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商法理论与会计学理论对商主体与企业会计主体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澄清了会计与法律界对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指出商主体与企业会计主体均为企业,两者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引致了如教学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我们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高等学校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明确,使权力失衡,高校权力过大,学生与家长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应建立起合理的法律约束机制,理顺各种关系,转变高等教育观念,完善高等教育制度,“以教师为本”,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修玮 《财会月刊》2006,(3):26-27
公司财务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重大性等特点。公司各利益主体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会积极参与财务战略的制定,并且各利益主体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冲突。本文分析了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的利益动机.以及各利益主体是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战略制定的。  相似文献   

4.
一、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企业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利益主体关系中,所有者知道经营者只可能处于尽责和不尽责两种状态,从这方面讲两者之间是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但所有者并不知道经营者采取的行为,所以他们之间的博弈又是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在会计准则的变迁过程中,原有会计准则的均衡状态被打破,与准则相关的利益集团围绕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并达新的均衡。  相似文献   

6.
一、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中暴露出的弊端 (一)重强制灌输,轻交流对话 经济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受教育者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双向交流,并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方法实施的效果.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片面重视强制灌输、忽视双向交流、互动,与经济利益多元化的现实形成了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李有功 《活力》2011,(5):275-275
一、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中暴露出的弊端 (一)重强制灌输,轻交流对话 经济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受教育者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双向交流,并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方法实施的效果。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片面重视强制灌输、忽视双向交流、互动,与经济利益多元化的现实形成了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公司财务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重大性等特点。公司各利益主体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会积极参与财务战略的制定,并且各利益主体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冲突。本文分析了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的利益动机,以及各利益主体是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战略制定的。  相似文献   

9.
协调三者利益冲突的关键,是握有公权的政府应当回归至中间人的位置,在公正的天平上衡量三者利益,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要协调好被拆迁人、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以及被拆迁人利益、房地产开发商利益与公共利益,可从完善政府拆迁政策、把握好房地产开发商的介入时机等方面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各个利益主体的行为与市场秩序形成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如何形成良好市场秩序提出了行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慧 《中外企业家》2015,(11Z):31-3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财政与企业会计的关系不断变化,二者逐渐形成了以利益为中心的复杂体系。究竟财政收入与企业会计具有怎样的关系,怎样利用二者的相互关系才能全面促进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管理者所重点研究的课题。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战略制定上都忽略了财政收入与企业会计的关系,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事实上,财政收入与企业会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财政是会计的基本前提,而会计是财政的重要基础,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本文就从财政收入与企业会计关系入手,全面分析财政收入与企业会计的内在联系,论述研究二者关系的理论意义,并提出利用这一联系提高企业发展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益协调是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利益主体,其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及对区域利益格局的影响各不相同。基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结构,三者形成了相互制约、良性循环的利益关联机制。有效推动区域利益协调,既要发挥政府作用,也要重视企业或者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微观个体的作用和重要性,必须基于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行为特征和关系结构,构建包含多元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的利益协调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占国 《会计之友》2007,(7X):26-27
笔者认为,确定利益主体在财务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财务治理权配置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利益主体角度分析了我国财务治理的现状,提出采取多边治理制度安排是改善我国财务治理现状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会计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不断变化,本文总结了财政收入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对策,以期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行控规研究多侧重于技术层面,而对城市开发中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博弈缺乏深入分析的问题,基于公共政策学视野,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对控规运作中的地方政府、开发商、规划师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博弈展开系统研究,揭示了控规运作中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研究提出亟需建立基于多元主体利益平衡的控规运作制度,以协调利益矛盾,保障合法利益,遏制利益膨胀,促进多元利益平衡,增进公共福利.  相似文献   

16.
17.
为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我国尝试了多种运作模式。TOT项目运作模式作为新兴的运作模式,近几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应用。该模式以转让主体利益双赢的原则为基础,分离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地解决我国国有资产在经营权转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平衡和协调主体双方的利益,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权转让中应积极引入该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征地过程中利益主体的矛盾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围绕土地征用产生了很多土地利益主体,包括失地农民、村组干部、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用地企业、城市居民等。这些利益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分歧。地方政府、用地企业、城市居民是土地需求和利用主体,前两者是得利者,后者是失利者。农民是土地供给主体,属于失利者。土地由农业用途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产生了巨大利益增值,利益主体在这些增值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基于各自势力的不同而获得或多或少的份额。利益矛盾由此不断演变,日趋尖锐。要化解这些土地矛盾纠纷,则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框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30):66-67
在城市生态风险管控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造成了城市生态风险不断加剧,本文基于城市生态风险管控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政府,企业,公众三方主体的行为动机,结合博弈论的相关方法,构建均衡模型,分析各利益相关主体间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买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为了争取客户资源,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商品赊销业务。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权责发生制进行账务处理,对商品赊销的有关利益主体都产生诸多影响。本文从成本、现金流、收入确认的视角分析了商品赊销利益主体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