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太湖区域(本文指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和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六个城市),正处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即由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十字交叉点上,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它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也日显重要。通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该区域开放型经济的总体水平在全国来说还比较高,但区域内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无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还是结构、效益,太湖北岸都要比太湖南岸  相似文献   

2.
《江南论坛》2011,(4):F0004-F0004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座落于无锡市西南太湖之滨,下辖灵山景区管理处、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无锡吴都阖间遗址管理处和14个社区居委,面积65平方公里,常住人IZl3。5万人。近年来,度假区坚持历史文化、自然山水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开发路子,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生物医药及现代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关于太湖水体污染状况和治理对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谈水湖泊,流域总面积约为36500平方公里,流域内拥有大小城市38座,总人口约3350万人.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北依长江、南濒太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中心城市,素有“太湖明珠”的美称.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水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一些工厂由于水质污染每年都要采取应急措施,甚至被迫减产、停产;城市生活用水面临紧张局面,夏季.自来水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这些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大障碍,也影响了无锡作为“鱼米之乡”的形象和声誉.为此,我们对太湖水体——五里湖区和梅梁湖区的水污染现状、原因及改善措施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一、太湖南岸气候资源   湖州市位于太湖南岸,处在杭嘉湖平原的西北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降水与日照充沛,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垂直气候明显等特点。   1、热量资源:湖州市各地常年平均气温在 15.0- 16.1度之间,水平分布呈东高西低和北高南低的特点,气温大于 10度的常年活动积温全市在 3800- 5130度之间,其地理地势差异非常大,而处南太湖区域均在 5000度以上,非常适合发展优高农业。   2、水分资源:湖州市常年降水量为 1050- 1850毫米,降水分布特点丘陵地区多于平原,雨量中心处于天目山北部山区,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5.
徽州山区与太湖平原经济开发的异同李长弓峰峦环抱、田少土瘠的皖南徽州山区与水网交织、土地肥沃的太湖平原(包括太湖周边、苏、常、嘉、湖诸府)分别是明清江南乃至全国同类型地区中经济最为繁盛发达者。两地一系山区,一为平原,地理环境不同,然就人口数之多,人口密...  相似文献   

6.
冯树洋 《江南论坛》2013,(10):50-51
仅局域于太湖新城一隅谈其文化建设.肯定是短视的。太湖新城文化建设的定位应当是:世界之无锡太湖新城文化建设。我们认为无锡在努力成为引领华夏经济潮流之都、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自足发展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太湖新城作为整个无锡这条龙的点睛之笔予以建设.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无锡市委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无锡市社会科学界与上海、苏州等市社会科学界正在共同组织编撰一部总结和反映太湖流域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的综合性通史——《中国太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80万字),并邀请我国第一流的史学专家、学者参加具体编撰。它是全面系统地总结太湖流域历史,发展太湖周边  相似文献   

8.
一、得天独厚的太湖自然山水风光烟波浩渺的太湖,以其灵山秀气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1982年,太湖风景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每年有近千万的中外游客慕太湖之名来无锡文化旅游观光,既带来了经济效益,又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知名度.现在,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太湖风景资源是摆在沿湖各级政府和规划、建设、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二、新景点开发所带来的思考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为了进一步利用美好的太湖风景资源,充分发挥由环境效益带来的经济效益,一些部门和单位在梅梁湖、蠡湖周围建造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人造景点和渡假休闲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开发太湖资源、探讨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计,5月15日至17日,《环太湖苏锡常湖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太湖南岸湖州市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太湖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特别是苏锡常湖四市作为呼应浦东龙头腾飞的“两翼”,其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人才的密集度,高科技的转化率等,均在全国居于先进行列,环太湖苏锡常湖四城市又处在浦东开发开放的直接辐射区,如何从自身开发走向联动开发形成合力,发展区域经济,这是共创环太湖地区更美好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在中共无锡市委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该所的学术力量。太湖史研究所成立后,将有计划地组织助下,在苏、锡、常、杭、嘉、湖地区学术界倡导和编撰环太湖流域经济文化学术研讨,组织编撰,出版有关太湖《中国太湖史》专家们的动议下,以研究中国太湖流域经流域的系列丛书。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太湖流域的历史和现济文化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宗旨的“太湖史”研究所,最状进行研究,加强太湖周边地区的联系与协作,该所将不近经有关方面批准,在无锡成立。定期的刊出“太湖史研究通讯”。该所设在无锡市教育学该所成立后,将从环太湖地区的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11.
刘宏伟 《江南论坛》2013,(10):15-17
濒临太湖的城市共有4个.即隶属于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以下简称苏锡常)以及隶属于浙江省的湖州市.其中苏锡常地处太湖北岸.近年来这三个城市都积极实施沿湖推进、环湖发展的举措,如苏州太湖新城、无锡太湖新城、宜兴东、7九新城和常州太湖湾度假区建设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围绕太湖及其周边地区而写的章节体、综合性的百万字通史著作——《中国太湖史》,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南边缘的太湖,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的巨大淡水湖泊。太湖流域地处沪宁杭三角的中心,流域面积达三万多平方公里,生活着三千多万人口。太湖及其流域,曾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这里水陆相间,平洼错杂,江河湖海通流。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有鱼稻之丰饶,汇天地之灵气,从远古到近代,养育了无数英杰。 大自然赋予的独特的优越条件,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辛勤耕耘,造就了太湖地区繁荣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并使之成为我国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同时,太湖地区的发展也为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然而,人类  相似文献   

13.
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五市是环太湖旅游业资源的主要构成地,仅从2007年看,环太湖五市彼此之间的合作整合已经成为这一地区旅游发展的主旋律.然而,面对当前实际面临着的一个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支解"和"割据"状态,要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发展,必须破除行政区域壁垒,做好做深太湖的以水为中心的文化文章,全面规划,有效整合环太湖旅游资源,形成一体化发展思路,要存同求异、错位发展,实现有效旅游资源的联动和规模发展,要构建好环太湖五市旅游合作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努力打造环太湖五市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良性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环太湖地区环境敏感区划定与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环太湖地区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的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的支持下,从资源特征与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人手,划定了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污染防治,潜在灾害预防,水资源、优质农地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六类环境敏感区,并进行环太湖地区环境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明确了环太湖地区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环太湖地区划为高、较高、一般和低四类环境敏感性区域,可以作为确定各类区域未来最佳空间功能方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地区气候适宜,雨量丰沛,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浓厚的文化积淀和繁荣的经济为世人所仰慕,太湖流域涵盖江、浙、沪有43个市县,3300多万人口、2530多万亩耕地。历代先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开发建设,经济已趋全国领先之势,因而自唐宋以来,成为历代王朝税赋仰给之地。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商贸空前繁荣,虽经战乱,在全国经济优势地位仍能够得以维持。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浦东为龙头,太湖地区经济得到飞快发展。太湖地区以全国0.36%的面积,占全国3.3%的人口,却创造了占全国13%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太湖地区人民用自己勤劳双手,筑堤塘,疏竣河道,建涵闸,修圩田,发展机电排灌和对太湖流域洪涝的综合治理,使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成为蜚声中外的“金三角”。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给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太湖蓝藻的爆发说明太湖流域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努力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既是环太湖地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发挥环太湖地区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环太湖流域环保的一体化和有效防治太湖污染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太湖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区域之一,又是当今农村经济发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研究太湖地区的农业演变过程具有特殊意义。以人文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考察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历史,有助于发现并阐明农业地域分异的演变规律,也有助于解释当前农业生产布局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试以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部门——粮食生产为线索,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本文所述的太湖地区,包括整个太湖流域,与目前上海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杭州六市所辖的范围大体相当。一、太湖地区粮食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以前太湖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之一。远在  相似文献   

18.
湖州市从1995年以来,突出重点,先行规划,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展开了新一轮南太湖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 一、加快传统农业改造步伐,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这是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农业深度开发的必由之路。两年来,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4467万元,投入劳动积累工150万余工日,基本建成了“田成方、地成片、塘成区、渠成网、林成行、路贯通、机配  相似文献   

19.
汤皓 《江南论坛》2021,(8):58-59
太湖西岸的周铁镇是"锡宜一体化发展桥头堡",是锡宜协同发展先导示范区、太湖湾科创带西部核心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近年来,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周铁镇顺应大变局、把握大变革,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优先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及产品竞争力,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提升经济治理效能,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镇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以重大标志性成果为牵引,争创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打造硬核成果,加快形成更多具有周铁辨识度的经济强镇标志性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太湖沿湖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导致流域水质型缺水和生态危机时有发生,其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并呈扩散趋势.新的历史时期,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太湖沿湖生态带建设.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对太湖沿湖生态带建设相关共生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太湖沿湖生态带建设的理想组织模式是一体化共生,理想行为模式是对称性互惠共生.太湖沿湖生态带建设中,必须加强区域协作与联动,注重系统推进,一手抓生态修复和治理,一手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转型;既要加快完善各种规制和运行机制,又要着力增强利益主体和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