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奇遇记     
田鹏飞 《商周刊》2013,(18):78-79
行走在巴黎的街道,快乐是用秒来计算的。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在巴黎待过,那以后不管你跑到哪里,她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这段话出自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没到过巴黎之前,实在不能想象这个城市何以令人如此钟情。可每每看到这样的词句,都会让人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2.
徐明 《经济月刊》2011,(4):138-138
我用《马太福音》中的故事来讲我们应如何管理财富: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相似文献   

3.
李治江 《大陆桥视野》2012,(10):134-135
平民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树立受众意识,改变过去那种“你听我说”、“你播我看”的报道方式、用平民化的视角叙述新闻,成为新闻故事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过去的报道中,我们一度忽视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今天我们再次对新闻“故事化”进行探索,就是让我们重新挖掘新闻报道的细节,用新闻故事实现新闻报道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4.
《经济纵横》2008,(1):92-93
饶俊:我利用到全国各地出差的机会,从人力资源角度主动向安利的员工宣传《劳动合同法》,让员工更加了解《劳动合同法》。在北京讲的时候员工很开心,说Ⅸ劳动合同法》对我们来讲很有保护,我说你觉得哪一条在保护你们呢?他们说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等等,我说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就保护劳动者了吗?我跟员工解释,不要以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就真的保护了你,  相似文献   

5.
西部10年,《新西部》10年。 记得2006年第一次拿到杂志,看着“新西部”三个字,就觉得它的名字有空间、有张力——辽阔、贫困、神秘的西部究竟“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了几篇专题文章,我逐渐理解了“新”的意义:新闻事件中肯透彻、人物故事细腻可感、热点话题一针见血……作为身在外地的西部人,每当我品读《新西部》,就如身在故乡,让我对自己的美好家同更多了一份深深地眷恋。  相似文献   

6.
苏辉 《新经济》2011,(12):18-23
时间是什么?“你不问我,我还知道,你若问我,我就茫然了。”这是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里做出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经济月刊》2014,(11):111-111
“因为有你”中国首届“点亮民族精英品牌”全国大学生创意大赛现面向全国大学生启动“我心目中的民族精英品牌”征文活动,每月我们将评选出优秀的文章刊登在《经济》杂志上,欢迎各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征文主题:我心目中的民族精英品牌。字数:800-1000字供稿方式发送文章至chuangyidasai@jingji.com.cn(请注明:姓名、学校、专业、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信息》2009,(6):72-73
当你终于艰难的作出了决定:“我要去创业”,而且你已经有了切入市场的产品或这仅是一个点子的时候.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一个共同创业的团队。  相似文献   

9.
从《我的野蛮女友》到《情定大饭店》,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到《看了又看》.超人气的韩剧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韩流”。如果说俊美的男女主角、浪漫的爱情故事让年轻的“哈韩族”痴迷的话,那么漂亮的服饰、精致的化妆、美味的韩国料理则更让时尚白领们动心。时下春城就有这么一批人.包括记者身边的不少同事、朋友.平时看起来冷静、理智。你要说他们“哈韩”他们肯定不乐意.但眼下他们确实正追着那部《看了又看》看得不亦乐平.直看得眼馋.嘴也馋,因为《看了又看》几乎每集都少不了做莱、吃饭的场景.看剧中人那副享受的表情。谁能不想尝一尝呢?春城的韩餐热就这样被“韩剧”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带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那天,女儿趴到我的电脑桌前,很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你得写一篇文章。”“嗯?”我纳闷儿地看了看她,“这还给你爹命题作文呢?”再详细一问,原来女儿遇到一件事,她觉得是很大的事,那就是她买到了传说中的“假铅笔”:“就头儿上有点儿碎铅,里面嘛都没有!”女儿气愤地说:“能这样对待小孩儿吗?”然后她板着脸说了一句让我差点儿乐出来的话:“这真是没道德底线了!”  相似文献   

11.
曹三藏 《商周刊》2012,(15):61-61
还记得电影《天下无喊》中那甸经典台词吗?“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是的,当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人才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盖茨就曾经说过:“如果我可以带走微软的研究团队,我可以创造另一个微软。”而对于刚刚起步、没钱没势的创业公司来说,人才更是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故事 “我……我警告你,要……要再敢惹……惹我,你小心着!”一吵起架,张宁就急的满脸通红,说话也比平时结巴了很多。 “你以为你带个眼镜就象个文化人了?话都让你说尽了,什么事还都成你有理了啊!”一旁的陈磊不甘示弱,针锋相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房兆灿 《商周刊》2011,(2):38-43
策划前言 一位哲学家在工地上碰见三个正在干活的工人,他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什么?”那人说:“我在砌砖。”又问第二个工人:“你在干什么?”回答说:“我在垒一堵墙。”他又问第三个工人,回答是:“我正在盖一座宫殿。”  相似文献   

14.
我亲爱的Echo: 大约两个月前吧,晚上临睡前,你问我:“人为什么要死?我不想死。”我安慰你说:“我们就像现在这样,天天去游泳,肯定能活很久。”你似懂非懂地睡了。  相似文献   

15.
《经济视角》2009,(5):20-21
61岁的张丽波.最近有了自己的事业。虽然只是在商厦租个摊位卖服装.但对于一位从未经过商的家庭妇女来说.这把年纪还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着实不易。促使她走上创业路的.是吉林省四平市电视台播出的《创业天下》节目,特别是其中那期“刘馒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杨佩昌 《商周刊》2012,(4):10-10
一年多前,我带领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前往慕尼黑理工大学访问,参加该校主办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培训.在那次访问中出现的一段对话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刚走到大楼门口,一位企业家突然问:“这是大学吗?”我回答:“为什么不是?门口不是有牌子吗?”这位企业家以不信任的口吻反问:“既然是大学,  相似文献   

17.
王石 《商周刊》2012,(21):92-92
很多买房子的人是因为怕迟买房子买不起了,我一听就知道这个市场有问题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只能对年轻人开导说:"你买不起房,不是你的问题,是这个市场出了问题。"有一部电视剧在内地非常火爆,叫做《蜗居》。后来,就有人问我对"蜗居"的看法。我说:"内地城市的住宅一定会香港化、东京化。"我们在香港看到了,60平方米算小房子吗?不算。而在国内,100平方米以下的全算小房子。我想问:"凭什么我们就有资格比香港人、东京人住更大的房子呢?"我们地多是吗?我们可以说地多,  相似文献   

18.
你退我进三步曲中共张家口市委研究室中共万全县委办公室编者按:省委号召,要做好环京津这篇文章,各地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方设法做这篇文章。下面刊登的《“从借“五星”到创“蓝星”》、《你退我进三步曲》,就是两个生动的实例。保定市蓝星啤酒厂为我们提供了借他...  相似文献   

19.
《财经文摘》:通州宋庄“画家村事件”你可能听说了,你怎么看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20.
关玉儒 《经济月刊》2014,(12):128-128
“因为有你”活动主办方在校园里问我一个问题:买手机是选“苹果”还是选“华为”?听到这,我不禁陷入思考,如果只是因为调查而选择,强烈的爱国情怀让我肯定选择“华为”,因为“苹果”太责。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金钱,我会选择“苹果”。相信在现实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