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西部地方政府在角色定位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角色定位的偏差及其原因,明确界定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使西部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在给农村带来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治理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时都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政府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作用整合。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之一,担负着地方政策目标完成的重要责任.研究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行为的规范化途径,对于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地方政府视角,发现其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尝试发行地方政府公债,促进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是一国尽快走出经济低迷状态的重要手段 ,但单纯通过中央政府发行公债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在目前的中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本文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发行地方公债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基于中国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媒体关注提高了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总体投入水平,尤其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于废气污染治理的投入水平,但对废水污染治理和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投入水平并无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废气污染物具有流动性,本地区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会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到其他地区,因此不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新闻媒体,都更多地将关注点集中于地方政府废气污染的治理投入,但对废水污染治理和固体废弃物治理投入的关注相对较少。进一步研究表明:从时间动态效应来看,媒体关注对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从空间动态效应来看,媒体关注对于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督促作用仅限于本省份。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我国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做到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活动信息的充分公开,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我国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和扭曲现象,表现在投资扩张冲动强烈、政府间竞争激烈、投资活动缺少约束等方面,原因主要在于地方政治体制存在较大弊端、财税体制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公共事务缺乏健全的治理结构等。因此,要建立地方政府投资运作的制度框架,形成引领地方政府投资的正确的、基本的方式和途径,特别是要确立地方政府投资责权利的合理安排与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的政府行为分析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保护是具有强外部性的投资,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来承担起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重任。本文首先指出了政府应该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体制中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行为不一致的现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论和模型分析,得出环境保护的地方政府失灵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后提出了在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中引入第三方———非政府组织的一个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当前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的现状,分析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的动因是基于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预期、政绩生产预期、地方政府竞争预期、中央政府兜底预期、腐败收入预期等因素,指出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导致地方债务危机、地方政权危机、通货膨胀危机、宏观政治经济危机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增长,提出了治理我国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作为"经济理性人"的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其公共行为中表现出强烈的公司化行为。这种行为背后固然有它特殊的体制动因和角色动因,但随着该行为的变本加厉,它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负外部成本,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等问题。应通过归位地方政府的公共行为,以法律形式明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现有的人事考核体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地方政府视角下困扰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现实问题,根据1993—2012年的中国省际年度数据,借鉴 Bernanke 等(1999)和 Fernández-Villaverde(2010)的分析思路,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实证研究了经济结构失衡①与由地方政府支出有偏性引起的政府投资增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发现:(1)伴随着经济增长,东、中、西部的社会投资占 GDP 的比重不断地提高,而居民消费和劳动收入占 GDP 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这些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与由地方政府支出有偏性引起的政府投资增加是共存的。(2)通过对大企业模型、中小企业模型和粘性价格模型进行的模拟比较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目的促使其支出行为表现为有偏性,引发了政府投资较大幅度的增加;基于融资约束,中小企业的投资增幅不大,而大企业投资高涨,引致了地方经济结构失衡的加剧,而在这传导机制中政府投资的正外部性、企业融资约束和金融摩擦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绿色信贷”执行效率与地方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加大了对环保项目的扶持和对环境污染项目或企业的打击。但在粗放型增长模式下的经济核算体系与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矛盾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缺位;低效信息传导和环境监管致使"绿色信贷"执行不力。分析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的博弈,在不同发展观及制度安排下效用函数改变后政府行为及其影响下的"绿色信贷"开展的外部条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环保执行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谦 《经济纵横》2006,(7):15-17
地方政府应重新认识自身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缺乏利益基础和独立的权力,地方政府也就缺乏制度创新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地方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从而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当前转轨时期,地方政府扮演了上级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与区域经济的组织者、经济管理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其双重角色的困惑,造成了经济行为的扭曲。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时至今日,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土地已成为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夺”的焦点。各类“中国特色”的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其中以地方政府土地违法问题最为突出。因此,从体制、机制、法制的角度认识和完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因利益的独立化而产生的冲动,促使其在投融资活动中表现出非理性行为,对国有银行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资的不合理配置。必须对投融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加制度约束,矫正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