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货币有几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青铜仿贝的产生,它标志着中国丰富的铜资源成为铸造货币的主要原料.第二次是秦始皇统一币制,它确立了外圆内方的中国货币形式和面文记重的形制.第三次当属开元通宝的铸行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货币有几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青铜仿贝的产生,它标志着中国丰富的铜资源成为铸造货币的主要原料.第二次是秦始皇统一币制,它确立了外圆内方的中国货币形式和面文记重的形制.第三次当属开元通宝的铸行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1661年(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皇驾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佐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继位。1667年(康熙六年),14岁的玄烨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从此奠定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4.
唐高祖李渊为整治混乱的币制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和其他杂钱,铸行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我国钱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它结束了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更具有抽象化、符号化的设计意味.开元通宝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它与秦半两、汉五铢钱并称为我国货币史上三大钱系,是我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钱币,对我国币制的革新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唐代第一种货币,开元通宝不仅是整个唐代的主要流通货币,还是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我国钱币铸造的楷模,其铸钱艺术和工艺也对其他国家铸行钱币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顺治元年(1644)六月,清睿亲王多尔衮派兵平定山东、山西,十一月占领山东.据张或定<清代山东临清局考>(<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7.11)所说:山东"临清局的议准时间应在顺治元年末或顺治二年初,于顺治二年五月正式开铸投产,此时临清局开始铸顺治通宝背临钱". 相似文献
7.
8.
1999年夏,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石桥镇出土一批开元通宝,约3000余枚.时隔不久,与之相邻的襄樊市宜城县城关镇也出土一批开元通宝,近2000枚.这两批钱币十分相似,所出钱币均钱体规整,锈色均匀,铜质发白,轮郭深峻,文字纤细,异常精美.两批钱中均无会昌开元钱,钱径大多数在2.5厘米左右,略大于初唐开元. 相似文献
9.
2005年<安徽钱币>第三期报道高阳桥下出土未成形的开元钱佐证桥下铸钱遗址;2006年11月7日因县城拓宽公路在桥的附近出土两块七连体的开元通宝钱,均为梅花形. 相似文献
10.
<钱币研究>第二期刊载邬纪宝同志的大作<两枚开元通宝"开裆元"版别钱>,将元字的第二笔定为"开裆元",并且定为一种新版式. 相似文献
11.
12.
8月中旬,焉耆老城四十里城子出土了一批开元钱,得知情况后,托焉耆朋友找了近二百枚,先前告之均是红铜质开元,但接手后发现青铜质占大多数.这批钱锈蚀较重,少部分铜质已被氧化得和锈融为一体,或铜质发黑分辨不出是什么铜质了. 相似文献
13.
近期,泉友从广州带回一批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计2000多枚,该钱附着一层灰白色薄锈,版式繁杂,钱文漫漶,大小参差不一,流通磨损严重.据说是出之一坑. 相似文献
14.
开元通宝背雨丝状竖纹钱,钱径2.45厘米,穿宽0.58厘米,郭厚0.14厘米,重4.60克.(见图1)它的形成原因可以这样认为:翻砂法在制作模框用土填实后;要平整模面,最后用器具抹平模框土面时在上面产生的痕迹.就如用刷子刷墙时,涂料在墙面上留下刷子粽毛的刷痕一样.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初,有人从南疆农村带回来30多枚各式古钱,其中有6枚开元钱,这6枚钱与常见的开元钱不同,差异较大、主要稍厚、周边不圆、钱唇未打磨、铸造较粗率.6枚钱面背几乎都有轻重不一的错范,钱面字廓还较深,地张很平整.6枚钱背外廓上都有被人括开锈层的地方,露铜处均是红铜,铜质暗红.图3钱与其它与5枚显然不像同一时期铸造的,铜色也稍有差异,锈色也不相同.6枚钱中有2枚钱因长期锈蚀而外廓有小块破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年新春,从浙江集得数枚大中通宝背十钱.皆蓝绿锈色,同坑所出,地章间或多或少还有着薄薄的一层绿水银沁,十分漂亮.江苏无锡一带出土,这批钱除了大中背十外,还有蒙文大元通宝,大中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光背和天定折二、折三、大义折三,以及一枚天佑小平,其他多是北、南宋钱. 相似文献
17.
新千年之初,河南洛阳白马寺镇农村,出土三枚唐开元通宝"长一元"白铜小平钱.其中一枚背铸三云纹,图1径2.50,穿0.64,厚0.13厘米,重3.6克;另二枚光背.图2径2.49,穿0.62,厚0.15厘米,重4克;图3径2.50,穿0.66,厚0.16厘米,重4.7克. 相似文献
18.
19.
笔者昔日曾在郑州见到一枚开远通宝钱,该钱较奇特,钱币面文的"开"字,上部凸起超出外缘平面,下部与内郭相平,呈上高下低斜坡形状(惜当时未能拓图,权且以示意图表示,图一.). 相似文献
20.
高汉铭编著的<简明古钱辞典>载:宣和通宝,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铸……"铜、铁小平背'陕'者为徽宗御书钱,精美难求."昔年笔者有幸收藏了一枚铜质是钱,爱不释手,把玩不已.是钱径24毫米,穿边长7毫米,厚约1毫米,黑漆古兼绿锈.在<简明古钱辞典>中只有一宣和通宝小平背"陕"拓片,且与拙藏不符.是钱后来在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才对号入了座,应是枚稀罕的徽宗御书背"陕"异书钱,评定为二级,足见其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