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实行低碳农产品认证,是促进低碳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自主承担气候变化责任的长效机制.本文通过梳理中外文献,界定了低碳农业、低碳农产品与低碳农产品认证的内涵,探寻了低碳农产品认证的理论线索和工作机理,并从我国现行高碳农业生产模式对土地自然力的破坏与国际农产品碳贸易壁垒的构筑角度论证了实施低碳农产品认证的必要性,对低碳农产品认证的保障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政府、农户与消费者在农业低碳经济运行中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三者的动态博弈围绕低碳农产品的供给展开,农业低碳经济是三者利益目标动态博弈均衡的结果。在影响农业低碳经济运行的诸多因素中,政府的低碳政策有效性、低碳农产品供给主体自身的成本收益以及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的接受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农业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证低碳农产品政策供给的有效性,提高农户生产低碳农产品的期望以及消费者购买低碳农产品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以"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高碳汇、高效率"为特征的低碳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面临着生产规模小、投入产出率低、农业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和农民认识不足等挑战。农业合作组织是在农户自愿参与的基础上,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发挥宣传低碳农业技术和理念、增加低碳农产品附加值和强化政府与农民的有效沟通等方式来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通过农业合作组织推动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对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我国农产品认证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探讨了认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产品认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语境下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过度地依赖能源与科技,长期开放式与高耗能运作累积的一个显著结果就是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在气候变暖的维度上,农业是把双刃剑,它既有碳排放功能又有碳汇功能,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减源增汇的必然途径。文章梳理了中国发展低碳农业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低碳农业与农产品安全、低碳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低碳农业的生态产业链与发展现状等,并预期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下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农产品经纪业转型发展。农产品经纪人是新农村建设中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适应低碳经济要求,农产品经纪业应该加强认识、普及知识、建设队伍、推广技术、加强研究、监控生产、重视安全、建设标准,以此来促进农产品经纪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简称"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工作,是品牌农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使农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发展模式及对策为例,阐述了"三品一标"认证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滨 《经贸实践》2016,(8):111-111
农业生产与碳排放有紧密的关系,农业部门的低碳化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产品受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同时又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就要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高收益为特征的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技术驱动、管理驱动、组织驱动和制度驱动的四个层面。四个层面上的协同发展是低碳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要求我国在不违背WTO规则的条件下对我国农业进行有效支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农业的支持还很不够,故本文选择提倡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美国作为比较对象,从农业支持的总量、结构、支持倾向及时农产品出口的作用四个方面对中美农业支持水平进行了实证对比与分析,认为在考虑我国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比重等因素的情况下我国的农业支持水平还较低、农业支持中因较多地使用了对生产贸易扭曲较大的MPS和较少地进行一般服务支持而使农业支持效率较低、我国倾向于支持进口倾向农产品及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而对出口倾向型农产品及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支持相对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提高支持效率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面对发达国家设置的纷繁复杂的绿色壁垒,我国一些地区相对脆弱的农产品出口显得力不从心,山东省却能够通过建立健全相互递进的农业生产、加工标准体系、检验检疫的质量保障体系、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等,夯实了农业产业基础,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加工的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从而提升了农产品的基于环境的国际竞争力,使农产品出口量稳步递增,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与财政投入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资源禀赋优势组织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根据农业生产的资源配置与资源耗费及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选取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WTO农业规则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效率,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灾害保障机制是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以河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全省乃至京津地区的农产品消费安全,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对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以及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产地和投入品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监管和监测、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等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文帅 《经济学家》2023,(9):108-118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建设既包括农业生产力发展,又包括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业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密切相关。为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当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现代农业;重塑农业生产经营微观主体,促进小农户和农业强国建设有机衔接;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将农业碳排放和碳汇等生态因素引入传统农业经济绩效核算分析框架,运用SBM模型测算农户低碳生产绩效,考察无效率决策单元的投入要素冗余率及农户低碳参与行为对其低碳生产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农户低碳生产绩效水平较低,且样本间差异性较大,与最优决策单元相比,资源过度消耗和农业碳排放产量高均是农户低碳生产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2)通过传统生产绩效与低碳生产绩效的对比分析发现,低碳生产绩效小于传统生产绩效,表明以往忽视农业碳排放、碳吸收的环境约束因素会高估农户的生产绩效水平;(3)现行低碳减排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效果不一,具体而言,参与低碳减排工程对低碳生产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但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误等问题之后,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程和农机节能升级工程的正向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德银 《经济师》2004,(7):34-35
文章从战略高度指出了长期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特殊保障条款和反倾销三大障碍 ,三大障碍主要是外国新农业保护主义者在关税降低后通过大肆泛用WTO规则来保护本国农业和就业、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单一、出口无序、低价竞争和农产品质量不高等原因造成的 ,并提出了按照比较优势调整生产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发展有机食品产业 ,有机食品认证、实施财政、金融、科技支持政策和建立国际标准的农产品出口检测中心 ,把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关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业活动中各个生产环节的碳效应进行深入剖析,确定相应环节的碳减排或固碳潜力,并在充分回顾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低碳农业技术进行梳理,试图筛选并构建一套低碳农业技术体系,为实现农业活动中各生产环节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效应主要来源于耕作、灌溉、施肥、施药、农膜使用、农业机械使用、秸秆处理、畜禽养殖、畜禽粪便处理和林草地保护十个农业生产环节,文章以此构建了低碳耕作技术体系、低碳灌溉技术体系、低碳施肥技术体系、低碳施药技术体系、农膜低碳使用技术体系、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畜禽低碳养殖技术体系、畜禽粪便低碳处理技术体系和林草地保护技术体系共9个方面的低碳农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三峡库区实施低碳农业战略对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庆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现的现状、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针对重庆三峡库区资源和环境特点,提出重庆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必须采取全过程控制,即从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碳排放固化等源头、过程和终端进行控制。建议建立低碳农业建设的引导机制,建立碳交易平台,建立低碳农业的市场基础;完善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提升对低碳农业的吸引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科技创新;强化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全球化竞争和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台湾从2004年开始推行台湾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本文介绍了台湾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的发展过程、相关规定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良好农业规范(TOAP),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和产销履历认证制度,及其对完善全国食品安全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绿色农业”一词于2003年提出,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广义上的“大农业”.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发展绿色农业最早的地区之一,绿色食品种植规模、加工量、认证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仍然存在生产规模偏小、绿色产品市场体制不够完善、绿色食品品牌杂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WTO的加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已成为哈尔滨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哈尔滨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些农产品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平房牌”大白菜,2003年5月通过了国家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一批传统名优农产品如创汇蔬菜、特色农产品等具有较好的出口基础。南岗英霞仙人掌、“绿山川”、道里嘉蜂食用菌等系列产品和呼兰乳蛋白肽、动力生物兽药、香坊巴西菇等名牌产品已率先打入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备受青睐。此外,通过哈洽会、冰洽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平台,哈尔滨市农业开发部门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外向型农业,进一步拓展了哈尔滨市郊区农业的发展空间,使哈尔滨市郊区农业逐步融入了世界农业这一大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