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帮彬 《现代经济》2013,(8):110-111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夹心层"群体的权益,现有政策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夹心层"群体的需求。因此,仅仅满足其住房需求是不够的,还应当采取一定的发展性措施,保障"夹心层"群体的长期权益。本文先对现有的公共租赁房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建议。  相似文献   

2.
"夹心层"住房问题产生于房地产市场的失衡和社会保障的缺位。虽然可以借鉴香港的"公屋"模式,但在我国存在着政府思维、房源、"夹心层"特殊的住房需求、与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的协调统一和监管等方面的障碍,使得实行公租房难以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作者认为,通过政府补贴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引导,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才是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城市夹心层及我国住房问题脉络的分析,对于城市夹心层中新毕业大学生群体的住房现状进行介绍,并以此提出了一些有关新毕业大学生入职过渡期间的住房保障对策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住房保障权的性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该项权利的实现离不开特定的物质构成要素和社会物质构成要素,不少国家的宪法都将住房保障权加以规定,实现住房保障权具有保障基本人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98年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取消了福利分房,公民的住宅权是新时代人权的重要体现,国家有责任和义务来尊重保护公民的住宅权,现今国内学者对于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主要还局限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层面,从法学角度对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则较为零星且尚未形成体系.法学研究的滞后,影响了住房保障制度效用的发挥.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住房保障制度的法理基础;二是世界上公民住宅权的立法现状;三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体系及现状;四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国家对住房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以及对社会稳定和安全的维护,对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规范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要适度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关注“夹心层”住房保障;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进入、退出机制;拓宽住房保障资金融资渠道;加强住房保障制度的法律保障,以期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保障房建设运营领域探索和引导非营利机构的参与不仅有利于住房制度的长效理性发展机制建设,更将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与民众住房权的实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住房问题关系到我国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为了保证中低收入者都能享有住房的基本权利,我国制定了保障性住房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能够实现我国公民"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而资金不足与政府管理不当等因素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我国保障性住房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PPP模式在保障房中的运用,并提出了完善PPP模式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运用的建议,以期能推动保障性住房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毕业生城市住房问题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大学毕业生城市住房问题既是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要求、也是城市留住人才的客观需要。我国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面积小、水平低,租房、购房压力大而又处于住房保障的“夹心层”,需要采取建立毕业生公寓和短期廉租房、加大小户型和低价位商品房供应、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和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给予银行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解决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权视角下的适足住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足的住房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本文拟从人性需求及国际人权文件的承认入手,论证住房权的人权属性,并澄清住房权的内涵体系,明晰与住房权相对应的国家义务。最终,希望通过对适足住房权概念及内涵的引入,剖析中国的住房权问题,提出住房权应该入宪,以把住房问题的解决转入到人权实现模式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新论     
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或者是在清洁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环境权仅指生态性权利,不应将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和国家环境管理权纳入。环境权的享有者只能是公民或个人,因此也可称为公民环境权,不存在法人环境权、组织环境权、国家环境权或人类环境权之说。环境权是由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等一系列实体性权利所构成的"权利束",属于具有宪法位阶的基本人权,而且是基本人权中的社会权,其客体是满足每个公民生活需要的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2.
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税权的价值冲突与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财产权是国家税收的源泉;国家公权则是公民财产权的保障.国家征税权不能无度行使,公民人性尊严是国家征税权的限度.国家征税权的限度可以获得经济解释.税收法定原则是控制国家征税权的基本路径.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税权的理想关系,是在宪政制度框架内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13.
住宅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在人权体系中举足轻重。它具有住宅保障权、住宅不可侵犯权和住宅财产权三种含义。这三种权利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为依存,统一于适当住宅权这一更高层次的概念。该概念进一步明确了住宅权的内涵,更将住宅权的标准从"居者有其屋"提升到"居者适其屋"的高度。住宅权概念揭示出国家有义务与责任多措并举保障公民住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之所以要推进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一是因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变迁,在信息公开方面,政府不再奉行严格的保密制度,把普通公民拒绝于信息公开之外;二是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凸显,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对公民的法律义务,基于此,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三是公民信息获取权的发展,公民从要求知晓政府信息到政府主动公开信息,这既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是公民信息获取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民权是由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重要权利。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有关公民权的保障和救济成为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在立足我国公民权宪法保障的基础上,结合外国有关公民权宪法诉讼的成熟经验,提出建立我国公民权宪法诉讼机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刑法确立无过当防卫制度,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制止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呼唤正义,倡导见义勇为的今天,防卫权的行使及其法律保障,尤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本文将从同犯罪作斗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及防止公民滥用防卫权的辩证关系切入,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社会权需要国家以积极的行为进行保障,公用事业是为公民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国家有义务实现公民对公用事业的需求。民营化使公用事业的经营主体发生转变,国家在放弃经营权的同时不应放弃对公民社会权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有责任通过对公用事业的监管来实现,具体包括完善公用事业立法、设立监管机构和运用具体行政行为手段等。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我国商品房不断发展,伴随其发展的结果是房价节节攀升,如今房价已远远超过了居民可承受的购买能力。我国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至今,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完善了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但近几年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一直频发各种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表明我国急需一部住房保障法这样的国家大法来规范和引导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运营,住房保障法的建立将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节节攀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其他消费项目的缩减。在食物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住房消费挤占其他消费而使得居民消费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的上升。  相似文献   

20.
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节节攀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其他消费项目的缩减。在食物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住房消费挤占其他消费而使得居民消费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