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四荒”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艾云航土地历来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焦点之一。拍卖“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使用权,是继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后土地制度建设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和重大突破。由于它可以明晰土地产权,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从...  相似文献   

2.
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解决农业问题的现实选择杨文波(一)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关系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中枢河北省卢龙县自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到1993年,12年的时间里,土地承包先后经过两次较大的调整,形成了两种承包形式。一种是...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乡统筹的核心还是在土地问题上、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农民的生存保障,更重要的,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一种财产:农民与土地是唇齿相依,只有土地定权,农民才能够定心;只有地政稳定,社会才能够安定。农村的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如果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硬与农民放弃土地权利挂钩,可能会对农民的长远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抛荒的“新土地革命”的社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和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中国现有的状况下,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生活保障只能依存于土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致使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抛荒现象。同时,经济的长足发展,已使得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难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济、产业经济经营的要求相适应。土地资源需要更优化的配置。一种意在解决土地抛荒的新型“土地运动”———土地流转———在这种背景下顺应而生,从而引发了…  相似文献   

5.
程延 《致富之友》2003,(12):4-5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占用,失去土地的农民口益增多,祖祖辈辈在土地上生息的农民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没有了土地,农村怎么办?农民怎么办?农民的明天由谁来买单?土地问题是关系致富农民、稳定农村的大问题,是关系国讣民生的大事,处理不好就会“地动山摇”,因  相似文献   

6.
关于土地及集体经济主体问题的思考蒋国彩一、土地及集体经济主体问题是农村改革自始至终未解决的问题农村改革从土地的两权分离及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权下放开始,至农民家庭经营单位产生,解决了调动农业生产者积极性这个首要问题。但没有改变的是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集体经...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劳动力分散、土地分散的状况与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从转变农村生产经营机制入手,着眼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配置,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发动群众,参观学习,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勇 《农业经济》2006,(10):46-4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在明确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使用权按人口平均分配到农户手中,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机制,这是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家庭承包制使农民在生产经营上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它利益直接,责任明确,方法简便,较好地发挥了土地的潜力。经过1990年代末的土地第二轮承包,农户对土地拥有了长期稳定的承包权,这有利于克服土地经营短期化行为。然而,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9.
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宋汤 《农家之友》2009,(18):40-41
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在激发农民生产热情,调动农民依靠土地劳动致富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因土地权属、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妥善化解这些矛盾纠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不容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财务会计》2002,(3):12-14
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特别是土地政策,加强对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领导,是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就广大农民关心的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有关政策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马忠臣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土地使用权流转必然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看待土地问题和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答:农民承包的土地既是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社会保障。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它…  相似文献   

11.
土地作为我国农民最重要的社会保障,是法律赋予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农民土地问题无小事。农村土地承包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动摇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动摇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就动摇了农村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和纠纷,是落实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重要工作。必须站在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和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以高度的政治和工作责任感,切实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同时,由于土地涉及农民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早年就说,农村改革要有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家庭联产承包,第二次是土地规模经营。不错,没有规模经营,农民收入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所以,农村今天改革的重点应转向规模经营,有三件事刻不容缓:一是农业人口非农化。农民不减少,规模经营无从下手;二是城镇化。不加快城镇化,农业劳力转不出,非农化则纸上谈兵;三是明晰耕地产权。耕地流转,前提是农民要有产权。若产权不归农民,转让不合法,规模经营则只能纸上谈兵。这三条,是当下“三农”问题的牛鼻子,若紧抓不放,农村改革必有大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在《以市场化为目标改造农村社会经济制度》一文中,谈到农村发展的出路时,他认为:农村发展的根本障碍,是我们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并大体延续至今的对农民实行无理的和粗暴的控制,农民应该享有的公正权利得不到保障和尊重。因此,农村发展的出路,只能是确立农民权利,统一城乡市场。首要权利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改革只是一种“半截子”产权改革,农民(相对)完整的土地财产权至今不能确立。在广大农村地域,土地权利的含金量越高,土地的所谓集体所有权就在实际上转化为干…  相似文献   

14.
50年来,围绕农村生产力的大解决,新余农业经历了“三次变革”、“三大改造”和“三项革命”:人和土地结合形式的“三次变革”。一是亘古未有的土地改革运动。新余农村在广泛开展清匪反霸、减租减息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进行阶级教育和土地改革,农民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要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以长期的保障,15年不变,30年不变,也就是说永远不变。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最重要的是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属于集体,但生产和经营权属于农民,这是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中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保护农民对土地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占用农民土地必须给予应有的补偿,土地出让金主要应该给予农民。必须依法严惩那些违背法律,强占、乱占农民土地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主体是农民,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关于土地制度的讨论中,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想象,以为只要换了一种土地制度,农民就可以从中获益,就可以人人成为地主,农民就可以富裕起来。当前农村之所以还是穷,农民之所以还是苦,就是因为制度不行,尤其是土地制度有问题。这种观点认为,分田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分田到户后,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无法富裕起来,小岗村人称之为“一夜迈过温饱槛,三十年未过富裕门”。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本的生活依靠,也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可见,土地问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的基本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必须处理好土地问题,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土地撂荒现象在各地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种田比较效益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田水利条件差、农民负担偏重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这些原因迫使农民放弃土地,涌向城市务工、经商。因此,土地抛荒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各级各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最近,笔者在河南省内乡县农村调查发现,该县在解决土地撂荒问题过程中,因措施得当,效果好,其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参考。一、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种田。该县县委、政府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重…  相似文献   

20.
王泽国 《农业经济》1995,(12):27-28
海城市土地流转制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王泽国近年来,海城在农村深化改革,实施土地流转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进展很不理想。主要问题是:“均田制”向“两田制”发展,实行土地流转出现了障碍。表现在农民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土地没有了,断了生活来源。这部分农民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