体经济手段。持续发展是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它能使人与自然处于协调状态,生态处于持续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