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革前中国城市化经历了稳步提升、剧烈波动和停滞倒退几个演进阶段,呈现出总体受限的特征.上述特征的呈现与改革前国家工业化战略、农业发展定位以及国家干预城市化的政策安排等因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城市化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处理好城市化与国家主导作用在内的各种外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关系.应用耦合机制和时空协调性模型,对1996、2000和2004年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性.中国大部分省区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颉颃阶段,且东部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空间对应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②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增大;③中国大部分省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类型为工业化发展超前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镇化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人类的城市化道路,实际上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阶段是英国的城镇化,由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英国的城镇化用了200年的时间。第二阶段是美国和北美  相似文献   

4.
以常住、户籍人口为基础计算人口流动率,基于非农产值及其就业所占比重构建工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0—2012年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变化趋势,并建立面板协整模型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显示:从纵向看,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均呈不断上升态势,从横向看,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流动人口与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流动人口增加可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对工业化有着显著正向作用;人口流动仅仅是提高了"城市化率"这一指标,真正的"人的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偏差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健英 《城市问题》2002,(1):45-48,41
一  2 0世纪 80年代后 ,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 ,但从二者关系的现状看 ,主要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从总体上仍然滞后于工业化首先是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一般表现为如下过程 :随着区域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 ,由此引起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 ,工业化进程诱导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模的扩大 ,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吸引工业的进一步集中 ,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但是 ,我国特殊的发展历史使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速度滞后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既是经典的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和学界持续讨论的热点议题.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过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因素;取得了一些共识,也存在着争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3个方面均存在难点,亟待深入探究,为国家制定合理城市化战略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发展阶段、规律和模式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由传统农村社会转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城市化数量和质量,可分为初中后三阶段.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发展具有阶段性"S"曲线演进、集聚扩散、不平衡、与工业化互动等规律.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各种形式城市化发挥各自作用.比较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大致分为同步、过度和滞后城市化等类型,我国属于滞后城市化国家.未来城市化发展表现出多元化、集群化、国际化、网络化、逆城市化和生态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决定性的部门,农村劳动力将逐渐向城市转移,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我国正在经历这一阶段.很多国外学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我国有着借鉴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我国特殊的国情.  相似文献   

9.
指出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的影响更为突出.如何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本文分析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是导致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针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我国1995年至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呈反向变动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G ranger)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均衡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调整的幅度较小;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冲击总体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边晓晨  曹敏 《价值工程》2012,(27):303-305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与速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建国后,陕西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伴随着陕西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这一时期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及其缺陷所在。说明今天的陕西必须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城市化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江西城市化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江西城市化的历程、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江西城市化的对策:经营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这种滞后现象趋于缩小,2003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最为协调,但自2003年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又有逐步增大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受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各个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却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区际差异性,要求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滞后,而通过考察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发现,新疆城镇化发展存在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即新疆城镇化快于新疆工业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第一,新疆行政区划调整使得新疆新建城市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带来城镇化率的上升;第二,新疆工业结构过分偏重重工业的结构失衡使得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从而导致新疆城镇化水平的"超前性"。未来新疆城镇发展要特别注意通过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进新疆工业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新疆城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县域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未来中小城市和县域的经济社会将面临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县域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需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以新兴县三家房地产企业为例,剖析它们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式,总结县域房地产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以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模式,提出县域房地产业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按照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辨证关系,我国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但是,我国目前实行的的市管县体制制约着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应通过改革市管县体制来保障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根据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相关数据,采用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对陕西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和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得出现阶段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系统处于初级协调水平的结论,到"十二五"末,将实现优质协调水平.运用GM(1,N)模型,对陕西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系统内因分析,提出陕西省要以增加研发经费和...  相似文献   

19.
大都市区化: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制转型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在与市场化、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中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传统城市化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历史考察和现实经验表明,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也必然成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的转型。提出了推进大都市区化、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转型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