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婧媛 《时代金融》2011,(21):196-197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使银行陷入困境,政府不断向其注资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危机爆发后,爱尔兰国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治理,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向爱尔兰提供了援救。爱尔兰债务危机对本国经济以及整个欧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次危机更显现出了国家主权信用监管的不足。本文以爱尔兰债务危机为基础,对国家主权信用监管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如何在国家层面及区域经济联盟的层面对政府信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2.
杨婧媛 《云南金融》2011,(7X):196-197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使银行陷入困境,政府不断向其注资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危机爆发后,爱尔兰国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治理,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向爱尔兰提供了援救。爱尔兰债务危机对本国经济以及整个欧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次危机更显现出了国家主权信用监管的不足。本文以爱尔兰债务危机为基础,对国家主权信用监管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如何在国家层面及区域经济联盟的层面对政府信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球金融业发展迅速,世界性的金融大危机一再发生,诸如债务危机、次贷危机等,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恶劣。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其监管尤为重要。自银监会成立以来,我国银行监管体制不断在完善,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难以适应当今的金融形势,商业银行监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研究主要立足于商业银行监管的当前现状,分析和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银行监管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上海金融》2004,(4):26-29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轨国家都经历了严重的银行业危机,于是各国在预防和处理银行危机时采用了大量的监管措施.本文检验了各国银行监管措施对于预防银行危机的效果,认为只有与市场化进程兼容的银行监管措施才能真正防范金融体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陷入危机的大型金融机构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问题进一步显现。通过对危机进行反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本文介绍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带来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对有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改革建议进行了评述,并对加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
瞿燕飞 《金卡工程》2010,14(4):144-145
当今世界的金融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银行的危机,特别是跨国银行的危机极易引起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国际监管日益重要。但同时,作为防范危机有利武器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却在对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管中处于含混不清的状况,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跨国银行国际监管问题入手,分析最后贷款人制度在跨国银行国际监管中难以实施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康永亮 《时代金融》2012,(18):140+143-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8.
监管套利: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辰宙 《新金融》2009,(7):11-15
监管套利是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之一,也是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重要原因.通过本次危机,监管套利对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套利行为的盛行已将监管体系的漏洞暴露无遗.对监管套利进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改革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还是对避免今后类似危机的重演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以监管套利的内涵与实质为起点,分析了产生监管套利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性地探完了减少监管套利机会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艳竹 《云南金融》2012,(6X):86-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会计诚信危机作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其信息失真现象越发普遍,从而导致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宏观调控失效,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本文立足于我国会计监管现状,剖析政府会计监管的特性和各种会计监管模式,并对建立与完善我国会计监管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风险隐患逐渐积累,因此,加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对于防范与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及经济转型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危机后国际金融组织监管体制变革,总结危机后在监管协调、监管政策与措施上的国际经验,并从监管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等方面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针对危机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被认为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标杆的巴塞尔资本协议面对质疑也提出了全面的完善和修订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刚 《新金融》2011,(12):28-32
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是后危机时代二十国集团和主要国际监管组织加强跨境银行监管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发展沿革,梳理、澄清了监管联席会议的概念和主要功能,结合监管联席会议在欧盟银行业2 0余年的实践和中国加入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来的实践,指出推行监管联席会议是跨境银行监管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制度变革,但也存在问题,本文相应提出了完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是后危机时代二十国集团和主要国际监管组织加强跨境银行监管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发展沿革,梳理、澄清了监管联席会议的概念和主要功能,结合监管联席会议在欧盟银行业2 0余年的实践和中国加入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来的实践,指出推行监管联席会议是跨境银行监管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制度变革,但也存在问题,本文相应提出了完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客观上要求加强对交易商的审慎监管.美国《华尔街透明度和问责法案》等法律文件确立了多层次审慎监管框架,并提出了控制系统性风险的一系列措施.而我国场外衍生品交易商监管存在着立法缺乏统一规则且立法层次较低、市场参与主体分类监管不清晰、偏重于事先市场准入和事中数量管控而限制市场创新等问题.为此,应从统一明确交易商分层监管标准、强化过程监管等方面着手,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审慎发展交叉性综合经营业务,避免从事高风险、高杠杆的复杂衍生品交易.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保险业发展和监管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本课题分析我国保险业逆周期效应形成机制,梳理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验,提出我国实施保险业逆周期监管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东卫 《金融会计》2010,(10):34-38
后危机时代,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和国际监管合作,防止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相关问题;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突出中央银行地位;适应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加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我国应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被认为是次贷危机的根源之一。危机爆发后,美国立即着手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范畴被认为是防范未来风险的重要措施。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高杠杆性,影子银行体系隐含着极大的风险并极易放大市场恐慌。本文重点分析了危机前美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缺陷及影子银行体系、新法案为解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所采取的监管措施及措施的可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深刻反思危机带来的教训,开始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针对本次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理论界普遍提倡加强金融监管,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实践中,各国监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开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对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特别是对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做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资本要求是银行监管的基石,其基本原理是维持被监管机构的偿债能力。巴塞尔协议根据银行资产的风险程度对监管资本进行调节。然而,2008年度的金融危机,特别是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对依靠资本确定偿债能力的传统金融监管方法提出了挑战。在这场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危机演变中,偿债能力监管未能达到确保金融系统稳定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