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会提升经济效率还是会损害经济效率,这在学术界引起了持久的争论。外部性理论、市场不完全性支持了政府应对经济活动进行管制的观点,但是,对政府管制的效率标准却未提出明确标准。本文设计了一个理论模型,说明政府对经济管制的复杂后果,提出社会成员能否对资源配置达成一致是政府有效管制经济活动的标准。如果社会成员对资源配置达成一致,那么政府管制就不存在效率和福利损失。如果社会成员不能对资源配置达成一致,那么政府的任何管制措施都将造成效率和福利损失。这一理论发现,也为经济中社团、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兴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企业与市场》2004,(8):9-11
2004年6月。有关部门邀请了中国几位经济学家。围绕当前“宏观调控”这个核心,对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宏观调控的原因与影响问题。宏观调控中的中国企业问题展开了争论。中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调控,目前正进入深化阶段。许多问题一步步深入。参与争论者包括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员张寅、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钟朋荣。  相似文献   

3.
李秋涛  冯妍 《企业研究》2012,(23):62-65
长期以来,各国电力工业普遍采用发、输、配、售垂直一体化的垄断运营模式。由于电力产业的技术经济特殊性,电力产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较强自然垄断性的基础产业而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管制经济学提出了管制失败的问题,新管制经济学进一步发现管制所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新的经济理论指导下电力产业管制放松席卷世界。在此背景下,我国对电力工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并尝试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然而,我国在放松管制和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电力市场的建设是电力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对于进一步深化电力工业改革和实现改革初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各国电力产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五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戴奈尔·F·斯巴尔珀(Daniel.F·Spulber)在《管制与市场》一书中将"管制"定义为"行政机构为直接或通过改变消费者和厂商供求决策而直接干预市场分配机制而颁布的通则或采取的特定行动"。我们认为,管制是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机构通过颁布法律和采取特定行动而对市场进行干预的行为。会计管制即为政府对会计信息市场的干预,包括对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会计信息质量、数量与  相似文献   

5.
2004年7月1日,有“阳光法案”之称的《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在法律上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开始。《行政许可法》实施已逾半年,其实施的效果怎样?各界反响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聚焦这部法律,看它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竞争并改变传统的垄断经营方式,即由原来的垄断经营模式过渡到单一买方市场模式,然后过度到趸售市场模式,最终过渡到零售市场模式。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开展了对发电管制的研究,发电网络的特点是一次性投  相似文献   

7.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6,(14):30-35
私人股权投资(PE)正在成为中国这一代企业家们的新舞台,他们能在中国创造第一流的PE品牌吗?他们的变化将给中国的产业经济和金融服务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他们中间是否隐藏着中国未来的投资领袖?  相似文献   

8.
滞胀之争不断升温传统经济学曾经认为,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出现。但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局面,打破了这一神话。中国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尚难以出现美国70年代那样的滞胀局面,但是,对于是否会出现中国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经济增长、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精彩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太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试验、决策、辩论和学术的研究,不胜枚举。它是经济变迁的过程,也是政治过程,还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试验和思想革命。经济学家在这个经济变革过程中的参与、感受和经历显得格外不同。与其他社会科学家不一样,自从1978年安徽小岗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和1979年4月政治经济学的无锡会议以来,两代经济学家三十年来积极传播思想、参与政策讨论、走进真实世界、推进经济研究。他们坚持不断地在各自的领域出谋划策、大声疾呼、撰写报告、发表评论。他们自己内部意见分歧、分裂、争执不休,甚至相互指责。但是他们一直在跟随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脉搏而进步。虽然经济学家在思想上经历着在禁锢与解放之间的痛苦挣扎,但开放和市场化道路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结构变迁总是不断打破我们原有的神话和教条,引领思潮,推动思想和学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财富速览     
趋势Trend第六次改革目标:服务型政府面对已出台的第6次机构改革方案,梳理过去5次改革的得与失,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清晰可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  相似文献   

11.
赵福帅  孟杰图 《英才》2013,(9):36-39
"放弃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改为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显然是头痛医脚、因噎废食、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主张。"自2012年6月从世界银行卸任回国,林毅夫便陷入了各种争议与质疑的漩涡。"中国经济仍有潜力保持20年增长8%"、"中国应该坚持投资驱动,不能转而依靠消费"……后者在舆论眼中,则与吴敬琏"用强势政府海量投资支撑高速度增长的发展路线已经走到了尽头"的观点针锋相对,而被疯狂炒作。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其中官与民的关系,包括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构图。这种关系决定了社会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观,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以及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转。什么是企业家眼中理想的政府?什么是今后所应该确定的新型政企关系?2012年"两会",《中国企业家》杂志以"呼唤大规模减税"为题针对企业家群体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了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2013年"两会",我们将调查主题定为"企业需要怎样的政府"。本次共针对100位企业家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从传统基于劳动、土地、资本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全面转型。这一转型过程中各类经济性与社会性矛盾错综复杂,无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市场主体即企业家的有效参与。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疫情尚未消散,且对生产经营与...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立正式的法治体制和市场体制;减少各级政府支配经济资源和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的权力:撤销不利于企业家创业的种种樊篱,中国民间所蕴含的企业家才能,一定能够在创新领域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经济明显复苏,世界经济存在向好迹象,与此同时,通胀预期开始抬头。据2010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认为,2010年会导致通胀有三方面,一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即国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棉花等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暴涨,由于我国部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往事并不如烟。 未有改革前,中国已经有经济学者为改革而坚持和抗争的身影。顾准被称“中国经济学发展史中提出市场取向改革的第一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即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的问题是废除了市场制度。“干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1964年,孙冶方在被批斗时,依然如是坚持。文革结束前后,顾准与孙冶方相继离世。“老一辈的经济学家以自己的生命在敲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副秘书长冒天启,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颁奖盛典”上如是感慨。  相似文献   

17.
朱敏 《中国新时代》2012,(11):87-89
对中国经济而言,不论是短期实现"软着陆",还是中期实现"十二五"经济转型,抑或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无不有赖于激发企业家精神,无不有赖于营造一个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中国经济而言,最让人担心也最引人深思的,乃是可能面临着一个关于速度与方向的哲学问题。有这样一则寓言:在一架高空飞行中的飞机上,机长向乘客们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飞行速度超过先前的预计;坏消息是,飞行迷失了方向。现实之中,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最大考验,正是如何通过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日前表示,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国企领导不需要做决策,主要工作是根据国家宏观需求执行上级指示,而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今天,“企业员工需要一种精神力量在困难面前挺上去,挖掘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企业家精神。在国企改革中,应该选拔任用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员。”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国企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在机制、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进一步走向市场,培养国企高管具有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成为国企人员选拔制度的新关注点。邵宁进一步指出,在国企改革中,一方面要更大程度上放开企业活动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在体制上进行完善,既保障国企的决策能力,又不过分突出个人。  相似文献   

19.
1月10日,中央政府开始对房地产市场展开了密集调控,这是中央政府一个月内第5次出手调控房地产市场。只是这次出台的政策更多、更全面。对于此番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在大家意料之中。房地产这个产业,让人喜欢让人忧。它既可以带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也可以带来巨大泡沫。它既可以让居者有其屋,也可以让居者蜗居。凡是做决策,  相似文献   

20.
胡刘继 《英才》2012,(9):100-101
多种声音交错,未免让人疑惑:市场的流动性情况究竟如何?自从二季度GDP跌破8%,中国经济前进步伐确认放缓之后,政府开始转变基调,由调结构变成稳增长。在这一基调变换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在下半年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这也让市场对下半年货币政策偏宽松的预期变得强烈。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持续回落,更让货币政策存在较大操作空间说法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