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大观》2005,(3):118-121
2004年中国日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残酷的“洗牌”时代揭开了序幕:国际日化品牌全线进攻,本土日化巨头强势出击——高空轰炸,传播策略大转身;地面席卷,渠道价格全渗透。广东日化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直追,广东日化出路在何方?只有进攻。  相似文献   

2.
《广告导报》2005,(3):107-110
2004年中国日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残酷的“洗牌”时代揭开序幕国际日化品牌全线进攻,本土日化巨头强势出击——高空轰炸,传播策略大转身;地面席卷,渠道价格全渗透广东日化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直追,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3.
市场营销成功与否的根本是“产品”,霸王的快速崛起打破了洗发产品外资品牌独霸天下,其它中小品牌在苟延残喘的局面。在2007年11月CTR市场研究——媒介智讯的一份数据报告中,霸王同时成为北京和广州两大城市广告投放量第二的品牌。如果评选2007年日化业的“第一黑马”,肯定非霸王集团莫属。  相似文献   

4.
“本土日化是在夹缝中生存”,这是许多本土日化品牌的高管都曾有过的抱怨,并且随着国际日化品牌向二、三线市场延伸,国内日化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收缩。抱怨之余,也有本土日化品牌的高管通过分析彼此的差距寻找突围之道:国内品牌只研究渠道不研究消费者,外资品牌更注重研究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秦宁  杨静 《中国市场》2007,(9):59-63
2006年,可谓是日化市场的多事之秋,“奥美定”、“爱人葡萄籽”等品牌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紧接着大牌“SK-Ⅱ”的“铬钕门”又迅速跟进,“迪奥”、“雅诗兰黛”、“倩碧”、“兰蔻”四大品牌香港跟风,“高丝”、“丁家宜”等品牌陕西“煽风点火”,一时间消费者对“美丽事业”顾虑重重……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整个行业市场销售额仍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年的日化市场销售额约为1285.55亿元,同比增长10.9%。可见,“美丽产业”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洗发水销售旺季也即将来临。在被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企业长期统领的中国洗发水市场上,以中药日化为蓝海战略的霸王国际可谓是本土企业成功突围的标杆。不久前,霸王又推出了一个新品牌“追风”,意在夺取“去屑洗发水”这个最大的细分市场。通过研究和分析霸王在推广这一新品牌上的思路,以及所运用的营销传播手段,或许能够为众多洗发水品牌带来一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广告导报》2005,(4):118-122
2004年对中国日化企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日化原材料价格飙升,物流成本不断加码,外资品牌展开全方位攻势,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2005年日化市场的竞争还会加剧,众多日化企业借助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实现了品牌不断增值,已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更多的日化企业,尤其是广东地区的日化企业却仍然面临着品牌困境,如何突破品牌重围、打造领导品牌等问题是以广东日化为代表的本土日化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丽君 《广告大观》2005,(7):150-152
在名人代言风行的今天,一打开电视,我门满眼看到的是名人拿着某某品牌的产品走马灯似地飘过,如此雷同化的广告表现方式让我不禁回想起广告美艳惊人但最后却淡然收场“西亚斯”来。“西亚斯”是奥妮总经理黄家齐亲临印度考察并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策划,隆重推出的一个品牌。西亚斯广告秉承了奥妮一贯的唯美创意,应该说是很富有个性的。不论在国产日化市场,还是进口日化用品市场,很少能够看到比西亚斯广告更优秀更唯美的创意。  相似文献   

9.
尽管20世纪90年代末的宝沽与联合利华已经开始在巾国日化品市场显山露水,但产品定位高端市场的策略还未发生变化。好迪洗发水的上市不仅打破了这一局面,而且为日后无数中国日化品牌走向市场树立了行业典范。“好迪就像是中国日化品牌的带头大哥,勇敢地担起了揭竿而起的历史重任,并引领中国日化企业走向了一个风起云涌的崭新时代。”好迪当年的品牌策划人谢佩伦自豪地说道,“在宝洁洗发水的价格还很难与平头老百姓的生活挂上钩的时候,好迪为蓝领阶层送来了地地道道的实惠。‘只选对的,不选贵的’理念已经切实深入到广大消费者的心里。”  相似文献   

10.
任颖秀 《广告导报》2006,(12):38-39
2006年。在日化行、世全面回暖的大趋势下。11月18日举办的中央电视台2007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大会上。日化行业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最终的结果是日化行业中标额稳中有升。总额达到10.2281亿,比去年增长666%。宝洁、高露洁、隆力奇、纳爱斯、熊猫(拉芳)、上海家化、立白、雅芳等企业均有斩获。仔细分析本次中标的日化企业。可以看出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焦慧慧 《商》2014,(45):91-92
经济转型、全球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日化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动态的环境以及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使得许多本土日化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日化本就是一个“赢者通吃,负者难存”的行业,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本土日化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战略选择,以期突破发展瓶颈,重现往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一些洗涤日化品牌已经跨入“全效”和“多功能”时代。当那些产品的诉求多到“泛滥”时,他们往往会重新开始单一诉求以求突破。  相似文献   

13.
成功非属偶然.三精染发剂、逸芙雪补水霜、纳爱斯牙膏经过日化战火的冼扎.夺路而出,势必有它们技高一筹的地方.从上面三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整理出当今日化市场的几种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胡忻 《浙商》2011,(23):76-80
不久的将来,等到海清生物基于“MES”技术的“海清因子”广泛地应用到洗衣液、沐浴露等日常洗涤用品中,将掀起中国日化行业内的一次“绿色革命”。他将成为这场“绿色革命”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5.
“飘柔”、“力士”、“佳洁士”,这些从洗发水到沐浴露、牙膏一应俱全的名牌日化产品,居然全都是假冒产品。3月4日上午,石家庄市工商局消保处与新华工商局执法人员,联合查处了石家庄市和平西路上一处销售假冒日化产品的黑窝点。现场共查获各类假冒名牌日化产品621箱,品牌涉及到大众耳熟能详的各大日化名牌。  相似文献   

16.
2013年8月,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宣布,计划收购中国最大的面膜品牌——美即的全部股份,交易总额报价为65.38亿港币,是中国日化市场最大的一笔并购案。今年1月,商务部批准欧莱雅收购美即,但尘埃远未落定。外界对这次收购评价不一。联想到羽西、小护士、丁家宜等同样是在盛年时嫁入豪门,结果是雪藏,从此陨落的国产日化品牌,一些人为美即担忧。与法国欧莱雅携手,美即这位中国面膜“一姐”,是否会如愿开始国际化征程,再创佳绩,还是如众人担心的那样,从此被打入冷宫,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7.
张默闻 《中国广告》2010,(10):74-74
我觉得外国品牌越来越可怕。比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子弹还可怕。搞起人来真的很下功夫也很专业。2010,日化行业普遍存在的“二恶烷”,狠狠地撞了一下本土日化巨头霸王集团的腰。把霸王的女掌门撞的眼泪汪汪,心都碎了。  相似文献   

18.
《市场周刊》2005,(10):13-13
目前,我国日化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但国内日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尚待完善,日化工业面临着重新洗牌。内部格局发生着急速的变化。适者才能生存,强者才能壮大。  相似文献   

19.
《三联竞争力》2007,68(11):21-21
媒体盛传的“丝宝日化即将被德国拜尔斯道夫收购”一事,日前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20.
在“高档产品买不起与低档产品品质差”的市场缝隙里,纳爱斯人坚守独特的“中档价格高档品质”的产品概念与市场定位,苦心经营多年,终于重新构造了中国日化市场的新格局,与立白一起,成为国内唯一能与外资抗衡的两大巨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