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杂交水稻贡献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5月1日,哥斯达黎加实验站工作人员在该国北部水稻研究基地收割杂交水稻。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在哥斯达黎加北部水稻研究基地已试种成功。预计产量每公顷将达8000公斤。4月29日,哥斯达黎加国家农牧研究所宣布,我国赠送的杂交水稻品种NP833在哥首度  相似文献   

2.
信息窗     
由“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培育的1.8亩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138.14公斤。这一产量超过国际水稻研究所估算的最高理论产量78.14公斤。 据介绍,这片高产稻田位于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境内,从1998年至今,试验田已连续几年获得丰收,亩产稳定在1100公斤左右。袁隆平说,虽然这片稻田面积不大,但这种超级杂交稻表现出来的稳定而诱人的  相似文献   

3.
种子 总体上来看,今年种子供应充足,质 量较好,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春季主要是 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和棉花种子,2004年 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为418万亩,生 产种子9.7亿公斤,库存2.8亿公斤, 2005年供种总量将达到12_5亿公斤,预 计2005年需种量9.2亿公斤,余种3.3 亿公斤左右,供大于求。2004年全国杂交 水稻制种面积为144万亩,种子产量近 2.6亿公斤,库存种子0.7亿公斤,2005 年供种总量将达到3.3亿公斤,预计 2005年需种量2.9亿公斤,供略大于需, 基本供求平衡。2004年全国棉花制种面  相似文献   

4.
正袁隆平团队联合28家国内外科研团队,组成了海水杂交水稻科研战略合作联盟,将利用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争取3年内培育出耐盐碱度达0.8%~1%、亩产产量达300公斤的海水杂交稻品种。"海水杂交稻的研发刚刚起步。我们计划通过3年时间,获得可抗海水浓度0.8%~1%、亩产产量达300公斤的海水杂交稻品种。"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如是说。这项研发将结合最新的基于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第三代杂交稻技术进行。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亩,每年需要杂交水稻种子近200万斤。全市现有杂交水稻制种面积8000亩左右,基本能满足自己种子自给需求。主要推广杂交水粳稻品种有花优14、秋优金丰,亩制种产量基本稳定在175公斤左右。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耕地面积有逐年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 ,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预计在3年内 ,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亚种间超级杂交水稻就能培育成功 ,其产量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高出两到三成 ,中等生长期每公顷的产量可达到12000公斤。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说 ,由于采取了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有机结合的技术路线 ,中国在培育超级稻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例。摘自《河北日报》水稻育种正酝酿第三次突破  相似文献   

7.
日前,我国破解杂交水稻基因功能密码工程在湖南西城实业集团公司西城科技园正式启动。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与该公司及长沙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三方合作开展的这一重大课题,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从而使其在二期目标亩产800公斤的基础上,再实现亩产900公斤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1979年。农业部种子公司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赠送给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至此,中国的杂交水稻正式走出国门。近30年来,袁隆平带着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走遍了五大洲。  相似文献   

9.
灌阳讯据悉,灌阳县中稻超级稻"Y两优302"最高亩产已超过800公斤,为广西中稻最高产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称赞灌阳为"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去年底,广西农业厅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水稻863课题组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育成的优良品种.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其中9项主要品质指标中6项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指标,3项达二级优质米指标;抗性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稻瘟病,抗至高抗白叶枯病.近几年来出现了数十个百亩连片、千亩连片的稻田,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1999年种植100万亩,在生育期间气温低且多阴雨的条件下,大面积仍比"汕优63"亩增100公斤的高产量,并出现了许多亩产800公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2000年南方16个省(区)种植350万亩,一般比"汕优63"亩增产1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24日举行的湖南西城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暨杂交水稻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担任西城集团首席科学家、西城科技园科技总顾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常规育种已经用尽浑身解数,我们将在企业的协助下,破解杂交水稻的基因功能密码,实现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即亩产900公斤。袁隆平院士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此番与企业联手进行杂交水稻基因工程研究,是希望通过技术与资金优势的结合,早  相似文献   

12.
近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昕、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和安徽省种子站及福建省农科院的权威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对超级水稻Ⅱ优6号进行了现场实割验收。经过认定,实割验收面积为1.07亩,湿谷产量为1330.57公斤(已除杂质)。烘干和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后,折算干谷总产量为1219.9公斤,创水稻单产新纪录Ⅱ优6号是我国著名杂交水稻制种育种专家、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刘文炳研究员经过10年选育而成的超级稻该超级稻是以穗大粒多、异交率高的重穗型不育系Ⅱ—32A为母本,与自育的配合力好、恢复系度强的超级稻强优恢复菲恢复6号配组杂交育成的。  相似文献   

13.
金秋时节,位于宁河水稻原种场千亩稻田一片金黄,这里种植的超级杂交粳稻——优质小站杂交粳稻田喜获成功。这标志着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优质超高产小站稻新组合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水稻专家从稻穗籽粒数量等项分析,亩产有望达到800公斤,比常规水稻单产增加150公斤以上,且品质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川香优3号是四川省农科院最近选育出来的具有香味的高产、优质、多抗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产量:该组合参加四川省2000年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03.9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0.16%,2001年继续参加  相似文献   

15.
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有望下月实现。近日,一批国内著名水稻专家齐聚邵阳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嘴村一块102亩的试验田,专家田间现场测产,结果显示,该百亩稻田部分丘块亩产可望突破900公斤。尽管袁隆平院士领衔选育的超级杂交中稻在云南等地创下过小面积亩产1200多公斤的历史纪录,但在水稻主产区湖南,大面积示范种植部分丘块亩产冲刺900公斤,尚属首次。这意味我国超级杂交水稻攻陷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第三级难关已现曙光。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夹江县蟠龙乡罗华村1979年开始繁制杂交水稻种子,1988年制种面积950亩,亩产159公斤。全村每年提供杂交水稻种子15万公斤。省内其它水稻制种基地,近年来波动起伏较大,不够稳定。为解决制种农户在生产中能最大限度地繁制杂交稻种,又能适当解决上交订购粮,解决自身口粮留用问题,特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对制种基地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设X_1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事业一个创举,也是国际上水稻育种方法的新突破。杂交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粳稻也初见增产成效。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达7,600亿斤,其中水稻3,30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3.6%;在全国水稻产量中杂交稻约800亿斤,占稻谷产量24.0%左右。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760斤左右,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亩产1026.70公斤,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实际上,这些成绩绝不是只存在于实验室里的数据,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也不是数字变化这般简单。"第四期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19.
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的供需形势如何?这是种子界和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从“第二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上了解到,杂交玉米种子供大于求,且剩余量较大;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平衡。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子行业指导处统计分析,今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375万亩,预计产量9.7亿公斤,库存2.8亿公斤。2005年可供种量12.5亿公斤,计划种植面积3.6亿亩,需种量9.2亿公斤,余种量3.3亿公斤。通过对重点省、重点企业的调查,杂交玉米种子实际库存量大于上报数据,综合分析,2005年剩余种子量应该在4-4.5亿公斤。由于今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大,产量高,且…  相似文献   

20.
9月19日,农业部验收组组长、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公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创我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