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吃、住、行、游、购、娱到重申聚焦航空、物流、金融服务业三大主业,海航董事长陈峰再一次调整了海航的未来方向。海航的多元化道路走得不无崎岖,最近海航在竞购上海家化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为圣为凡两不宜,这话出自陈峰之笔。在陈看来,泯为众人易,曲高和寡自清于世也不难,最难的却是两可之间,如何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找到自己的方寸。资本高手陈峰为海航造的概念是人的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从创建到现在,在海航做了十多年后,陈峰得出一个"草根理论":"中国企业家是草根,在政府面前你永远是草根。"除了他为自己贴的这个标签,海航十多年的历史,还留下了两个拥有共同事业的男人相连而又交错而行的足迹。 海航总共有4个创始人,其中陈峰是最早来海南闯荡的。1990年陈峰出任海南省省长航空事务助理,把王健等几个民航人聚集到一起,开始负责组建海南航空。陈、王是民航总局机关的同事,很早就认识,陈峰说:"他(王健)年龄上比我差远了,我跟他不是一代人。"当时王健是年轻的大学生,年长的陈峰自称"老革命"。  相似文献   

3.
陈峰 《中外管理》2003,(12):86-89
人常言:海航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奇迹,一个资本市场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陈峰,却一再谦称自己小学水平,一本经商书籍不看的同时却“不务正业”于佛法儒道。那么,海航的底蕴到底何在?对我们企业的启发何在?  相似文献   

4.
读者信箱     
《英才》2013,(6):10-10
《陈峰:海航借势》锦衣夜行之-夜战八方陈峰董事长本人也是应势而起,37岁即受命组建海航,对借势应该有更深的体会吧。(5月10日10:41)参谋长所谓势,即为群体无意识!(5月10日8:11)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家》:你对海航前十几年发展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陈峰:海航在中国民航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成功运用了中国和国际这两个资本市场的机会,坚定不移地发展主业。从创业1000万开始,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和中国航空三大集团平分中  相似文献   

6.
程若曦 《经营者》2005,(12):18-18
“索罗斯的投资证明海航的表现是杰出的,已经达到了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准。”陈峰如是诠释索罗斯对海航的再一次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7.
孟德阳 《英才》2013,(5):39-40
初探华尔街《英才》:你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见到索罗斯了么?陈峰:索罗斯是后来才见到的,开始是索罗斯的助理。《英才》:当时是怎么促成合作的?陈峰:海航的运营逐渐成功之后,进了几架飞机,导致负债率太高了。于是有人告诉我上美国可以发股票。于是我和我们的副董事长——当时我们俩还年轻,不到40岁——提着包到华尔街去了。那时候我对美国华尔街的投行一无所知,真不懂。但是不懂也得装懂,夹个包就跟人家谈。我们俩英文都很好,我英文都是自学的,一天课都没上过,  相似文献   

8.
《英才》2006,(9)
陈峰是中国航空业的一个传奇人物:政府官员出身,40岁走出机关办海航,在有限的政府资源支持、只有对于航空业来说少得可怜的1000万元启动资金情况下,他硬是带领海航挤进了全国四大航空公司的行列。然而,陈峰并不满足“老四”的位置,构建世界级的航空品牌才是他的目的。随着6月30日海航股份(SZ6002215)56亿元注资方案的公布,一个将拥有近百架客机、300亿元资产的“大新华航空集团”呼之欲出。用陈峰的话说,“这是中国航空业的一次重大事件,创建大新华航空标志着中国拥有世界级航空品牌的开始。”在转型经济时期,循着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齐人物论     
《东方企业家》2010,(3):61-61
在中国谁也看不懂陈峰。惟一的理由是“海南”,惟一的理由是所谓的“国际旅游岛”,惟一的理由是博彩业放开的预期。作为航空和物业方面的“地头蛇”,海航和陈峰终于等来神奇一跃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英才》2006,(9):71-71
陈峰是中国航空业的一个传奇人物:政府官员出身,40岁走出机关办海航,在有限的政府资源支持、只有对于航空业来说少得可怜的1000万元启动资金情况下,他硬是带领海航挤进了全国四大航空公司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陈峰能否真正靠自己的信仰来感召数以万计的海航员工,去完成他认为的伟大事业?这仍是一场漫长且充满未知数的集体修行  相似文献   

12.
海航的素质     
潘承烈 《中外管理》2003,(11):10-13
最近,著名本刊顾问潘承烈先生深入海南航空集团,并撰写了《海航十年发展的启示》一文,得到海航董事长陈峰,海尔CEO张瑞敏、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等知名企业家的高度评价。本刊特进行搞编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3.
渤海 《英才》2005,(12):58-58
索罗斯又给陈峰投了2500万美元,为何他会对海航如此青睐? 一拨一拨国内的资本玩家倒下后, 2005年10月,索罗斯来到中国。这位金融大鳄似乎专程为一件事而来,就是给海航集团追加投资2500万美元。回想起来,索罗斯旗下的美国航空  相似文献   

14.
“在经过进退金融的踌躇和顿悟之后,如何让海航这架已背负约200亿债务的‘飞机’平安落地?”在去年的“25位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榜单中,陈峰位列第23位,《中国企业家》给出了这样的悬念。 一年后,陈峰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10月15日,据说曾患有“媒体过敏症”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却颇有风度地曝光在中国媒体面前,站在他身边  相似文献   

15.
No.22↑3位综合得分:3.490进入2012年,海航董事长陈峰终于有了自己的微博,如今一年时光过去,截至11月20日,这位忙碌的董事长一共发了48条微博。最引人注意的一条微博,是这位董事长承认自己"哭了"。起因是海航集团给予反劫机机组总额高达6000万元的重奖。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这句话或许会让陈峰感同身受。2012年元旦刚过,陈峰在海口与鸿海集团董  相似文献   

16.
《英才》2013,(5):38
几年前,陈峰曾行走于名山大川之间,不免遇到一些武林门派,虽然只是切磋,陈峰喜欢那种感觉。相对而言,商场上的拼杀,则更多的是生死。谁能想到正是20年前的那场生死之战才有了今天的海航,又有谁知道,被人称为"陈疯子"的陈峰和他的一干兄弟,曾经是那么的无助。下海创业,是那一代人的梦想,陈峰和他的兄弟们当年放弃了国家机关的铁饭碗。"哪一年家里可以装一部电话,哪一年局里能够给  相似文献   

17.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6,(23):108-108
“海航过去的10年不过是奠定基础,真正的辉煌没有达到……”挺进大西部,开拓欧洲第二战场,明年直飞美国,海航的国际化雄心——不,应该说另辟蹊径,避免与国内三大航空集团直接冲突——终于实现了,就像其航空广告所宣扬的:以“非一般梦想,飞一班实现”。陈峰还要  相似文献   

18.
王瀛 《中国企业家》2013,(10):66-67
海航扩张与发展的野心并未止息,而是将其向全球延伸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打破垄断常常知易行难"2020年,海航将进入世界500强前100名左右,营收在8000亿到10000亿,2030年海航进入世界500强前50名,营收在15000亿,做到这个规模海航才有资格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才能利用商道造福人类幸福和平。"4月28日,在海口的一个大型经济论坛上,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作为演讲嘉宾,用他招牌式的夸张且充满激情的演讲说出了如上宏愿。曾经的"八爪鱼"海航,近两年开始迅速"瘦身",从原来的八大板块调整为  相似文献   

19.
何斌 《中国企业家》2005,(23):66-67
“在经过进退金融的踌躇和顿悟之后,如何让海航这架已背负约200亿债务的‘飞机’平安落地?”在去年的“25位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榜单中,陈峰位列第23位.《中国企业家》给出了这样的悬念。  相似文献   

20.
《英才》2005,(1)
陈峰年龄:51岁职务:海航集团董事长入选理由:把海航资产从1000万元滚动到210亿元。年度新闻事件:2004年2月,与陕西省投资管理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获得西部证券50%股权。海航以1.7亿元代价取得西安民生25.6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3月,正式成为西安民生的控股股东。背景:中国民航业里的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